免费在线观看的av_美女诱惑久久_成人a视频片观看免费_男女国产视频_天干天干天啪啪夜爽爽av_国产在线观看成人_男人天堂亚洲天堂_狠狠综合久久久久尤物丿_香蕉在线网_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_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_天天爽天天乐在狠狠色_亚洲第一男人天堂_成人小视频网_999影院_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网站_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_国内毛片视频_亚洲男同gv在线观看_五月婷婷丁香在线

政府信息公開
  • 信息索引號:

    330782000000/2016-427373

  • 文件名稱:

  • 發布機構:

    義烏市數據管理中心

  • 發文字號:

  • 成文日期:

    2016-03-30

  • 公開方式:

    主動公開

義烏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點擊關閉詳細目錄信息

發布時間:2016-03-30 00:00

訪問次數:

字體大小:

  義烏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2016~2020年)規劃綱要,依據《中共義烏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制定,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景,是政府全面正確履行職能的重要依據,是引導市場主體行為的重要參考。

  一、創新發展義烏經驗,努力開創轉型發展新格局

  “十三五”時期是義烏深入推進轉型發展的關鍵期,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對義烏未來發展寄予厚望的機遇期。習近平總書記稱義烏為世界“小商品之都”,對義烏國貿改革、“義新歐”等工作親切關懷。李克強總理把國際商貿城譽為當代“義烏上河圖”,多次以義烏為例宣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省委省政府把義烏建設第四大都市、打造國際陸港城市、謀劃建設“義甬舟”開放大通道等納入“十三五”全省戰略布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義烏必須自覺肩負起“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的新使命,統籌推進各項國家級重大改革,不斷開創轉型發展新局面,勇當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兵。

  (一)發展背景

  “十二五”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義烏全面推進轉型發展,基本完成“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一是綜合實力繼續跨越。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046億元,年均增長11.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3萬元;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服務業占GDP比重提高6個百分點;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0.8%和11.9%,城鄉收入差距逐步縮小;與省內17個經濟強縣相比,城區面積、自營出口、人均儲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標均位列第一。二是改革活力不斷彰顯。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取得重大突破,首創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獲批開展國內貿易流通體制綜合改革發展試點;扎實部署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先后被列為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和國家縣域城市深化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等多項國家級改革試點城市;實現“義新歐”中歐班列常態化運行,獲批設立國際郵政互換局和交換站,建成投用保稅物流中心(B型)、航空口岸等開放平臺,義烏鐵路西站獲批為臨時口岸對外開放。三是產業轉型加快推進。成功引進以吉利發動機和動力總成為代表的一批重大產業項目;電子商務迅猛發展,成交額1511億元,年均增長33%,開設進口商品館,引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5萬多種商品,“買全球貨,賣全球貨”的國際貿易格局初步形成;被聯合國亞太經社會確定為我國首批17個國際陸港城市之一;成功舉辦中國國際電子商務博覽會、世界電商大會、進口商品博覽會等。四是國際城市功能初顯。規劃建設絲路新區、陸港新區、科創新區,開工建設疏港高速公路等,國貿大道建成通車,環城路立交化改造和機場路拓寬改造工程順利完成,初步建成“一縱一橫一環”城市快速路網;年入境外商40多萬人次,各類涉外機構超過5300家:成立國際貿易服務中心、涉外糾紛調解委員會,開通義烏至香港、首爾、曼谷等地區和國際航線,義烏機場被列入兩岸客運定期航點。五是社會民生持續改善。全面推行居住證、積分入戶制度,教育醫療等實現城鄉并軌,引進多個優質教育、醫療機構,大力推進文化建設,社會事業繁榮發展;全面推進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平原綠化工作,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體系,連續七年成功創建平安縣市;創新實施城鄉新社區集聚建設,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城鄉環境不斷改善。

  表1:“十二五”規劃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序號 指標名稱 單位 2010年 規劃目標 完成情況 指標屬性

  2015年 年均增長  2015年  年均增長

  1 地區生產總值 億元 6141000  10 1046 11.2% 預期性

  2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  元 83539  1280009 136002 10.2%  預期性

  3 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 億元 77 125 10  128.3 10.8% 預期性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億元 42.8 70 10 79.3 13.1% 預期性

  4 全社會固定 資產投資 億元 192.4 365 12 512.2 21.6% 預期性

  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億元 290.4 510 12 529.6 12.8% 預期性

  6 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 % 54 56 0.4個百分點 61.9 1.6個百分點 預期性

  7 研究與試驗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值 % 0.99 2.2 0.24個百分點 1.51 0.1個百分點 預期性

  8 義烏海關監管集裝箱出口量 萬標箱 57.6 110 14 84 7.8% 預期性

  9 自營進口總額 億美元 2.6 4.2  10 3.6 6.7% 預期性

  自營出口總額 億美元 28.6 46   10 338 63.9% 預期性

  10 城市化率  % -- -- 1個百分點 76% 1個百分點 預期性

  11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33911 54100 9 56586 10.8% 預期性

  1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元 16206 23800 10 28433 11.9% 預期性

  13 五年新增城鎮就業 萬人 1.2 4 0.8萬人 6 1.2萬人 預期性

  14 人口自然增長率 ‰ 4.21 〈6 - 4.21 -- 約束性

  15 國民預期壽命 歲 77.08 79 0.38歲 79 -- 預期性

  16 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障人數  萬人 24.7 31 5   45 12.8% 約束性

  17 醫療保障參保率   %  92.4  97  0.92個百分點   98   1.26個百分點 約束性

  18 森林蓄積量 萬立方米  244.5  312  5  312  5 約束性

  19 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 噸標煤  0.59  -20%  能完成目標   約束性

  20 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

  化學需氧量  噸  22528  -13.30%  能完成目標  約束性

  氨氮   噸   3124.2   -14.60%  能完成目標  約束性

  二氧化硫  噸  6676.8  -13.10%  能完成目標  約束性

  氮氧化物  噸  6106.7   -5%     能完成目標  約束性

  注:城市化率、醫療保障參保率統計口徑有調整

  未來五年,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依然存在,全球貿易治理結構進入新的調整期,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議(TTIP)、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等都將推動國際經貿關系發生深刻變化。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科技創新將為經濟增長提供源動力。從國內看,經濟發展進入“增速放緩,調整加快”的新常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依然突出,發展重要機遇期內涵正在由加快發展速度的機遇轉變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機遇,正在由規模快速擴張的機遇轉變為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機遇。從浙江看,我省經濟過度依賴外需的高增長動力將逐漸弱化,依賴廉價豐富生產要素的高增長時代趨于結束,而在市場化改革、倒逼轉型機制和發展信息經濟等方面形成了新的先發優勢,制度供給和創新驅動將逐漸成為支撐經濟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

  從我市看,國家和省級層面的重視支持,將是義烏發展最強大的精神動力;作為“一帶一路”倡議支點、多項國家級改革試點實施地、浙江省第四大都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為義烏發展贏得更多資源、創造更優環境;獨到豐富的義烏發展經驗,多年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互聯網+”時代的先發優勢,業已形成的轉型態勢,將為義烏發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撐。

  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義烏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國際國內市場需求增長乏力,傳統市場發展模式不能完全適應新興消費需求,培育發展新供給、新動力任重道遠;土地、水等資源要素制約日益凸顯,科技、人才等創新要素支撐能力不足,產業改造提升迫在眉睫;交通、地下管廊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短板,城市形象和品質與群眾期待存在較大差距,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和國際化水平亟需提升;生態環境綜合承載力下降,治水、治氣等任務仍然艱巨;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有待提升,民生保障任務依然繁重;社會治理壓力增大,公共安全隱患等各類潛在風險依然存在。

  (二)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統領,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八八戰略”為總綱,創新發展義烏經驗,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充分發揮“兩只手”的作用,深化“興商建市”發展戰略,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和黨的建設,全力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勇當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兵。

  (三)發展定位

  ——— 國家改革先行區。突出改革的系統性和整體性,以深化國際貿易綜合改革為龍頭,統籌推進內貿體制、新型城鎮化、農村土地制度、信用城市、投融資體制改革,實施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最大化釋放改革紅利。探索形成一批符合自身發展特點、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改革經驗,勇當全面深化改革的探路者和實干家,成為全國改革創新的先行區和示范地。

  ———“一帶一路”尖兵。以“義新歐”和“義甬舟”兩條戰略開放大通道建設為核心,雙向融入“一帶一路”倡議,提升全方位對外開放水平。西向重點推進“義新歐”班列常態化運行,暢通義烏與中亞、歐洲等地的陸路通道,深度參與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東向謀劃對接“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形成橫連亞、歐、非三洲的陸海聯運物流大動脈,積極融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 世界“小商品之都”。以實體市場轉型和電子商務壯大為重點,推進義烏貿易從線下為主向線下、線上并重拓展,從出口為主向出口、進口和轉口并重拓展,從商品貿易為主向商品貿易、服務貿易并重拓展,從產品創新為主向產品創新、品牌創新并重拓展,加快培育新業態、市場升級和功能完善,搶占全球貿易鏈的制高點,從“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轉變成“全球小商品貿易中心”。

  ——— 創業創新活力之城。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方式。積極培育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成為市場轉型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新引擎。發揮各類科技創新平臺的引領作用,打好傳統產業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的組合拳,培育創新和質造能力。高水平建設一批眾創空間,加大綜合服務和政策支持,優化創業創新環境,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高地。

  (四)主要目標

  ——— 綜合實力更強。在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的基礎上,經濟發展保持中高速,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左右。投資結構更加優化,三次產業聯動發展。創新驅動能力顯著增強,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R&D)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5%。整體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0%以上。全球小商品貿易中心地位進一步確立,經濟綜合實力、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 城鄉發展更協調。全域城鎮化深入推進,“一核兩翼三片”市域發展空間布局更加清晰,絲路、陸港、科創三大城市功能區基本建成,繞城高速等重大基礎設施建成投用,城市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現代化都市基本建成;常住人口城市化水平達到80%以上,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提檔升級,地方特色和風格更加彰顯。

  ——— 開放格局更完備。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更加平衡,線上貿易和線下貿易加速融合,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互動發展,進口、出口年均增長率分別保持在32%、10%,2020年跨境電商交易額達1500億元。口岸開放體系不斷健全,“義新歐”和“義甬舟”大通道基本建立,國際陸港城市基本建成。城市國際化發展水平全面提高,國際競爭與合作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 生態環境更優美。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城鄉人居環境全面優化,氣、水、土污染防治機制加快建立。黑臭河和劣Ⅴ類水全面消除,流域水質得到顯著提高,斷面監測好于Ⅲ類水質比例達85%。PM2.5平均濃度明顯下降,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天數317天以上。

  ——— 人民生活更幸福。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年均分別增長8%和8.5%,繼續保持全省領先。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明顯增加,居民健康水平顯著提高,低收入群眾收入持續增長,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群眾享受更加優質的教育、醫療、養老、交通等公共服務。食品藥品及危險品等安全監管不斷加強,防災減災應急體系建設更加健全。居民幸福感、滿意度進一步增強。

  ——— 社會環境更和諧。“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爭取獲評為全國文明城市。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健全,治理法治化、制度化、規范化水平不斷提升,在復雜多元的社會環境中保持穩定和諧的良好局面。新時期義烏精神得到進一步弘揚,實現政府治理、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充滿活力、保障齊全、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基本成型。

  表二:“十三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

  序號  指標名稱 單位 2015年  2020年預期 年均增長 指標屬性

  1 地區生產總值  億元 1046  1530   8.0%   預期性

  2  固定資產投資  億元  512 1000 15.0% 預期性

  3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億元 529.6 850 10% 預期性

  4 出口總額 億美元 339 544 10.0% 預期性

  5 進口總額 億美元 3.6 15.0 32.0% 預期性

  6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億元 79.3 116 8.0% 預期性

  7 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 支出占GDP比重 % 1.5 2.5 [1.0] 預期性

  8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 工業產值比重 % 16.5 26.5 [10] 預期性

  9 發明專利授權量 件 130 400 25% 預期性

  10 互聯網普及率 % 71.4 90 [18.6] 預期性

  11 森林蓄積量  萬立方米 312 350 [12%] 約束性

  12  萬元GDP生產總值能耗  噸標煤/萬元  --  完成上級任務  --   約束性

  13 主要污染物減排   化學需氧量  %  --  完成上級任務  --   約束性

  14 主要污染物減排   氨氮    %  --  完成上級任務  --   約束性

  15 主要污染物減排   二氧化硫  %  --  完成上級任務  --   約束性

  16 主要污染物減排   氮氧化物  %  --  完成上級任務  --   約束性

  17  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 -- 完成上級任務 -- 約束性

  18 萬元GDP用水量 立方米/萬元 30 24 [-20%] 約束性

  19 萬元GDP耗地量 畝/萬元 22.5 20.3 [-10%] 約束性

  20 耕地保有量 萬畝 36.15 完成上級任務 -- 約束性

  21 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 達標天數比例 % 72.6 87 [14.4] 約束性

  22 斷面監測好于Ⅲ類水質比例 % 33.3 85 [51.7] 約束性

  23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56586 83100 8.0% 預期性

  24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28433 42750 8.5% 預期性

  25 城鎮化率(常住人口) % 76 80 [4.0] 預期性

  26 城鎮化率(戶籍人口) % 45 66 [21] 約束性

  27 人均預期壽命 歲 79 80 [1] 預期性

  28 城鎮新增就業人數 萬人 1.2 -- [5] 約束性

  29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 % 61.3 68 [6.7] 預期性

  注:[ ]內為五年累計數

  二、勇當深化改革排頭兵,扎實建設國家改革先行區

  (一)深化貿易創新領域改革

  構建引領便利化貿易監管制度。促進市場采購、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貿易方式成熟運行,優化進口貿易促進機制,拓展保稅貿易平臺和功能,形成適應小商品貿易特點、符合線上線下融合趨勢的貿易體制。以市場采購貿易聯網信息平臺為基礎,完善信息共享共用機制,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強化大通關協作機制,對接長江經濟帶通關一體化,優化義烏港與口岸監管執法流程和通關流程,貿易效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完善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機制。著力在內外貿一體化、城鄉統籌的商業流通體系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建立主體升級機制,培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集聚發展現代貿易商和跨國公司。鼓勵創新經營模式,提升質量認證商品、品牌商品、時尚消費品等高附加值商品的集聚度,優化市場和商品結構。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創新展貿聯動發展機制。健全內外貿協調的統計、監測、分析和調控體系,深入推進縣域電子商務大數據應用統計試點。

  構建開放安全的貿易金融體系。完善外匯管理體制,探索實行本外幣賬戶管理新模式和資金集中運營管理,促進發展離岸業務,深化個人貿易外匯管理改革與個人貿易跨境人民幣業務改革試點,探索擴大互聯網第三方跨境支付業務。推動跨境貿易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拓展跨境電子商務人民幣結算業務,建立高度便利化的結算與投融資服務機制,努力成為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重要參與者。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業,爭取引進外資銀行,完善多元金融組織體系。完善金融監管體制,推動下放權限、增加職能、機構升格。健全金融風險防范機制,打造功能強大的“區域性跨境金融結算中心”,建設省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和“民間財富管理中心”。

  構建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完善知識產權管理和執法體制,探索建立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機制。推動產業預警制度創新,建立與開放市場環境相匹配的產業預警體系和快速反應體系。探索建立國際貿易互信機制,健全貿易摩擦應對機制,打造集質量、安全、公共預警和貿易摩擦應對等功能于一體的市場綜合服務平臺。完善涉外居留、出入境和商事案件調解、仲裁、審理機制。

  建成國家社會信用體系示范城市。全面推動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實施及應用,建成法人及其他組織、自然人信用數據庫;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構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逐步建立以信用為核心的事中事后監管體系;積極推動信用產品和服務在政務、商務、社會等領域的應用,力爭在金融風控、電子商務、國際貿易、行業監測等領域有所突破;探索建立以信用為核心的市場大數據平臺,推動市場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和培育信用評級市場和信用服務機構,推動信用產品的市場化開發和創新。

  (二)深化城鄉統籌領域改革

  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行城鄉統一戶籍登記制度,全面放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門檻,促進農業轉移人口有序落戶。健全居住證制度和公共服務積分管理制度,逐步使農業轉移人口享受與城市居民同等的權利、福利和待遇。完善農業轉移人口養老保險管理制度。根據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類,建立健全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的成本分擔機制。

  穩步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以深化城鄉新社區集聚建設為突破口,探索建立城鎮開發邊界內農村宅基地置換體系。探索建立地票交易制度,盤活農村建設用地存量。深化“三權到人(戶)、權跟人(戶)走”改革,支持引導農民依法有償退出或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用益物權、集體資產股份權”。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依法賦予農村住房抵押、擔保、流轉、轉讓等權能,建立科學合理的宅基地分配制度和退出機制,多途徑實現農民“戶有所居”。

  深入推進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全面推進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農村供銷合作社改革試點,打造高效的合作經濟組織和綜合服務平臺,提高農業經營集約化、規模化、組織化、社會化、產業化水平,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深化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深化佛堂鎮小城市培育和中心鎮改革發展,積極推進特色村建設。

  建立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和發展機制。健全城市應急體系,深化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積極探索城市更新的有效途徑,把區塊改造建設與城市功能轉型、歷史文化遺產傳承、弱勢群體保護結合起來,不斷提升城市發展的內生動力和質量效益,努力建設宜商宜游宜居的國際商貿名城。完善網格化管理工作體系,創新完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制。推進社會治理領域各項改革,培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深入開展出租汽車行業市場化改革。

  (三)深化政府治理領域改革

  推進政府機構改革。深化大部制改革,調整優化政府縱向和橫向職能分工,探索建立扁平化管理體系。優化政府機構設置和行政資源配置,爭取垂直部門增加職能、擴大權限。實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行政復議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深化政府職能向社會組織轉移改革。推進政事分開和事業單位改革。積極推進文化事業單位體制改革,加快義烏商報社、義烏廣電臺體制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積極推進資產證券化。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深化“四單一網”改革,建立健全“四張清單”動態調整機制,推進權力清單“瘦身”、責任清單“強身”,繼續探索企業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方式。加快推進“政務云”建設,實現權力網上運行、事項網上辦理。全面建立企業投資項目高效審批制度,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信息化、陽光化。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加快中介服務市場化改革。推進擴權強鎮改革,加快向平臺、鎮街和社區放權。

  建立公共服務型財政。嚴格財政預決算制度,圍繞民生改善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大對公益性、基礎性領域的投入。細化各項民生支出的項目和部門,增強預算的透明度和約束力。改革政府資金分配方法,加大競爭性分配力度,提高政府資金分配的公開性、公正性和經濟社會效益,實現從“生產建設型財政”向“公共服務型財政”轉變。

  健全事中事后監管機制。創新監管方式,構建權責明確、透明高效的事中事后監管機制。建立健全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和部門信息互聯共享機制,加強監管風險監測研判。建立集中統一的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體系,加強執法聯動,形成監管合力。加強社會監督,構建政府、社會共治格局。

  (四)深化資源要素領域改革

  建立“畝產效益”為導向的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進一步完善以畝均稅收、畝均產值、單位能耗等為主要指標的工業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體系,健全差別化配套政策措施,促進土地資源高效利用。建立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培育和發展交易市場,推動土地、排污權、用能等資源要素自由交易、市場化配置。探索企業運營成本動態監測預警調控機制,大幅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深化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投融資平臺整合優化,積極構建多元化的投融資體制和資本運作機制。全面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項目收益債券、資產證券化等各類新型投融資方式。探索組建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建立健全民間投資服務體系,健全民間資本進入社會事業領域的體制機制。逐年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爭取由市政府直接發行市政債券。

  構建引領創新驅動的產業發展機制。全力打造眾創空間,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和發展提供低風險、低成本、全要素、一站式的創業支持。鼓勵創新平臺市場化運作,建立適應新興產業發展的孵化服務機制與投資促進機制,全面激活各類創新要素,推動形成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體系。全面推進正向激勵與反向倒逼相結合的產業結構調整創新機制。建立健全知識產權轉讓和成果轉化促進機制。完善政府科技投入機制,建立科技創新風險補償制度,完善科技創新激勵和服務機制。

  三、深化“興商建市”發展戰略,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

  (一)全力推進實體市場轉型

  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一是推進實體市場的業態和模式創新。培育和引進醫療器械、大健康服務等新興行業,鞏固市場商品齊全優勢。建設五星級旗艦式市場,大力提升市場商品檔次,引進創意設計和中高端商品,引進個性化、智能化、時尚化商品,優化商品結構。大力提升市場主體層次,積極招引細分行業中產品創新領先、市場占有份額高的“隱形冠軍”,支持和引進國際國內和大區域總代理,優化主體結構。通過豐富零售業態、體驗性商業模式,加快形成以線下體驗展示、線上銷售深度融合的新業態,推動傳統批發貿易向體驗經濟轉型,建成全球性、智能化的“生產+貿易”組織平臺,做大做強實體市場,打造小商品市場升級版。依托義烏商貿現有外貿客戶、渠道等優勢,擴展客戶管理、信息反饋、決策支持等服務功能,結合3D打印技術,適應個性化消費時代的需求。完善營銷拓展、金融支撐、客戶維護等配套服務。二是進一步發展壯大電子商務。按照“全國網商集聚中心、全球網貨營銷中心、跨境電子商務高地”目標,加快推動“互聯網+貿易”、“互聯網+營銷”、“互聯網+設計”的發展。努力申報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積極與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開展合作,爭取相關政策與義烏共享,加快建設和完善國際郵件互換局和交換站、國際快件監管中心、海外倉等平臺。打響世界電商大會、中國電子商務博覽會品牌,加快推進國際電商小鎮建設,繼續吸引阿里巴巴、亞馬遜等國內外優秀大型電子商務平臺入駐。加大對網商、電子商務平臺提供商、網絡技術服務提供商等市場主體的配套優惠措施。發展壯大“義烏購”等一批實力較強的本土電子商務平臺,引導義烏企業從渠道商介入互聯網產業。完善跨境供應鏈綜合服務體系,搭建“義網通”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智慧物流平臺,拓展跨境物流、通關、支付、結匯、退稅等服務。支持通過技術融合及資本運營等手段,對電子商務平臺橫向并購,匯聚形成全國領先、國際一流的電商群落。

  推動進出口貿易平衡發展。一是加快培育進口貿易。進一步發揮進口商品館、副食品市場、篁園服裝市場的作用,繼續辦好進口商品博覽會和進口商品購物節,打響義烏進口商品品牌。建立集國外商品集聚、國內市場分撥于一體的進口商品分銷體系,探索發展進口保稅展示交易、進口免稅店和海外商品代購等。強化進口商品館的保稅商品延展中心功能,提升進口貿易的方便性和快捷性。規劃建設“萬國街區”,打造永不落幕的“世博會”。探索“即報即放,事后抽查”等監管模式,推進進口商品通關便利化。培育一批本地進口企業,鼓勵境內外有實力的進口企業來義烏落戶,支持企業獲取境外商品營銷權、代理權。支持企業開展轉口等保稅貿易,探索各類離岸貿易。實現“買全球,賣全球”,打造進口商品進入中國的橋頭堡。二是推動外貿出口穩定增長。實施“自主品牌出口增長”計劃,擴大“三自三高”(擁有自有品牌、自主知識產權、自主營銷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產品出口,大力發展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鼓勵企業到境外創辦中國商品展示中心、小商品進出口分撥中心以及訂單服務中心、倉儲物流配送中心,探索建立境外小商品產業基地,搭建中小企業集群式“走出去”平臺。支持建立海外市場營銷網絡體系、營銷中心和售后服務中心,完善小商品海外營銷渠道。培育壯大服務貿易,支持企業以訂單處理、材料輸出、標準輸出、制造裝備提供、市場模式復制等形式,增加出口附加值。做強義烏指數全球小商品定價功能。結合中日韓自貿區談判暨亞太自貿區建設,爭取成為中日韓自貿區的首批試點城市,打造全球新興市場自貿區。

  加強質量標準建設和品牌連鎖拓展。聯動推進質量強市、標準強市、品牌強市戰略,探索建立國際化的標準、質量管理體系,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收購知名國際品牌、專利、專有技術。針對性指導市場經營戶開發網購產品,積極培育一批網貨品牌。支持市場主體建立自主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繼續實施義烏小商品市場“走出去”戰略,設立更多的分市場或配送中心,并對現有冠以義烏名義的各類市場進行整合,探索建立“一帶一路”專業市場聯盟,在海外舉辦“義烏小商品品牌發布會”,實行“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統一品牌下的市場連鎖化經營,打造萬億級的“義烏系”小商品市場體系。探索建立“義烏市場出品”標識認證體系,符合要求可在店鋪LOGO中打入“義烏市場出品”標記,同時建立“義烏市場出品”標識的退出機制。探索實行“品牌館”制度,對入駐“品牌館”的中小企業或經營戶給予適當的扶持政策。

  構建面向全球的小商品供應鏈管理中心。充分利用義烏現已形成的采購商、供應商、物流服務商、交易商品等海量信息資源,開展全球小商品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數據信息資源收集、整合,建立義烏全球小商品供求動態大數據平臺。以大數據信息平臺為載體,針對制造、商貿、物流、金融等不同領域的數據信息,分析不同供貨及銷售區域的貨物生產量、需求量變化及潛在增量。延伸市場增值服務,培育市場需求信息搜集、分類、分析服務,市場訂單處理、分配、跟蹤服務,原材料采購、運輸、產品生產管理等服務。增強對現有龐大市場信息的挖掘、處理、快速反應等增值服務能力,吸引企業將其全球采購中心、生產決策中心甚至研發設計中心等對市場快速反應要求較高的核心功能在義烏集聚,推進義烏市場由“賣商品”向“賣商品”和“賣信息、賣服務”并重拓展,逐步構建全球小商品供應鏈管理中心。

  (二)聯動發展現代物流

  構建多式聯運物流體系。圍繞建設國際陸港城市和國家現代物流創新發展城市試點目標,一是加快空港建設。以浙中地區國際航空港為目標,加快義烏機場國際國內航線開發培育,加快義烏機場貨運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快實施機場飛行區提升改造工程、義烏機場航站區擴建二期工程。爭取進一步擴大航空口岸開放,盡快開通直飛臺灣等國際、地區航線,爭取開通至俄羅斯等地的貨運包機。二是加快鐵路物流中心建設。加快推進義烏鐵路物流中心項目建設與運力提升,推進西鐵路貨場擴建,大力建設集裝箱、鋼鐵、建材、煤炭及其他怕濕貨物等散堆貨物的鐵路物流設施,提高“義新歐”中歐班列和義烏-寧波鐵海聯運班列運輸效率和運輸量。三是加快完善義烏港功能。優化義烏內陸口岸場站堆場、甩掛運輸平臺,完善堆場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與寧波-舟山港的功能對接。建設集口岸監管部門信息、貿易流程信息及港口物流信息等于一體的公共信息聯網平臺。爭創全國示范物流園區。四是加快公路物流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建設國內公路港物流中心、普洛斯物流園區、“義新歐”公路運輸中心,推動快遞物流集聚中心盡快投入使用,在義東北建設物流場站,完善大型停車場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五是構筑海、陸、空多種運輸方式無縫對接的高效立體物流體系。加快各物流功能區塊之間的路網建設,實現各類運輸方式的互聯互通。推動智慧物流和公共信息聯網平臺建設,整合鐵路、公路、水路、民航、海關、檢驗檢疫等信息資源,促進物流服務信息有效對接。將陸港新區建設成為涵蓋鐵路、公路、航空、保稅、郵政快遞、專業倉儲、城市配送于一體的現代化物流平臺,吸引國際各大物流公司在義烏成立貨物集聚分撥中心。

  加快推動物流業轉型升級。一是提升物流企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鼓勵物流企業通過協作聯盟、兼并重組等方式做大做強,通過規模化經營提高物流服務的一體化、網絡化水平。鼓勵運輸、倉儲等傳統物流企業向上下游延伸服務,推進物流業與其他產業互動融合發展。鼓勵商貿物流企業提高配送規模化和協同化水平,加快電子商務物流發展,建立快速便捷的城鄉配送物流體系。支持快遞業整合資源,與民航、鐵路、公路等運輸行業聯動發展,構建覆蓋城鄉的快遞物流服務體系。二是加強智慧物流建設。依托“互聯網+物流”,構建智慧物流信息平臺,提升物流園區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引導物流企業加快物流信息系統建設,形成一批服務網絡化、管理現代化的物流信息化企業。三是加強物流標準化建設。加大物流標準的實施力度,提升物流服務、物流樞紐、物流設施設備的標準化運作水平。鼓勵重點物流企業參與或主導制修訂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開展標準化試點工作。四是大力發展綠色物流。鼓勵企業發展甩掛運輸,合理配置各類運輸方式,提高鐵路運輸比重,促進節能減排。支持企業采用低能耗、低排放運輸工具和節能型綠色倉儲設施。

  推進物流與貿易、金融協同發展。一是大力發展中高端消費品進口。積極爭取進口商品指定口岸開放,發展水果、肉類、藥品、醫療器械、活體植物、高檔木材和日用消費品進口貿易,拓展進口保稅商品展示功能,打造“統一監管、同一系統、統一納稅”的中高端消費品保稅平臺。二是打造區域性航空物流樞紐。拓展國際、國內貨運航線,進一步開辟國際航空線路,形成高密度的航空物流網絡,積極發展國內國際航空快件和空空轉關業務。建設航空物流中心,提高義烏機場貨運操作能力,為國外大型物流航空公司參與義烏航空貨運市場創造條件。三是創新國際物流金融產品。支持金融機構和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在物流運輸全過程中向供貨商、貿易商提供結算、融資以及保險等增值服務。重點發展存貨質押融資、應收賬款質押融資、艙單質押融資、統一授信等物流金融業務。

  (三)同步加快金融創新

  培育壯大金融資本市場。大力發展現代金融業,加快集聚各類金融機構,建設“金融強市”。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業,爭取設立民營銀行和金融租賃公司,引進外資銀行和外資金融保險機構。積極對接債券等資本市場,支持企業發行各類債券融資,鼓勵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對接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積極與阿里銀行等新興民營銀行合作,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爭取申領“義支付”牌照。加快農商行、國信證券、金田陽光、上海東銀等項目運營。

  滾動創新貿易金融。爭取上海自貿區、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實驗區、寧波綜合保稅區、深圳前海新區等金融政策復制到義烏。深化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試點,加快完善與跨境電子商務相配套的金融服務體系,推進在線跨境結算、在線保險服務、在線退稅等業務發展,探索新型跨境電子商務融資和結匯方式。探索人民幣跨境雙向貸款、境外發債和個人對外直接投資業務。

  創新金融服務業態產品。壯大“國貿通”、“義烏通”等供應鏈金融平臺,鼓勵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開展貿易金融融資創新。注重發展私募股權、債權、創業投資、對沖與并購等多種基金形式和SPV等融資租賃發展。發展集貿易融資、商業資信、應收賬款及信用風險擔保于一體的保理金融業務。培育發展民間融資服務中心,強化和完善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政府重大項目。

  構建良好持續的金融生態。深化金融專項改革,強化金融風險監測和防范。探索建立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監管機制,建立和完善系統性風險預警、防范和化解體系;完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機制建設。健全金融監管聯席會議制度,建立監管信息交流共享機制;建立企業逃廢債監測系統,防范逃廢債務和非法集資風險。加強多元化金融調處體系建設,充分利用司法、公證、仲裁、調解等方式預防和解決爭議糾紛,依法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非法證券期貨活動等擾亂金融市場秩序行為,切實維護金融市場秩序和金融穩定。

  推動“普惠金融”擴面增量。一是推動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激活農村沉睡資產,緩解農戶抵押擔保難問題。二是推動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助推全社會創業創新,有效發揮金融資源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發揮積極作用。三是加大電子商務主體支持力度,通過風險補償等增信手段,推動銀行提升對電商主體的風險容忍度,同時鼓勵銀行機構繼續探索“數據質押”電商融資模式在內的電商專營信貸產品,滿足電子商務發展融資需求。四是深化金融支持“三位一體”農村新型合作體系建設力度,以資金互助會為重點,創新農信合作機制,拓展涉農擔保業務,支持農民自主創業。

  (四)積極培育國際商務

  提升發展會展業。推進國際展覽與國際會議、論壇協同發展,全力打造重要的國家級會展平臺。辦好義博會、文交會、旅博會、森博會、裝博會、電商博覽會和進口商品博覽會等品牌展會;加快培育和引進健康、時尚、現代物流等新興產業專業展會,大力申辦或合作創辦與“一帶一路”主題相關的國際性高層次會議論壇,定期舉辦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國際論壇,爭取中非智庫論壇、中韓外交論壇來義舉辦;堅持內展與外展并舉,以義博會境外展為重點辦好出國(境)展,引導企業抱團參加國際展會。配套完善會展服務業,全面推進會展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

  約束性

  12

  萬元GDP生產總值能耗

  噸標煤/萬元

  --

  完成

  上級任務

  --

  --

  從我市看,國家和省級層面的重視支持,將是義烏發展最強大的精神動力;作為“一帶一路”倡議支點、多項國家級改革試點實施地、浙江省第四大都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為義烏發展贏得更多資源、創造更優環境;獨到豐富的義烏發展經驗,多年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互聯網+”時代的先發優勢,業已形成的轉型態勢,將為義烏發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撐。

  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義烏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國際國內市場需求增長乏力,傳統市場發展模式不能完全適應新興消費需求,培育發展新供給、新動力任重道遠;土地、水等資源要素制約日益凸顯,科技、人才等創新要素支撐能力不足,產業改造提升迫在眉睫;交通、地下管廊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短板,城市形象和品質與群眾期待存在較大差距,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和國際化水平亟需提升;生態環境綜合承載力下降,治水、治氣等任務仍然艱巨;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有待提升,民生保障任務依然繁重;社會治理壓力增大,公共安全隱患等各類潛在風險依然存在。

  (二)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統領,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八八戰略”為總綱,創新發展義烏經驗,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充分發揮“兩只手”的作用,深化“興商建市”發展戰略,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和黨的建設,全力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勇當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兵。

  (三)發展定位

  ——— 國家改革先行區。突出改革的系統性和整體性,以深化國際貿易綜合改革為龍頭,統籌推進內貿體制、新型城鎮化、農村土地制度、信用城市、投融資體制改革,實施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最大化釋放改革紅利。探索形成一批符合自身發展特點、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改革經驗,勇當全面深化改革的探路者和實干家,成為全國改革創新的先行區和示范地。

  ———“一帶一路”尖兵。以“義新歐”和“義甬舟”兩條戰略開放大通道建設為核心,雙向融入“一帶一路”倡議,提升全方位對外開放水平。西向重點推進“義新歐”班列常態化運行,暢通義烏與中亞、歐洲等地的陸路通道,深度參與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東向謀劃對接“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形成橫連亞、歐、非三洲的陸海聯運物流大動脈,積極融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 世界“小商品之都”。以實體市場轉型和電子商務壯大為重點,推進義烏貿易從線下為主向線下、線上并重拓展,從出口為主向出口、進口和轉口并重拓展,從商品貿易為主向商品貿易、服務貿易并重拓展,從產品創新為主向產品創新、品牌創新并重拓展,加快培育新業態、市場升級和功能完善,搶占全球貿易鏈的制高點,從“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轉變成“全球小商品貿易中心”。

  ——— 創業創新活力之城。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方式。積極培育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成為市場轉型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新引擎。發揮各類科技創新平臺的引領作用,打好傳統產業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的組合拳,培育創新和質造能力。高水平建設一批眾創空間,加大綜合服務和政策支持,優化創業創新環境,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高地。

  (四)主要目標

  ——— 綜合實力更強。在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的基礎上,經濟發展保持中高速,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左右。投資結構更加優化,三次產業聯動發展。創新驅動能力顯著增強,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R&D)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5%。整體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0%以上。全球小商品貿易中心地位進一步確立,經濟綜合實力、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 城鄉發展更協調。全域城鎮化深入推進,“一核兩翼三片”市域發展空間布局更加清晰,絲路、陸港、科創三大城市功能區基本建成,繞城高速等重大基礎設施建成投用,城市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現代化都市基本建成;常住人口城市化水平達到80%以上,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提檔升級,地方特色和風格更加彰顯。

  ——— 開放格局更完備。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更加平衡,線上貿易和線下貿易加速融合,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互動發展,進口、出口年均增長率分別保持在32%、10%,2020年跨境電商交易額達1500億元。口岸開放體系不斷健全,“義新歐”和“義甬舟”大通道基本建立,國際陸港城市基本建成。城市國際化發展水平全面提高,國際競爭與合作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 生態環境更優美。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城鄉人居環境全面優化,氣、水、土污染防治機制加快建立。黑臭河和劣Ⅴ類水全面消除,流域水質得到顯著提高,斷面監測好于Ⅲ類水質比例達85%。PM2.5平均濃度明顯下降,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天數317天以上。

  ——— 人民生活更幸福。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年均分別增長8%和8.5%,繼續保持全省領先。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明顯增加,居民健康水平顯著提高,低收入群眾收入持續增長,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群眾享受更加優質的教育、醫療、養老、交通等公共服務。食品藥品及危險品等安全監管不斷加強,防災減災應急體系建設更加健全。居民幸福感、滿意度進一步增強。

  ——— 社會環境更和諧。“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爭取獲評為全國文明城市。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健全,治理法治化、制度化、規范化水平不斷提升,在復雜多元的社會環境中保持穩定和諧的良好局面。新時期義烏精神得到進一步弘揚,實現政府治理、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充滿活力、保障齊全、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基本成型。

  表二:“十三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

  注:[ ]內為五年累計數

  二、勇當深化改革排頭兵,扎實建設國家改革先行區

  (一)深化貿易創新領域改革

  構建引領便利化貿易監管制度。促進市場采購、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貿易方式成熟運行,優化進口貿易促進機制,拓展保稅貿易平臺和功能,形成適應小商品貿易特點、符合線上線下融合趨勢的貿易體制。以市場采購貿易聯網信息平臺為基礎,完善信息共享共用機制,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強化大通關協作機制,對接長江經濟帶通關一體化,優化義烏港與口岸監管執法流程和通關流程,貿易效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完善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機制。著力在內外貿一體化、城鄉統籌的商業流通體系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建立主體升級機制,培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集聚發展現代貿易商和跨國公司。鼓勵創新經營模式,提升質量認證商品、品牌商品、時尚消費品等高附加值商品的集聚度,優化市場和商品結構。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創新展貿聯動發展機制。健全內外貿協調的統計、監測、分析和調控體系,深入推進縣域電子商務大數據應用統計試點。

  構建開放安全的貿易金融體系。完善外匯管理體制,探索實行本外幣賬戶管理新模式和資金集中運營管理,促進發展離岸業務,深化個人貿易外匯管理改革與個人貿易跨境人民幣業務改革試點,探索擴大互聯網第三方跨境支付業務。推動跨境貿易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拓展跨境電子商務人民幣結算業務,建立高度便利化的結算與投融資服務機制,努力成為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重要參與者。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業,爭取引進外資銀行,完善多元金融組織體系。完善金融監管體制,推動下放權限、增加職能、機構升格。健全金融風險防范機制,打造功能強大的“區域性跨境金融結算中心”,建設省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和“民間財富管理中心”。

  構建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完善知識產權管理和執法體制,探索建立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機制。推動產業預警制度創新,建立與開放市場環境相匹配的產業預警體系和快速反應體系。探索建立國際貿易互信機制,健全貿易摩擦應對機制,打造集質量、安全、公共預警和貿易摩擦應對等功能于一體的市場綜合服務平臺。完善涉外居留、出入境和商事案件調解、仲裁、審理機制。

  建成國家社會信用體系示范城市。全面推動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實施及應用,建成法人及其他組織、自然人信用數據庫;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構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逐步建立以信用為核心的事中事后監管體系;積極推動信用產品和服務在政務、商務、社會等領域的應用,力爭在金融風控、電子商務、國際貿易、行業監測等領域有所突破;探索建立以信用為核心的市場大數據平臺,推動市場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和培育信用評級市場和信用服務機構,推動信用產品的市場化開發和創新。

  (二)深化城鄉統籌領域改革

  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行城鄉統一戶籍登記制度,全面放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門檻,促進農業轉移人口有序落戶。健全居住證制度和公共服務積分管理制度,逐步使農業轉移人口享受與城市居民同等的權利、福利和待遇。完善農業轉移人口養老保險管理制度。根據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類,建立健全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的成本分擔機制。

  穩步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以深化城鄉新社區集聚建設為突破口,探索建立城鎮開發邊界內農村宅基地置換體系。探索建立地票交易制度,盤活農村建設用地存量。深化“三權到人(戶)、權跟人(戶)走”改革,支持引導農民依法有償退出或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用益物權、集體資產股份權”。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依法賦予農村住房抵押、擔保、流轉、轉讓等權能,建立科學合理的宅基地分配制度和退出機制,多途徑實現農民“戶有所居”。

  深入推進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全面推進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農村供銷合作社改革試點,打造高效的合作經濟組織和綜合服務平臺,提高農業經營集約化、規模化、組織化、社會化、產業化水平,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深化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深化佛堂鎮小城市培育和中心鎮改革發展,積極推進特色村建設。

  建立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和發展機制。健全城市應急體系,深化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積極探索城市更新的有效途徑,把區塊改造建設與城市功能轉型、歷史文化遺產傳承、弱勢群體保護結合起來,不斷提升城市發展的內生動力和質量效益,努力建設宜商宜游宜居的國際商貿名城。完善網格化管理工作體系,創新完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制。推進社會治理領域各項改革,培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深入開展出租汽車行業市場化改革。

  (三)深化政府治理領域改革

  推進政府機構改革。深化大部制改革,調整優化政府縱向和橫向職能分工,探索建立扁平化管理體系。優化政府機構設置和行政資源配置,爭取垂直部門增加職能、擴大權限。實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行政復議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深化政府職能向社會組織轉移改革。推進政事分開和事業單位改革。積極推進文化事業單位體制改革,加快義烏商報社、義烏廣電臺體制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積極推進資產證券化。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深化“四單一網”改革,建立健全“四張清單”動態調整機制,推進權力清單“瘦身”、責任清單“強身”,繼續探索企業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方式。加快推進“政務云”建設,實現權力網上運行、事項網上辦理。全面建立企業投資項目高效審批制度,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信息化、陽光化。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加快中介服務市場化改革。推進擴權強鎮改革,加快向平臺、鎮街和社區放權。

  建立公共服務型財政。嚴格財政預決算制度,圍繞民生改善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大對公益性、基礎性領域的投入。細化各項民生支出的項目和部門,增強預算的透明度和約束力。改革政府資金分配方法,加大競爭性分配力度,提高政府資金分配的公開性、公正性和經濟社會效益,實現從“生產建設型財政”向“公共服務型財政”轉變。

  健全事中事后監管機制。創新監管方式,構建權責明確、透明高效的事中事后監管機制。建立健全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和部門信息互聯共享機制,加強監管風險監測研判。建立集中統一的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體系,加強執法聯動,形成監管合力。加強社會監督,構建政府、社會共治格局。

  (四)深化資源要素領域改革

  建立“畝產效益”為導向的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進一步完善以畝均稅收、畝均產值、單位能耗等為主要指標的工業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體系,健全差別化配套政策措施,促進土地資源高效利用。建立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培育和發展交易市場,推動土地、排污權、用能等資源要素自由交易、市場化配置。探索企業運營成本動態監測預警調控機制,大幅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深化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投融資平臺整合優化,積極構建多元化的投融資體制和資本運作機制。全面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項目收益債券、資產證券化等各類新型投融資方式。探索組建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建立健全民間投資服務體系,健全民間資本進入社會事業領域的體制機制。逐年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爭取由市政府直接發行市政債券。

  構建引領創新驅動的產業發展機制。全力打造眾創空間,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和發展提供低風險、低成本、全要素、一站式的創業支持。鼓勵創新平臺市場化運作,建立適應新興產業發展的孵化服務機制與投資促進機制,全面激活各類創新要素,推動形成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體系。全面推進正向激勵與反向倒逼相結合的產業結構調整創新機制。建立健全知識產權轉讓和成果轉化促進機制。完善政府科技投入機制,建立科技創新風險補償制度,完善科技創新激勵和服務機制。

  三、深化“興商建市”發展戰略,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

  (一)全力推進實體市場轉型

  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一是推進實體市場的業態和模式創新。培育和引進醫療器械、大健康服務等新興行業,鞏固市場商品齊全優勢。建設五星級旗艦式市場,大力提升市場商品檔次,引進創意設計和中高端商品,引進個性化、智能化、時尚化商品,優化商品結構。大力提升市場主體層次,積極招引細分行業中產品創新領先、市場占有份額高的“隱形冠軍”,支持和引進國際國內和大區域總代理,優化主體結構。通過豐富零售業態、體驗性商業模式,加快形成以線下體驗展示、線上銷售深度融合的新業態,推動傳統批發貿易向體驗經濟轉型,建成全球性、智能化的“生產+貿易”組織平臺,做大做強實體市場,打造小商品市場升級版。依托義烏商貿現有外貿客戶、渠道等優勢,擴展客戶管理、信息反饋、決策支持等服務功能,結合3D打印技術,適應個性化消費時代的需求。完善營銷拓展、金融支撐、客戶維護等配套服務。二是進一步發展壯大電子商務。按照“全國網商集聚中心、全球網貨營銷中心、跨境電子商務高地”目標,加快推動“互聯網+貿易”、“互聯網+營銷”、“互聯網+設計”的發展。努力申報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積極與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開展合作,爭取相關政策與義烏共享,加快建設和完善國際郵件互換局和交換站、國際快件監管中心、海外倉等平臺。打響世界電商大會、中國電子商務博覽會品牌,加快推進國際電商小鎮建設,繼續吸引阿里巴巴、亞馬遜等國內外優秀大型電子商務平臺入駐。加大對網商、電子商務平臺提供商、網絡技術服務提供商等市場主體的配套優惠措施。發展壯大“義烏購”等一批實力較強的本土電子商務平臺,引導義烏企業從渠道商介入互聯網產業。完善跨境供應鏈綜合服務體系,搭建“義網通”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智慧物流平臺,拓展跨境物流、通關、支付、結匯、退稅等服務。支持通過技術融合及資本運營等手段,對電子商務平臺橫向并購,匯聚形成全國領先、國際一流的電商群落。

  推動進出口貿易平衡發展。一是加快培育進口貿易。進一步發揮進口商品館、副食品市場、篁園服裝市場的作用,繼續辦好進口商品博覽會和進口商品購物節,打響義烏進口商品品牌。建立集國外商品集聚、國內市場分撥于一體的進口商品分銷體系,探索發展進口保稅展示交易、進口免稅店和海外商品代購等。強化進口商品館的保稅商品延展中心功能,提升進口貿易的方便性和快捷性。規劃建設“萬國街區”,打造永不落幕的“世博會”。探索“即報即放,事后抽查”等監管模式,推進進口商品通關便利化。培育一批本地進口企業,鼓勵境內外有實力的進口企業來義烏落戶,支持企業獲取境外商品營銷權、代理權。支持企業開展轉口等保稅貿易,探索各類離岸貿易。實現“買全球,賣全球”,打造進口商品進入中國的橋頭堡。二是推動外貿出口穩定增長。實施“自主品牌出口增長”計劃,擴大“三自三高”(擁有自有品牌、自主知識產權、自主營銷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產品出口,大力發展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鼓勵企業到境外創辦中國商品展示中心、小商品進出口分撥中心以及訂單服務中心、倉儲物流配送中心,探索建立境外小商品產業基地,搭建中小企業集群式“走出去”平臺。支持建立海外市場營銷網絡體系、營銷中心和售后服務中心,完善小商品海外營銷渠道。培育壯大服務貿易,支持企業以訂單處理、材料輸出、標準輸出、制造裝備提供、市場模式復制等形式,增加出口附加值。做強義烏指數全球小商品定價功能。結合中日韓自貿區談判暨亞太自貿區建設,爭取成為中日韓自貿區的首批試點城市,打造全球新興市場自貿區。

  加強質量標準建設和品牌連鎖拓展。聯動推進質量強市、標準強市、品牌強市戰略,探索建立國際化的標準、質量管理體系,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收購知名國際品牌、專利、專有技術。針對性指導市場經營戶開發網購產品,積極培育一批網貨品牌。支持市場主體建立自主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繼續實施義烏小商品市場“走出去”戰略,設立更多的分市場或配送中心,并對現有冠以義烏名義的各類市場進行整合,探索建立“一帶一路”專業市場聯盟,在海外舉辦“義烏小商品品牌發布會”,實行“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統一品牌下的市場連鎖化經營,打造萬億級的“義烏系”小商品市場體系。探索建立“義烏市場出品”標識認證體系,符合要求可在店鋪LOGO中打入“義烏市場出品”標記,同時建立“義烏市場出品”標識的退出機制。探索實行“品牌館”制度,對入駐“品牌館”的中小企業或經營戶給予適當的扶持政策。

  構建面向全球的小商品供應鏈管理中心。充分利用義烏現已形成的采購商、供應商、物流服務商、交易商品等海量信息資源,開展全球小商品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數據信息資源收集、整合,建立義烏全球小商品供求動態大數據平臺。以大數據信息平臺為載體,針對制造、商貿、物流、金融等不同領域的數據信息,分析不同供貨及銷售區域的貨物生產量、需求量變化及潛在增量。延伸市場增值服務,培育市場需求信息搜集、分類、分析服務,市場訂單處理、分配、跟蹤服務,原材料采購、運輸、產品生產管理等服務。增強對現有龐大市場信息的挖掘、處理、快速反應等增值服務能力,吸引企業將其全球采購中心、生產決策中心甚至研發設計中心等對市場快速反應要求較高的核心功能在義烏集聚,推進義烏市場由“賣商品”向“賣商品”和“賣信息、賣服務”并重拓展,逐步構建全球小商品供應鏈管理中心。

  (二)聯動發展現代物流

  構建多式聯運物流體系。圍繞建設國際陸港城市和國家現代物流創新發展城市試點目標,一是加快空港建設。以浙中地區國際航空港為目標,加快義烏機場國際國內航線開發培育,加快義烏機場貨運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快實施機場飛行區提升改造工程、義烏機場航站區擴建二期工程。爭取進一步擴大航空口岸開放,盡快開通直飛臺灣等國際、地區航線,爭取開通至俄羅斯等地的貨運包機。二是加快鐵路物流中心建設。加快推進義烏鐵路物流中心項目建設與運力提升,推進西鐵路貨場擴建,大力建設集裝箱、鋼鐵、建材、煤炭及其他怕濕貨物等散堆貨物的鐵路物流設施,提高“義新歐”中歐班列和義烏-寧波鐵海聯運班列運輸效率和運輸量。三是加快完善義烏港功能。優化義烏內陸口岸場站堆場、甩掛運輸平臺,完善堆場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與寧波-舟山港的功能對接。建設集口岸監管部門信息、貿易流程信息及港口物流信息等于一體的公共信息聯網平臺。爭創全國示范物流園區。四是加快公路物流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建設國內公路港物流中心、普洛斯物流園區、“義新歐”公路運輸中心,推動快遞物流集聚中心盡快投入使用,在義東北建設物流場站,完善大型停車場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五是構筑海、陸、空多種運輸方式無縫對接的高效立體物流體系。加快各物流功能區塊之間的路網建設,實現各類運輸方式的互聯互通。推動智慧物流和公共信息聯網平臺建設,整合鐵路、公路、水路、民航、海關、檢驗檢疫等信息資源,促進物流服務信息有效對接。將陸港新區建設成為涵蓋鐵路、公路、航空、保稅、郵政快遞、專業倉儲、城市配送于一體的現代化物流平臺,吸引國際各大物流公司在義烏成立貨物集聚分撥中心。

  加快推動物流業轉型升級。一是提升物流企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鼓勵物流企業通過協作聯盟、兼并重組等方式做大做強,通過規模化經營提高物流服務的一體化、網絡化水平。鼓勵運輸、倉儲等傳統物流企業向上下游延伸服務,推進物流業與其他產業互動融合發展。鼓勵商貿物流企業提高配送規模化和協同化水平,加快電子商務物流發展,建立快速便捷的城鄉配送物流體系。支持快遞業整合資源,與民航、鐵路、公路等運輸行業聯動發展,構建覆蓋城鄉的快遞物流服務體系。二是加強智慧物流建設。依托“互聯網+物流”,構建智慧物流信息平臺,提升物流園區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引導物流企業加快物流信息系統建設,形成一批服務網絡化、管理現代化的物流信息化企業。三是加強物流標準化建設。加大物流標準的實施力度,提升物流服務、物流樞紐、物流設施設備的標準化運作水平。鼓勵重點物流企業參與或主導制修訂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開展標準化試點工作。四是大力發展綠色物流。鼓勵企業發展甩掛運輸,合理配置各類運輸方式,提高鐵路運輸比重,促進節能減排。支持企業采用低能耗、低排放運輸工具和節能型綠色倉儲設施。

  推進物流與貿易、金融協同發展。一是大力發展中高端消費品進口。積極爭取進口商品指定口岸開放,發展水果、肉類、藥品、醫療器械、活體植物、高檔木材和日用消費品進口貿易,拓展進口保稅商品展示功能,打造“統一監管、同一系統、統一納稅”的中高端消費品保稅平臺。二是打造區域性航空物流樞紐。拓展國際、國內貨運航線,進一步開辟國際航空線路,形成高密度的航空物流網絡,積極發展國內國際航空快件和空空轉關業務。建設航空物流中心,提高義烏機場貨運操作能力,為國外大型物流航空公司參與義烏航空貨運市場創造條件。三是創新國際物流金融產品。支持金融機構和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在物流運輸全過程中向供貨商、貿易商提供結算、融資以及保險等增值服務。重點發展存貨質押融資、應收賬款質押融資、艙單質押融資、統一授信等物流金融業務。

  (三)同步加快金融創新

  培育壯大金融資本市場。大力發展現代金融業,加快集聚各類金融機構,建設“金融強市”。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業,爭取設立民營銀行和金融租賃公司,引進外資銀行和外資金融保險機構。積極對接債券等資本市場,支持企業發行各類債券融資,鼓勵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對接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積極與阿里銀行等新興民營銀行合作,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爭取申領“義支付”牌照。加快農商行、國信證券、金田陽光、上海東銀等項目運營。

  滾動創新貿易金融。爭取上海自貿區、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實驗區、寧波綜合保稅區、深圳前海新區等金融政策復制到義烏。深化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試點,加快完善與跨境電子商務相配套的金融服務體系,推進在線跨境結算、在線保險服務、在線退稅等業務發展,探索新型跨境電子商務融資和結匯方式。探索人民幣跨境雙向貸款、境外發債和個人對外直接投資業務。

  創新金融服務業態產品。壯大“國貿通”、“義烏通”等供應鏈金融平臺,鼓勵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開展貿易金融融資創新。注重發展私募股權、債權、創業投資、對沖與并購等多種基金形式和SPV等融資租賃發展。發展集貿易融資、商業資信、應收賬款及信用風險擔保于一體的保理金融業務。培育發展民間融資服務中心,強化和完善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政府重大項目。

  構建良好持續的金融生態。深化金融專項改革,強化金融風險監測和防范。探索建立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監管機制,建立和完善系統性風險預警、防范和化解體系;完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機制建設。健全金融監管聯席會議制度,建立監管信息交流共享機制;建立企業逃廢債監測系統,防范逃廢債務和非法集資風險。加強多元化金融調處體系建設,充分利用司法、公證、仲裁、調解等方式預防和解決爭議糾紛,依法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非法證券期貨活動等擾亂金融市場秩序行為,切實維護金融市場秩序和金融穩定。

  推動“普惠金融”擴面增量。一是推動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激活農村沉睡資產,緩解農戶抵押擔保難問題。二是推動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助推全社會創業創新,有效發揮金融資源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發揮積極作用。三是加大電子商務主體支持力度,通過風險補償等增信手段,推動銀行提升對電商主體的風險容忍度,同時鼓勵銀行機構繼續探索“數據質押”電商融資模式在內的電商專營信貸產品,滿足電子商務發展融資需求。四是深化金融支持“三位一體”農村新型合作體系建設力度,以資金互助會為重點,創新農信合作機制,拓展涉農擔保業務,支持農民自主創業。

  (四)積極培育國際商務

  提升發展會展業。推進國際展覽與國際會議、論壇協同發展,全力打造重要的國家級會展平臺。辦好義博會、文交會、旅博會、森博會、裝博會、電商博覽會和進口商品博覽會等品牌展會;加快培育和引進健康、時尚、現代物流等新興產業專業展會,大力申辦或合作創辦與“一帶一路”主題相關的國際性高層次會議論壇,定期舉辦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國際論壇,爭取中非智庫論壇、中韓外交論壇來義舉辦;堅持內展與外展并舉,以義博會境外展為重點辦好出國(境)展,引導企業抱團參加國際展會。配套完善會展服務業,全面推進會展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

  約束性

  13

  化學需氧量

  14

  主要污染物減排

  氨氮

  15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16

  16

  從我市看,國家和省級層面的重視支持,將是義烏發展最強大的精神動力;作為“一帶一路”倡議支點、多項國家級改革試點實施地、浙江省第四大都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為義烏發展贏得更多資源、創造更優環境;獨到豐富的義烏發展經驗,多年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互聯網+”時代的先發優勢,業已形成的轉型態勢,將為義烏發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撐。

  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義烏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國際國內市場需求增長乏力,傳統市場發展模式不能完全適應新興消費需求,培育發展新供給、新動力任重道遠;土地、水等資源要素制約日益凸顯,科技、人才等創新要素支撐能力不足,產業改造提升迫在眉睫;交通、地下管廊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短板,城市形象和品質與群眾期待存在較大差距,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和國際化水平亟需提升;生態環境綜合承載力下降,治水、治氣等任務仍然艱巨;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有待提升,民生保障任務依然繁重;社會治理壓力增大,公共安全隱患等各類潛在風險依然存在。

  (二)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統領,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八八戰略”為總綱,創新發展義烏經驗,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充分發揮“兩只手”的作用,深化“興商建市”發展戰略,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和黨的建設,全力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勇當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兵。

  (三)發展定位

  ——— 國家改革先行區。突出改革的系統性和整體性,以深化國際貿易綜合改革為龍頭,統籌推進內貿體制、新型城鎮化、農村土地制度、信用城市、投融資體制改革,實施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最大化釋放改革紅利。探索形成一批符合自身發展特點、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改革經驗,勇當全面深化改革的探路者和實干家,成為全國改革創新的先行區和示范地。

  ———“一帶一路”尖兵。以“義新歐”和“義甬舟”兩條戰略開放大通道建設為核心,雙向融入“一帶一路”倡議,提升全方位對外開放水平。西向重點推進“義新歐”班列常態化運行,暢通義烏與中亞、歐洲等地的陸路通道,深度參與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東向謀劃對接“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形成橫連亞、歐、非三洲的陸海聯運物流大動脈,積極融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 世界“小商品之都”。以實體市場轉型和電子商務壯大為重點,推進義烏貿易從線下為主向線下、線上并重拓展,從出口為主向出口、進口和轉口并重拓展,從商品貿易為主向商品貿易、服務貿易并重拓展,從產品創新為主向產品創新、品牌創新并重拓展,加快培育新業態、市場升級和功能完善,搶占全球貿易鏈的制高點,從“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轉變成“全球小商品貿易中心”。

  ——— 創業創新活力之城。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方式。積極培育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成為市場轉型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新引擎。發揮各類科技創新平臺的引領作用,打好傳統產業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的組合拳,培育創新和質造能力。高水平建設一批眾創空間,加大綜合服務和政策支持,優化創業創新環境,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高地。

  (四)主要目標

  ——— 綜合實力更強。在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的基礎上,經濟發展保持中高速,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左右。投資結構更加優化,三次產業聯動發展。創新驅動能力顯著增強,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R&D)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5%。整體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0%以上。全球小商品貿易中心地位進一步確立,經濟綜合實力、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 城鄉發展更協調。全域城鎮化深入推進,“一核兩翼三片”市域發展空間布局更加清晰,絲路、陸港、科創三大城市功能區基本建成,繞城高速等重大基礎設施建成投用,城市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現代化都市基本建成;常住人口城市化水平達到80%以上,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提檔升級,地方特色和風格更加彰顯。

  ——— 開放格局更完備。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更加平衡,線上貿易和線下貿易加速融合,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互動發展,進口、出口年均增長率分別保持在32%、10%,2020年跨境電商交易額達1500億元。口岸開放體系不斷健全,“義新歐”和“義甬舟”大通道基本建立,國際陸港城市基本建成。城市國際化發展水平全面提高,國際競爭與合作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 生態環境更優美。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城鄉人居環境全面優化,氣、水、土污染防治機制加快建立。黑臭河和劣Ⅴ類水全面消除,流域水質得到顯著提高,斷面監測好于Ⅲ類水質比例達85%。PM2.5平均濃度明顯下降,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天數317天以上。

  ——— 人民生活更幸福。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年均分別增長8%和8.5%,繼續保持全省領先。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明顯增加,居民健康水平顯著提高,低收入群眾收入持續增長,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群眾享受更加優質的教育、醫療、養老、交通等公共服務。食品藥品及危險品等安全監管不斷加強,防災減災應急體系建設更加健全。居民幸福感、滿意度進一步增強。

  ——— 社會環境更和諧。“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爭取獲評為全國文明城市。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健全,治理法治化、制度化、規范化水平不斷提升,在復雜多元的社會環境中保持穩定和諧的良好局面。新時期義烏精神得到進一步弘揚,實現政府治理、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充滿活力、保障齊全、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基本成型。

  表二:“十三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

  注:[ ]內為五年累計數

  二、勇當深化改革排頭兵,扎實建設國家改革先行區

  (一)深化貿易創新領域改革

  構建引領便利化貿易監管制度。促進市場采購、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貿易方式成熟運行,優化進口貿易促進機制,拓展保稅貿易平臺和功能,形成適應小商品貿易特點、符合線上線下融合趨勢的貿易體制。以市場采購貿易聯網信息平臺為基礎,完善信息共享共用機制,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強化大通關協作機制,對接長江經濟帶通關一體化,優化義烏港與口岸監管執法流程和通關流程,貿易效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完善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機制。著力在內外貿一體化、城鄉統籌的商業流通體系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建立主體升級機制,培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集聚發展現代貿易商和跨國公司。鼓勵創新經營模式,提升質量認證商品、品牌商品、時尚消費品等高附加值商品的集聚度,優化市場和商品結構。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創新展貿聯動發展機制。健全內外貿協調的統計、監測、分析和調控體系,深入推進縣域電子商務大數據應用統計試點。

  構建開放安全的貿易金融體系。完善外匯管理體制,探索實行本外幣賬戶管理新模式和資金集中運營管理,促進發展離岸業務,深化個人貿易外匯管理改革與個人貿易跨境人民幣業務改革試點,探索擴大互聯網第三方跨境支付業務。推動跨境貿易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拓展跨境電子商務人民幣結算業務,建立高度便利化的結算與投融資服務機制,努力成為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重要參與者。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業,爭取引進外資銀行,完善多元金融組織體系。完善金融監管體制,推動下放權限、增加職能、機構升格。健全金融風險防范機制,打造功能強大的“區域性跨境金融結算中心”,建設省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和“民間財富管理中心”。

  構建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完善知識產權管理和執法體制,探索建立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機制。推動產業預警制度創新,建立與開放市場環境相匹配的產業預警體系和快速反應體系。探索建立國際貿易互信機制,健全貿易摩擦應對機制,打造集質量、安全、公共預警和貿易摩擦應對等功能于一體的市場綜合服務平臺。完善涉外居留、出入境和商事案件調解、仲裁、審理機制。

  建成國家社會信用體系示范城市。全面推動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實施及應用,建成法人及其他組織、自然人信用數據庫;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構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逐步建立以信用為核心的事中事后監管體系;積極推動信用產品和服務在政務、商務、社會等領域的應用,力爭在金融風控、電子商務、國際貿易、行業監測等領域有所突破;探索建立以信用為核心的市場大數據平臺,推動市場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和培育信用評級市場和信用服務機構,推動信用產品的市場化開發和創新。

  (二)深化城鄉統籌領域改革

  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行城鄉統一戶籍登記制度,全面放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門檻,促進農業轉移人口有序落戶。健全居住證制度和公共服務積分管理制度,逐步使農業轉移人口享受與城市居民同等的權利、福利和待遇。完善農業轉移人口養老保險管理制度。根據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類,建立健全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的成本分擔機制。

  穩步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以深化城鄉新社區集聚建設為突破口,探索建立城鎮開發邊界內農村宅基地置換體系。探索建立地票交易制度,盤活農村建設用地存量。深化“三權到人(戶)、權跟人(戶)走”改革,支持引導農民依法有償退出或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用益物權、集體資產股份權”。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依法賦予農村住房抵押、擔保、流轉、轉讓等權能,建立科學合理的宅基地分配制度和退出機制,多途徑實現農民“戶有所居”。

  深入推進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全面推進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農村供銷合作社改革試點,打造高效的合作經濟組織和綜合服務平臺,提高農業經營集約化、規模化、組織化、社會化、產業化水平,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深化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深化佛堂鎮小城市培育和中心鎮改革發展,積極推進特色村建設。

  建立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和發展機制。健全城市應急體系,深化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積極探索城市更新的有效途徑,把區塊改造建設與城市功能轉型、歷史文化遺產傳承、弱勢群體保護結合起來,不斷提升城市發展的內生動力和質量效益,努力建設宜商宜游宜居的國際商貿名城。完善網格化管理工作體系,創新完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制。推進社會治理領域各項改革,培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深入開展出租汽車行業市場化改革。

  (三)深化政府治理領域改革

  推進政府機構改革。深化大部制改革,調整優化政府縱向和橫向職能分工,探索建立扁平化管理體系。優化政府機構設置和行政資源配置,爭取垂直部門增加職能、擴大權限。實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行政復議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深化政府職能向社會組織轉移改革。推進政事分開和事業單位改革。積極推進文化事業單位體制改革,加快義烏商報社、義烏廣電臺體制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積極推進資產證券化。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深化“四單一網”改革,建立健全“四張清單”動態調整機制,推進權力清單“瘦身”、責任清單“強身”,繼續探索企業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方式。加快推進“政務云”建設,實現權力網上運行、事項網上辦理。全面建立企業投資項目高效審批制度,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信息化、陽光化。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加快中介服務市場化改革。推進擴權強鎮改革,加快向平臺、鎮街和社區放權。

  建立公共服務型財政。嚴格財政預決算制度,圍繞民生改善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大對公益性、基礎性領域的投入。細化各項民生支出的項目和部門,增強預算的透明度和約束力。改革政府資金分配方法,加大競爭性分配力度,提高政府資金分配的公開性、公正性和經濟社會效益,實現從“生產建設型財政”向“公共服務型財政”轉變。

  健全事中事后監管機制。創新監管方式,構建權責明確、透明高效的事中事后監管機制。建立健全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和部門信息互聯共享機制,加強監管風險監測研判。建立集中統一的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體系,加強執法聯動,形成監管合力。加強社會監督,構建政府、社會共治格局。

  (四)深化資源要素領域改革

  建立“畝產效益”為導向的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進一步完善以畝均稅收、畝均產值、單位能耗等為主要指標的工業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體系,健全差別化配套政策措施,促進土地資源高效利用。建立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培育和發展交易市場,推動土地、排污權、用能等資源要素自由交易、市場化配置。探索企業運營成本動態監測預警調控機制,大幅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深化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投融資平臺整合優化,積極構建多元化的投融資體制和資本運作機制。全面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項目收益債券、資產證券化等各類新型投融資方式。探索組建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建立健全民間投資服務體系,健全民間資本進入社會事業領域的體制機制。逐年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爭取由市政府直接發行市政債券。

  構建引領創新驅動的產業發展機制。全力打造眾創空間,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和發展提供低風險、低成本、全要素、一站式的創業支持。鼓勵創新平臺市場化運作,建立適應新興產業發展的孵化服務機制與投資促進機制,全面激活各類創新要素,推動形成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體系。全面推進正向激勵與反向倒逼相結合的產業結構調整創新機制。建立健全知識產權轉讓和成果轉化促進機制。完善政府科技投入機制,建立科技創新風險補償制度,完善科技創新激勵和服務機制。

  三、深化“興商建市”發展戰略,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

  (一)全力推進實體市場轉型

  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一是推進實體市場的業態和模式創新。培育和引進醫療器械、大健康服務等新興行業,鞏固市場商品齊全優勢。建設五星級旗艦式市場,大力提升市場商品檔次,引進創意設計和中高端商品,引進個性化、智能化、時尚化商品,優化商品結構。大力提升市場主體層次,積極招引細分行業中產品創新領先、市場占有份額高的“隱形冠軍”,支持和引進國際國內和大區域總代理,優化主體結構。通過豐富零售業態、體驗性商業模式,加快形成以線下體驗展示、線上銷售深度融合的新業態,推動傳統批發貿易向體驗經濟轉型,建成全球性、智能化的“生產+貿易”組織平臺,做大做強實體市場,打造小商品市場升級版。依托義烏商貿現有外貿客戶、渠道等優勢,擴展客戶管理、信息反饋、決策支持等服務功能,結合3D打印技術,適應個性化消費時代的需求。完善營銷拓展、金融支撐、客戶維護等配套服務。二是進一步發展壯大電子商務。按照“全國網商集聚中心、全球網貨營銷中心、跨境電子商務高地”目標,加快推動“互聯網+貿易”、“互聯網+營銷”、“互聯網+設計”的發展。努力申報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積極與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開展合作,爭取相關政策與義烏共享,加快建設和完善國際郵件互換局和交換站、國際快件監管中心、海外倉等平臺。打響世界電商大會、中國電子商務博覽會品牌,加快推進國際電商小鎮建設,繼續吸引阿里巴巴、亞馬遜等國內外優秀大型電子商務平臺入駐。加大對網商、電子商務平臺提供商、網絡技術服務提供商等市場主體的配套優惠措施。發展壯大“義烏購”等一批實力較強的本土電子商務平臺,引導義烏企業從渠道商介入互聯網產業。完善跨境供應鏈綜合服務體系,搭建“義網通”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智慧物流平臺,拓展跨境物流、通關、支付、結匯、退稅等服務。支持通過技術融合及資本運營等手段,對電子商務平臺橫向并購,匯聚形成全國領先、國際一流的電商群落。

  推動進出口貿易平衡發展。一是加快培育進口貿易。進一步發揮進口商品館、副食品市場、篁園服裝市場的作用,繼續辦好進口商品博覽會和進口商品購物節,打響義烏進口商品品牌。建立集國外商品集聚、國內市場分撥于一體的進口商品分銷體系,探索發展進口保稅展示交易、進口免稅店和海外商品代購等。強化進口商品館的保稅商品延展中心功能,提升進口貿易的方便性和快捷性。規劃建設“萬國街區”,打造永不落幕的“世博會”。探索“即報即放,事后抽查”等監管模式,推進進口商品通關便利化。培育一批本地進口企業,鼓勵境內外有實力的進口企業來義烏落戶,支持企業獲取境外商品營銷權、代理權。支持企業開展轉口等保稅貿易,探索各類離岸貿易。實現“買全球,賣全球”,打造進口商品進入中國的橋頭堡。二是推動外貿出口穩定增長。實施“自主品牌出口增長”計劃,擴大“三自三高”(擁有自有品牌、自主知識產權、自主營銷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產品出口,大力發展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鼓勵企業到境外創辦中國商品展示中心、小商品進出口分撥中心以及訂單服務中心、倉儲物流配送中心,探索建立境外小商品產業基地,搭建中小企業集群式“走出去”平臺。支持建立海外市場營銷網絡體系、營銷中心和售后服務中心,完善小商品海外營銷渠道。培育壯大服務貿易,支持企業以訂單處理、材料輸出、標準輸出、制造裝備提供、市場模式復制等形式,增加出口附加值。做強義烏指數全球小商品定價功能。結合中日韓自貿區談判暨亞太自貿區建設,爭取成為中日韓自貿區的首批試點城市,打造全球新興市場自貿區。

  加強質量標準建設和品牌連鎖拓展。聯動推進質量強市、標準強市、品牌強市戰略,探索建立國際化的標準、質量管理體系,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收購知名國際品牌、專利、專有技術。針對性指導市場經營戶開發網購產品,積極培育一批網貨品牌。支持市場主體建立自主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繼續實施義烏小商品市場“走出去”戰略,設立更多的分市場或配送中心,并對現有冠以義烏名義的各類市場進行整合,探索建立“一帶一路”專業市場聯盟,在海外舉辦“義烏小商品品牌發布會”,實行“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統一品牌下的市場連鎖化經營,打造萬億級的“義烏系”小商品市場體系。探索建立“義烏市場出品”標識認證體系,符合要求可在店鋪LOGO中打入“義烏市場出品”標記,同時建立“義烏市場出品”標識的退出機制。探索實行“品牌館”制度,對入駐“品牌館”的中小企業或經營戶給予適當的扶持政策。

  構建面向全球的小商品供應鏈管理中心。充分利用義烏現已形成的采購商、供應商、物流服務商、交易商品等海量信息資源,開展全球小商品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數據信息資源收集、整合,建立義烏全球小商品供求動態大數據平臺。以大數據信息平臺為載體,針對制造、商貿、物流、金融等不同領域的數據信息,分析不同供貨及銷售區域的貨物生產量、需求量變化及潛在增量。延伸市場增值服務,培育市場需求信息搜集、分類、分析服務,市場訂單處理、分配、跟蹤服務,原材料采購、運輸、產品生產管理等服務。增強對現有龐大市場信息的挖掘、處理、快速反應等增值服務能力,吸引企業將其全球采購中心、生產決策中心甚至研發設計中心等對市場快速反應要求較高的核心功能在義烏集聚,推進義烏市場由“賣商品”向“賣商品”和“賣信息、賣服務”并重拓展,逐步構建全球小商品供應鏈管理中心。

  (二)聯動發展現代物流

  構建多式聯運物流體系。圍繞建設國際陸港城市和國家現代物流創新發展城市試點目標,一是加快空港建設。以浙中地區國際航空港為目標,加快義烏機場國際國內航線開發培育,加快義烏機場貨運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快實施機場飛行區提升改造工程、義烏機場航站區擴建二期工程。爭取進一步擴大航空口岸開放,盡快開通直飛臺灣等國際、地區航線,爭取開通至俄羅斯等地的貨運包機。二是加快鐵路物流中心建設。加快推進義烏鐵路物流中心項目建設與運力提升,推進西鐵路貨場擴建,大力建設集裝箱、鋼鐵、建材、煤炭及其他怕濕貨物等散堆貨物的鐵路物流設施,提高“義新歐”中歐班列和義烏-寧波鐵海聯運班列運輸效率和運輸量。三是加快完善義烏港功能。優化義烏內陸口岸場站堆場、甩掛運輸平臺,完善堆場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與寧波-舟山港的功能對接。建設集口岸監管部門信息、貿易流程信息及港口物流信息等于一體的公共信息聯網平臺。爭創全國示范物流園區。四是加快公路物流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建設國內公路港物流中心、普洛斯物流園區、“義新歐”公路運輸中心,推動快遞物流集聚中心盡快投入使用,在義東北建設物流場站,完善大型停車場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五是構筑海、陸、空多種運輸方式無縫對接的高效立體物流體系。加快各物流功能區塊之間的路網建設,實現各類運輸方式的互聯互通。推動智慧物流和公共信息聯網平臺建設,整合鐵路、公路、水路、民航、海關、檢驗檢疫等信息資源,促進物流服務信息有效對接。將陸港新區建設成為涵蓋鐵路、公路、航空、保稅、郵政快遞、專業倉儲、城市配送于一體的現代化物流平臺,吸引國際各大物流公司在義烏成立貨物集聚分撥中心。

  加快推動物流業轉型升級。一是提升物流企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鼓勵物流企業通過協作聯盟、兼并重組等方式做大做強,通過規模化經營提高物流服務的一體化、網絡化水平。鼓勵運輸、倉儲等傳統物流企業向上下游延伸服務,推進物流業與其他產業互動融合發展。鼓勵商貿物流企業提高配送規模化和協同化水平,加快電子商務物流發展,建立快速便捷的城鄉配送物流體系。支持快遞業整合資源,與民航、鐵路、公路等運輸行業聯動發展,構建覆蓋城鄉的快遞物流服務體系。二是加強智慧物流建設。依托“互聯網+物流”,構建智慧物流信息平臺,提升物流園區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引導物流企業加快物流信息系統建設,形成一批服務網絡化、管理現代化的物流信息化企業。三是加強物流標準化建設。加大物流標準的實施力度,提升物流服務、物流樞紐、物流設施設備的標準化運作水平。鼓勵重點物流企業參與或主導制修訂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開展標準化試點工作。四是大力發展綠色物流。鼓勵企業發展甩掛運輸,合理配置各類運輸方式,提高鐵路運輸比重,促進節能減排。支持企業采用低能耗、低排放運輸工具和節能型綠色倉儲設施。

  推進物流與貿易、金融協同發展。一是大力發展中高端消費品進口。積極爭取進口商品指定口岸開放,發展水果、肉類、藥品、醫療器械、活體植物、高檔木材和日用消費品進口貿易,拓展進口保稅商品展示功能,打造“統一監管、同一系統、統一納稅”的中高端消費品保稅平臺。二是打造區域性航空物流樞紐。拓展國際、國內貨運航線,進一步開辟國際航空線路,形成高密度的航空物流網絡,積極發展國內國際航空快件和空空轉關業務。建設航空物流中心,提高義烏機場貨運操作能力,為國外大型物流航空公司參與義烏航空貨運市場創造條件。三是創新國際物流金融產品。支持金融機構和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在物流運輸全過程中向供貨商、貿易商提供結算、融資以及保險等增值服務。重點發展存貨質押融資、應收賬款質押融資、艙單質押融資、統一授信等物流金融業務。

  (三)同步加快金融創新

  培育壯大金融資本市場。大力發展現代金融業,加快集聚各類金融機構,建設“金融強市”。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業,爭取設立民營銀行和金融租賃公司,引進外資銀行和外資金融保險機構。積極對接債券等資本市場,支持企業發行各類債券融資,鼓勵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對接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積極與阿里銀行等新興民營銀行合作,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爭取申領“義支付”牌照。加快農商行、國信證券、金田陽光、上海東銀等項目運營。

  滾動創新貿易金融。爭取上海自貿區、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實驗區、寧波綜合保稅區、深圳前海新區等金融政策復制到義烏。深化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試點,加快完善與跨境電子商務相配套的金融服務體系,推進在線跨境結算、在線保險服務、在線退稅等業務發展,探索新型跨境電子商務融資和結匯方式。探索人民幣跨境雙向貸款、境外發債和個人對外直接投資業務。

  創新金融服務業態產品。壯大“國貿通”、“義烏通”等供應鏈金融平臺,鼓勵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開展貿易金融融資創新。注重發展私募股權、債權、創業投資、對沖與并購等多種基金形式和SPV等融資租賃發展。發展集貿易融資、商業資信、應收賬款及信用風險擔保于一體的保理金融業務。培育發展民間融資服務中心,強化和完善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政府重大項目。

  構建良好持續的金融生態。深化金融專項改革,強化金融風險監測和防范。探索建立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監管機制,建立和完善系統性風險預警、防范和化解體系;完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機制建設。健全金融監管聯席會議制度,建立監管信息交流共享機制;建立企業逃廢債監測系統,防范逃廢債務和非法集資風險。加強多元化金融調處體系建設,充分利用司法、公證、仲裁、調解等方式預防和解決爭議糾紛,依法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非法證券期貨活動等擾亂金融市場秩序行為,切實維護金融市場秩序和金融穩定。

  推動“普惠金融”擴面增量。一是推動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激活農村沉睡資產,緩解農戶抵押擔保難問題。二是推動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助推全社會創業創新,有效發揮金融資源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發揮積極作用。三是加大電子商務主體支持力度,通過風險補償等增信手段,推動銀行提升對電商主體的風險容忍度,同時鼓勵銀行機構繼續探索“數據質押”電商融資模式在內的電商專營信貸產品,滿足電子商務發展融資需求。四是深化金融支持“三位一體”農村新型合作體系建設力度,以資金互助會為重點,創新農信合作機制,拓展涉農擔保業務,支持農民自主創業。

  (四)積極培育國際商務

  提升發展會展業。推進國際展覽與國際會議、論壇協同發展,全力打造重要的國家級會展平臺。辦好義博會、文交會、旅博會、森博會、裝博會、電商博覽會和進口商品博覽會等品牌展會;加快培育和引進健康、時尚、現代物流等新興產業專業展會,大力申辦或合作創辦與“一帶一路”主題相關的國際性高層次會議論壇,定期舉辦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國際論壇,爭取中非智庫論壇、中韓外交論壇來義舉辦;堅持內展與外展并舉,以義博會境外展為重點辦好出國(境)展,引導企業抱團參加國際展會。配套完善會展服務業,全面推進會展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

  打造世界商務旅游勝地。全域發展旅游產業,實施“旅游投資百億工程”,大力發展購物旅游、會展旅游等商務旅游,積極培育健康養生、生態農業、運動娛樂、國際文化等旅游新業態,加快佛堂文化旅游區、絲路風情小鎮、汽車文化旅游小鎮等重大項目謀劃和建設,打造中國國際商務旅游目的地城市。推進“旅游+商貿”發展模式。打造購物旅游精品區,開發特色旅游商品,爭取購物退稅政策。加快智慧旅游建設,打造異國風情濃郁的商務旅游服務平臺。

  加快發展總部經濟。大力培育和引進企業數據后臺中心、企業全球采購中心、企業市場營銷總部、企業貿易結算中心等各類企業總部,打造全球小商品商貿總部中心。加快發展與總部經濟、樓宇經濟相適應的企業管理服務,做好出口擔保服務,做優咨詢與調查服務,做強知識產權服務,積極推動法律服務、中介服務、市場管理服務等其他商務服務業發展。依托商務樓宇資源,打造一批總部經濟園、商務服務主題樓宇。

  四、打造國際陸港大開放平臺,爭當“一帶一路”尖兵

  (一)扎實建設“義新歐”國際大通道

  推動“義新歐”班列雙向常態化運行。強化雙向貨源特別是沿線國家和地區返程貨源組織,加密鐵路班列運行頻次和站點設置,開通更多國家和地區的國際班列,爭取“義新歐”中歐班列進口商品與義烏保稅物流平臺無縫對接,打造我省融入“一帶一路”的示范工程。

  謀劃建設“義新歐”大平臺項目。在“義新歐”沿線重要節點城市布局設立海外倉、物流分撥點、小商品城海外分市場、境外經貿合作區等,與絲路新區、陸港新區相關項目進行整合,爭取列為浙江省和國家“十三五”重大項目。

  爭取鐵路口岸全面開放。爭取義烏鐵路口岸列入國家口岸“十三五”規劃,積極完善口岸基礎配套設施和政策環境,爭取升級為國家一類口岸,成為肉類、果蔬、汽車整車等進口商品指定口岸。

  爭取與“義新歐”沿線國家的通關便利化。加強與海關、商務等國家有關部委對接,爭取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法國、西班牙七國協調,對義烏小商品提供便捷高效的轉關、清關服務。

  加強與阿拉山口等口岸的聯系合作。完善國內口岸快速通關模式,實現口岸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

  (二)謀劃建設“義甬舟”開放大通道

  加強大通道設施互聯。積極參與甬金鐵路建設,加快與規劃中的甬舟鐵路和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實現互聯互通,推進義烏國際陸港與寧波-舟山港的聯動發展。

  加強與寧波-舟山港的港口功能對接。爭取延伸“寧波-舟山港”港口功能,深入推進港航物流合作,推動義烏國際陸港成為寧波-舟山港在內陸地區的區域分撥配送中心和內陸貨源集港中心,實現義烏港與世界港口無縫對接,成為始發港和目的港,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起點。

  加強陸港與海港的通關合作。完善一體化“大通關”體系,加強在市場采購貿易方式運行和監管方面的跨區域合作。

  積極謀劃建設“義甬舟”自由貿易區。主動加強與寧波、舟山兩地的對接溝通,積極爭取省級層面支持,相互整合資源、覆蓋政策,共同探索創建“義甬舟”自由貿易區。

  (三)深入推進國際化全方位開放

  優化對外貿易結構。提升義烏出口商品質量檔次,鼓勵擁有自主品牌、自主設計的商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在主要目標市場注冊自主品牌,培育出口新優勢。鼓勵企業赴境外知名展會參展,積極開拓中高收入國家對義烏日用消費品的需求,形成多元化的出口市場結構。積極推動國際服務貿易發展,做大國際商務旅游與國際采購代理服務出口貿易,積極培育教育、醫療、文化娛樂及體育、專業服務等新興服務貿易。

  提高利用外資水平。積極推進現代服務業對外開放,重點吸引外商投資金融、物流、電子商務、中介服務等領域。聚焦高端外資,引進一批戰略產業項目。深入推進“浙商回歸”,用好義商資源,促進產業、資本、總部、人才等全方位回歸。拓寬利用外資方式,引導企業通過配股、增資等方式擴大利用外資規模,開展與領事館、國際商會、行業協會、華僑組織等機構的長效化合作,大力發展中介、委托等專業化招商。

  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依托“義新歐”和“義甬舟”兩條開放大通道,鼓勵義烏企業到沿線國家和地區設立公司和營銷機構,加快小商品市場走出去建立國際市場網絡,推進紡織服裝、日用小商品等優勢和富余產能向境外轉移,提升企業跨國經營能力,培育一批本土跨國公司。進一步提高境外投資便利化水平,為重點境外投資合作企業積極爭取國家、省級專項基金支持,積極幫助企業與銀行建立融資合作關系。

  全面提升國際交流水平。深化對接國家戰略,努力打造國家外交的重要窗口和政黨交流全方位基地,全面提升我市對外開放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更加注重完善外事工作領導體制機制,構建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大外事格局。加強國際人文交流,積極爭取舉辦各類國際展會和重大活動,對接引進G20峰會資源,辦好中非智庫論壇、國際馬拉松比賽等重大活動。積極開展海外宣傳,提升“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加大與聯合國、上合組織、中國-東盟中心等國際組織的交流力度,爭取引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國際組織入駐義烏。加強常住境外人員管理服務,實現文化融合、和諧共處、互利共贏。完善國際配套設施建設,大力引進金融、法律、翻譯、咨詢等高端服務機構,高標準規劃建設國際化社區、國際化醫療機構、國際教育機構,營造一流的國際商務、生活和人文環境,培養和引進國際化人才。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國際友好城市間的經濟、文化、旅游等方面交流,不斷擴大義烏國際朋友圈,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打造浙江開放“新名片”。

  五、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建設創業創新活力之城

  (一)大力推進創新平臺建設

  加快建設大學(科技)城。聯合國內外一流大學、國內外著名科研機構、知名企業集團等,在義烏共建標志性大學、名校二級學院和研究生院,重點培育以產業技術研發、工業和創意設計、商貿物流管理等為重點和特色專業學科,引進國內外優質職業培訓機構在義烏設立社區學院、高級培訓和職業教育基地,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區。

  加快建設產業技術創新中心。針對義烏傳統優勢產業轉型發展需要,引入國內一流科研機構和高等學校設立分支機構和研發中心,支持企業聯合科研機構設立企業技術中心、聯合實驗室、產業技術與裝備研究院、新材料工程中心、3D打印工程中心、智能制造工程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儀器設備共享、科學數據和文獻共享、科技政策咨詢與服務等平臺,探索建設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和海外創新聯絡機構,努力打造浙中“硅谷”。

  加快建設眾創空間。鼓勵市場主體利用老村落、老民居、老舊工業廠房、新社區集聚產業用房,建設創意工場、工業設計中心等各類新型創客空間,構筑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開放式創業平臺,為創客團體提供技術、資金、創業導師、工商、稅務、市場等綜合服務,加快培育一批電子商務、小商品創意設計、品牌傳播、數字傳媒等領域的知名企業。開展“創業創新年”、創新創意大賽、論壇、路演等主題活動,營造社區式創新創業氛圍。

  加快建設孵化器和加速器。重點建好北京中關村異地孵化器,打造義烏在北京的創新創業高地和人才高地。切實抓好科創園、高創園、英才創業園等創新平臺的發展,提升本地孵化器的開發水平,打造省級“各類計劃”示范園區。加強與海內外有影響力的科技企業孵化機構和專業投資服務機構合作,有序建設一批企業加速器,重點引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長三角、珠三角高速成長的中小型企業。積極開展虛擬孵化、科技沙龍等活動,增進科技創業者、科技創業企業家、金融投資機構間的交流互動。

  加快建設公共科技服務平臺。進一步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聯合地方企業,以共建研發中心、研究院等方式引進科研團隊,建設各類創新研發服務平臺和協同創新中心。支持科研院所、企業、科技中介機構等建設一批專業技術服務平臺,提供工業產品設計、關鍵技術研發、檢驗檢測、中試條件、品牌建設與推廣、技術轉移、電子交易、知識產權展示交易、融資服務、職業技能培訓等專業化、市場化的服務,不斷提升技術創新服務平臺運行水平。

  加快建設科技金融街。借鑒中關村新三板、溫州金融改革等經驗,加快建設科技金融街。引進培育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等機構,合作發展非上市企業產權交易市場,打造多元化創業投資新體系,引導各類資本支持企業創新發展,探索科技與金融融合發展新機制。

  (二)扶持培育科技創新企業

  扶持若干個具有核心技術的大型骨干企業。大力支持骨干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爭創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鼓勵大型企業建立國家級、省級研發中心或技術中心,設立博士后研究工作站,開展重大科技專項和關鍵技術攻關。支持有實力的企業通過兼并、收購、參股或直接投資等方式,與研發機構或科技企業進行合作。在各產業細分領域培育一批主業突出、創新能力強、帶動效應明顯的大型龍頭企業。

  培育一大批創新型中小企業。鼓勵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鼓勵和支持現有中小企業在各自產業細分領域開展“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科技微創新,積極培育一大批“小而專、小而精、小而優”的創新型中小企業群。加快孵化小微創新企業,主動招引科技項目入駐公共科技孵化平臺,積極落實優惠政策,提高孵化成功率。

  (三)加快構筑創新人才高地

  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實施“英才計劃”、“海外工程師計劃”,扎實做好“各類計劃”,加快引進高端創新創業人才,注重有高科技成果的海外留學人員帶項目帶團隊來義烏創業。實施“133創新人才”培養工程,建立健全人才培養工作機制,采取與高校聯合培訓、選送到高校深造和到大企業、發達地區掛職鍛煉,加快培養一批高層次技術及管理人才。全面開展國際貿易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加大人才資助力度,進一步落實培訓進修、安居工程、子女教育、配偶工作、落戶醫療等政策,努力為各類人才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條件。

  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大力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建設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深化技能人才自主評價“456”行動,完善技能人才多元化評價機制。舉辦重點職業(工種)技能大賽。建立高效的人才柔性流動機制,形成以企業為主的吸納各層次專業技術人員的環境。采用共建形式,與國際貿易、物流管理、工商管理等專業名校建立對口的國家級大學生創業實訓基地,推進人才與工程對接、智力與項目對接,積極開展“訂單式”培訓和教育,吸引大學生到義烏就業,形成金字塔型的人才結構。

  (四)優化創新創業發展環境

  健全科技創新激勵機制。深化科技資金分配和管理體制改革,推行競爭性分配方式,重點投向共性、關鍵技術攻關等需要公共資源解決的領域。幫助企業向上爭取更多的創新項目扶持資金,鼓勵銀行、擔保、保險等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項目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政府創業引導基金+風險投資+股權眾籌”的科技金融投資體系,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向科技創新領域。加大創業創新政策扶持力度,降低創業創新門檻,鼓勵引導科技創新人員、大學生創業者等重點人群來義烏創業發展。

  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斷完善適應義烏市場商品款式多、更新快特點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積極爭取國家知識產權局在義烏設立快速授權中心。加強知識產權執法隊伍建設,完善行政執法保護和司法保護的協調運作機制。推進行業、展會、市場知識產權自律保護體系建設,支持行業協會制定知識產權自律行規行約,引導專業展覽機構建立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自律機構,指導市場業主加強對市場經營戶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自律管理。引導有條件的企業、行業建立知識產權保護聯盟,形成有力的知識產權保護網絡。

  加快科技成果交易平臺建設。依托省級科技平臺優勢,加強義烏科技大市場建設。利用義博會等大型展會設立技術交易專區、科技成果展示區、科技創新產品展銷區,開辟展示交易平臺。積極舉辦“院士義烏行”、“科研院校與企業家握手行動”等科技成果對接活動,帶動技術轉讓、技術入股、授權使用等多種形式的技術交易。

  六、培育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義烏制造”向“義烏質造”轉變

  (一)打造日用時尚消費產業集群

  加快發展時尚飾品業。重點發展高檔水晶首飾、珍珠飾品和一批快時尚飾品等,打造全球“流行飾品風尚之都”、中國流行飾品中心。加快提升珠寶飾品設計水平,加強飾品品牌故事策劃,注重融入中華文化元素,培育和引進國內外高端時尚飾品企業和時尚品牌。推進義烏飾品科技產業園、檢測中心、研發中心、珠寶首飾類展覽會等公共平臺類項目的建設。

  重點發展時尚服裝服飾業。積極發展一批高檔服裝服飾品牌,打造國內領先的時尚服裝基地。瞄準高端市場,加強綠色纖維、高感性纖維、功能性纖維等稀有面料的開發和選用,突出服裝服飾的功能性、舒適度、美觀性以及高附加值,加強傳統元素與現代元素的融合、中國元素與國外元素的融合,設計具有時代特色的時尚服裝。瞄準普通市場,按照“一流設計、二流質量、三流價格”的思路,加快發展一批快時尚品牌。

  積極發展時尚家居用品業。重點發展家飾、藝術建材等家居用品,打造國內重要的時尚家居用品產業基地。重視家居用品的綠色環保、智能高效、美觀舒適,完善家居產品的整體設計、安裝和售后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鼓勵龍頭企業依托規模優勢,采取收購、兼并、控股、聯合、虛擬經營等方式,提升品牌化經營水平。

  培育發展時尚化妝品業。重點發展護膚用品、彩妝類化妝品等,打造國內化妝品品牌基地。加強化妝品原料的研發投入,以天然植物、礦物質為原料開發無副作用的產品。通過招引國際一流時尚化妝品企業和創建自主品牌相結合,擺脫低端路徑依賴,逐步向高端化發展。

  (二)打造信息網絡經濟產業集群

  培育發展大數據和云計算產業。大力支持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著力推進商品交易大數據中心建設,構建布局大數據產業鏈。積極開展與中國電信集團的戰略合作,建設立足義烏、輻射周邊的電子商務應用云。實施一批云應用示范項目,培育一批云工程服務企業。探索發展北斗系統終端集成和系統集成等應用類的北斗系統產品及相關的運營服務。加快建設北郵(義烏)信息文化眾創園,大唐高鴻電子信息產業園,集聚和孵化一批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企業,打造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義烏智慧城市產業基地。

  規模化發展電子電器制造業。加快發展新一代戰略性電子電器產業,促進電子電器產業轉型升級。重點招引LED光電產業鏈項目、物聯網、通訊通信研發、生產項目,智能家居產業鏈項目,大力發展以電子信息產業為核心的電子電器制造業。積極發展物聯網、車聯網設備、3D打印等智能產品。建設集物聯網、電子商務、企業信息化、通信技術于一體的綜合性信息化產業園區,孵化出一批具有核心技術的高新技術企業。

  培育提升軟件產業。支持和鼓勵軟件企業發展,積極培育發展基于電子商務、生產自動化、辦公自動化等方向的軟件開發產業,著重發展面向時尚產業、食品醫藥健康、汽車制造等方面的行業專用應用軟件。大力發展信息系統集成服務、信息技術咨詢和應用服務、設計開發服務等信息技術增值服務。重點引進國內軟件與信息服務行業領先企業和研發機構,扶持行業應用軟件開發、貿易數據存儲分析、特色網站等網絡信息技術產品與服務,建設軟件和信息服務集聚示范區。

  (三)打造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做大做強汽車制造業。圍繞已落戶的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加快上下游產品延伸。做強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產業,重點發展汽車發動機等核心產品,大力引進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等新興產品,引導有實力的企業向整車制造方向延伸。積極承接歐洲先進制造業,加快建設中歐(義烏)智造園。支持龍頭企業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合作,積極發展機電一體化技術、電子信息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大力發展服務民生和城市配套的各種專用車。引導國內、省內專用車企業及零部件企業向義烏集聚,形成具有義烏區域特色的專用整車制造產業基地和集群。

  發展時尚產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大力發展無縫針織機整機及部件、高端襪機整機及部件生產的專用設備制造產業集群。重點引進高端針織機械裝備的領先企業和研發機構,吸引知名企業向義烏轉移生產基地。鼓勵本地龍頭企業加強技術創新,積極向上游產業鏈延伸。同時積極引進其他時尚產業專用設備領先企業和研發機構,進一步壯大時尚產業專用設備制造業。

  培育航空設備制造業。加大項目招商和政策扶持力度,重點圍繞航空設備制造,積極引進行業優質項目,爭取實現航空產業零的突破。

  (四)打造食品醫藥健康產業集群

  做大食品醫藥健康產業。培育發展高附加值的生物制藥、中藥飲片、保健品、飲品產業。加強優質項目招引、龍頭企業培育和科技創新型企業孵化,重點引入國內大型中藥企業或研究機構,形成以龍頭企業為主體的中醫藥和醫藥產業集群,加快推進食品醫藥健康產業企業總部建設,加快建立技術研發平臺,注重技術引進與產業化,打造“大生物”研發平臺。

  培育醫療器械產業。重點發展保健類康復器材產品,擇優發展醫療、外科用器械與耗材、矯形器械與耗材等產品。同時拓展延伸產業鏈,發展與醫療器械產業關系密切的高分子材料、高強度合金等新材料產業。培育和引進醫療器械行業的大型企業,迅速形成醫療器械產業規模。

  七、強化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一)提升主城區功能品質

  強化城市綜合功能。加快建設絲路新區,重點推進國際金融服務中心、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國際總部服務中心等建設,把義烏打造成為融入“一帶一路”的商貿戰略節點城市。加快建設陸港新區,推進快遞樞紐、跨境電商物流中心、智慧物流信息平臺等建設,完善國際陸港功能,打造國家物流創新示范基地。加快建設科創新區,重點推進大學(科技)城、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和眾創小鎮等建設,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區、大眾創業新空間和生態智慧新城區。強化老城區與三大新區的空間融合和功能對接,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加大高等級學校醫院、大劇院、體育場館等文教衛體設施的投入力度,建成中心醫院二期、復旦實驗學校、浙師大附屬實驗學校等一批公共服務設施,推進公共服務均衡化布局。推進醫療保障和社會保障在市域范圍內的全覆蓋。加快涉外住宅、醫院、幼兒園、中小學、公用活動場所等建設。

  大力建設精品城市。加強城市設計,爭取列入我國首批城市設計工作試點城市。有序推進以產業升級、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完善相結合的老城“微更新”模式,持續推進“三改一拆”,創成“無違建縣(市、區)”。推進老城區更新改造,大力實施舊小區、舊廠房、舊市場改造,加快繡湖、賓王市場等區塊改造提升,在不同區塊實施街景立面改造、步行商業街和城市綜合體建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開發、拆遷安置等多種更新改造模式,打造城市精品區塊。推進房地產持續健康發展,科學規劃、有序推進新社區集聚建設,打造一批精品示范社區,改善住房質量和人居環境。引導城區現有工業企業、低小散物流企業向園區集聚,優化商貿物流、加工制造、生活居住等功能布局。大力實施城區“綠化、美化、亮化”工程,高質量實施義烏江“串珠工程”,推進雕塑公園、宗澤公園、義烏兵公園、現代名人館等經典人文景觀建設,強化火車站、機場、高速公路口、主干道路沿線環境綜合整治。積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

  完善市政設施網絡。構筑“兩環一橫兩縱”環放式快速路網,完善環城西路-環城南路-環城北路-陽光大道內環快速路系統,以及外環北路-疏港高速-疏港快速-外環東路構成的外環快速路系統,加快實施機場路改造和03省道延伸工程。推進路網改造工程,打通北苑路、清波路、誠信大道,加快城區交叉口、瓶頸地段、支路口下穿節點改造。加強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開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加快CBD區塊快速疏散通道建設,建設完成金融商務區二期市政、商城大道地下通道、義烏江下穿隧道等地下綜合走廊,發展城市地下動靜態交通、商業、休閑、倉儲等功能。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和停車場建設,完善城市慢行系統,提高城市通達性和親和力。

  加快“智慧義烏”建設。提升信息基礎設施和城市感知體系建設水平,構建覆蓋交通、市政、醫療、教育、信用、政府服務等領域的大數據服務平臺。推動政府和公共部門數據共享,穩步推動政府數據向社會開放。重點圍繞政府服務、城市治理、民生服務、產業發展、生態環境和文化建設等六大領域開展智慧應用,為政府、企業、居民等多類主體提供智慧化服務,提高城市運行效率。

  (二)加快鎮街平臺組團發展

  提升兩大功能組團的發展層級。一是義西南新興產業功能區,重點依托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聯動稠江、義亭、佛堂、赤岸、上溪、北苑、城西,強化功能對接,以時尚產業為特色,裝備、健康等產業為支柱,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業、生物醫藥及健康產業,加速形成以高投入、高科技項目為主導的新興產業集群。同時加快總部經濟園建設,培育總部研發、金融商務、信息咨詢等生產性服務功能,加大生活居住、公共服務投入力度,高水平打造產業新城。二是義東北高新產業功能區,重點依托省級工業園區,聯動蘇溪、大陳、廿三里、后宅、福田,強化空間融合,大力引進高新技術企業,積極發展時尚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先進裝備制造業、新型紡織產業,加速形成以科技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項目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積極引導傳統特色產業的轉型升級,培育小商品研發基地,積極爭創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加大小城市和中心鎮培育力度。加大對交通、公共服務設施投入,強化與主城區的交通聯系和功能互補,成為承接中心城區功能轉移、輻射帶動農村區域發展的城市副中心。佛堂繼續深化省級小城市培育試點和國家級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爭取上級賦予佛堂與人口和經濟規模相適應的管理權限,進一步加大資源要素保障,將佛堂培育成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小城市。同步加強古鎮保護和開發利用,注重保護古建筑、老街巷、特色民居等人文景觀,突出地域文化特色。蘇溪、上溪加快省級中心鎮培育,爭取復制佛堂小城市培育的相關政策,培育特色產業,完善公共服務,提升中心鎮在義烏新型城鎮化中的支撐作用。

  全力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分類培育一批主題鮮明的特色小鎮。加快建設絲路金融小鎮,廣泛集聚各類傳統金融機構和天使投資、互聯網金融等現代金融服務機構,打造義烏“陸家嘴”;以整車制造為目標,把綠色動力小鎮打造成為科技創新樣板鎮;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陸港小鎮、健康小鎮等,積極爭創省級、市級特色小鎮。同時加大對其他特色小鎮在資金、土地、人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使其成為推進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

  (三)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發展

  以大景區理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力實施“131010”美麗鄉村精品培育工程,即創建浙江省美麗鄉村示范縣、創建3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鄉鎮、創建10個高水平美麗鄉村精品村、創建10條美麗鄉村精品線(區)。深入實施百村創建工程,創建特色村100個以上,推進赤岸西海、大陳九都、上溪桃花塢等風景線建設,實現美麗鄉村連線成片。持續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完善農村基礎設施長效管理機制。大力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建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化處理、資源化利用運行管理體系。做好歷史文化村落和原生態古村的保護工作,培育一批自然生態、人文歷史、民居風貌、民俗文化等特色村和田園風光等精品項目。推進“旅游+生態”,以農家樂、采摘、特色民宿、森林資源整合為抓手,大力發展精致體驗農業,建成一批特色農業基地、森林公園。謀劃研究村莊整合問題,規劃建設一批帶動力強的中心村。推進優質公共服務城鄉一體化,統籌建設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提高農村教育、醫療、衛生、養老等公共服務水平。注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以農村文化禮堂為重點建設農村文化服務綜合體,樹立文明鄉風,塑造優良家風。

  積極推動農業現代化。提升農業“兩區”建設水平,高標準完成1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任務,創建標準化示范畜牧場20家。重點圍繞糧油、蔬菜水果、糖果蔗和紅糖、生態畜牧業、鐵皮石斛和茶葉、現代農業休閑觀光等六大義烏農業特色產業打造現代農業園區。全力打造“美麗鄉村+美麗田園+美麗產業+美味農產品”的美麗經濟業態。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推動一、二、三產業特別是一三產業融合發展,將紅糖、火腿、蜜棗等傳統經典產業打造成“六次產業”,創新農業經營模式,形成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共贏的“三位一體”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面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推進“從田間到餐桌”全程標準化。提升農業設施裝備水平,推進農業園區標準化、生態化、公園化改造提升,抓好農業產業化提升示范等工程。以“互聯網+農業”為抓手,促進農業現代化、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發展高水平的智慧農業。

  培育三大片區的生態經濟功能。一是義北康體養生片區。重點打造華溪森林公園旅游區和大陳養生度假區,建設高標準的生態型戶外運動項目、國家級登山步道、高標準的露營基地、房車營地等,在大陳東部近山片區謀劃建設國際醫療園。完善提升大陳的康體度假、獼猴桃特色農業項目。二是義西鄉村休閑片區。重點建設城西旅游度假區、上溪松山-桃花塢旅游區和義亭銅山湖-民俗文化旅游區,打造特色多元化的休閑農莊,打響“義烏花都”和民俗旅游品牌,建設青旅-望道時光小鎮、亞洲勒芒小鎮、桃花塢美麗鄉村等旗艦項目。三是義南文化旅游片區。重點保護和開發好佛堂古鎮、雙林文化園和赤岸西海-大寒尖旅游區,加強古鎮歷史建筑和文化遺產保護,開發赤岸生態旅游區、南山運動公園等特色文化旅游項目。

  (四)深化區域合作

  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中西部等國內大區域的合作。主動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積極承接上海、江蘇等地輻射,對接產業轉移。提升與廣東、深圳等珠三角經濟圈城市的經貿合作水平。做好對口支援四川藏區、重慶涪陵、新疆溫宿等工作,加強與蘭考、豐寧、贛州等地的戰略合作,努力打造東中西部合作示范基地。

  加強與杭州、溫州、浙中西等省內區域的聯動發展。以杭溫高鐵建設為契機,加強貿易、電商、產業、金融領域的合作,主動對接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實驗區、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溫州民間金融改革試驗區等重大戰略,吸引商品、資本、人才、技術向義烏集聚。加強與浙中西部地區分工協作,積極開展資源、資本、技術、勞動力的互補合作,強化對浙中西地區的輻射帶動。

  加強與東陽、浦江等浙中城市的協同發展。融入和引領金華—義烏都市區建設,加快義東浦磐城市帶建設,重點推進義烏浦江東陽同城化發展。加強交通設施互聯,打造30分鐘交通圈。推進數字通信同網,推動網絡資源共享。加快推廣社會保障市民卡應用,推進社保、醫療、公交等公共服務信息一體化,研究建立同城結算機制。加快精品旅游線路共建,開辟同城化的旅游線路。加快區域環境共治,建立統一協調機制,聯合開展環境監測、環保執法和生態治理。健全應急處置聯動機制,有效處置跨界環境突發事件。

  八、突出金義都市經濟圈義烏之核,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網絡

  (一)構建便捷暢通的綜合交通網

  構建海陸空一體化對外交通走廊。加快推動甬金鐵路、杭溫高速鐵路建設,積極爭取杭溫高鐵在義烏設站。加快建設實施金華至義烏至橫店城際鐵路(軌道交通1號線)、義烏火車站至義烏城際鐵路(軌道交通2號線)項目,構建浙中城市群內部快速交通走廊。提升義烏民用機場等級,完成義烏機場4D級改造,加密國內航線網路,加快開辟國際航線,全力打造國際化浙中干線機場和國內重要支線機場。積極謀劃義烏內河港江灣作業區、佛堂作業區建設。

  構筑內暢外聯的市域骨架路網。完善“兩環三縱四橫三連六射”公路主骨架路網,將義烏打造成為長三角乃至國家級重要公路樞紐,加快建設金義都市圈內部“1小時通勤圈”、市域內部“30分鐘交通圈”。大力推進義烏疏港高速、G235、G527、G351、S214、S215、S216、S319等項目建設。加快國省道“瓶頸路”、“斷頭路”、“聯通路”拓寬升級改造。優化交通節點,調整改造環城路、G235等主要干道與相交道路節點,新增G1512佛堂互通。積極配合實施美麗公路“五個一萬”工程,加快升級農村公路連接區域骨架路網。

  打造國家級綜合客運樞紐服務體系。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加快構建以軌道交通、BRT、公交干線為骨干,常規公交為主體、出租車為補充的公共交通系統,提高居民公交出行比例。加快實施鐵路義烏站綜合客運樞紐建設工程,建設義烏鐵路客運國家級綜合樞紐,形成以杭長客運專線為主體,集干線鐵路、城際軌道、城市軌道、公路客運、城市公交、出租車等多種運輸方式于一體的綜合性客運換乘中心,打造浙江第三大樞紐。加快義烏城西、廿三里、上溪、蘇溪客運站等多個一般公交客運樞紐建設,同步配套換乘停車場功能。積極推進BRT1號線、2號線建設,完成江東路、西城路、商城大道等道路的公交專用道改造。

  (二)提升綠色清潔的能源保障網

  優化電網布局結構。新建黎明變等3座220千伏變電站、擴建220千伏官塘變,新建柳青變等15座110千伏變電站,建設以500千伏網架為支撐,220千伏網架為骨干,110千伏網架為主網絡的堅強電網。控制預留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電力廊道,優化高壓走廊和電纜通道,構建“結構優化、技術先進、安全可靠、運行靈活”的中高壓電網,提高城市電源調配能力,積極開展智能電網建設。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加快天然氣利用工程建設,積極發展管道燃氣,爭取“十三五”時期天然氣入戶5萬戶。重點建設應急氣源站、CNG釋放站、汽車加氣站,完善城市高、中、低壓燃氣管網。積極推動成品油零售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公交車、出租車“油改氣”工作,建設城區電動汽車充換電系統和天然氣充氣站系統。謀劃推進工業園區和經濟開發區集中供熱項目建設,逐步推進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普及太陽能熱水器工程,鼓勵發展分布式能源。

  (三)構筑智慧安全的信息服務網

  構建新一代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實施城市百兆光纖工程和寬帶鄉村工程,打造信息化高速公路,建設“光網城市”。加快4G移動網絡全覆蓋建設和優化,適時推進5G網絡的建設,推動公共區域無線網絡全覆蓋,建設“無線城市”。統籌物聯網感知設備建設,深化數字義烏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實現感知數據在GIS圖形平臺上的可視化展現,形成滿足智慧應用需求的城市物聯網感知體系。

  建立統一的政務信息共享平臺。進一步完善政務內網、外網、專網,建設電子政務無線網絡平臺,實現全市電子政務“有線+無線”相結合的安全網絡全覆蓋。大力推進人口庫、法人庫、空間地理庫、宏觀經濟庫等基礎數據庫的共建共用,加快現有跨部門、跨領域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和信息整合,推進全市統一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建設,有序推動政務數據開放。加快推進智慧政務應用,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

  打造智慧城市應用服務體系。加快智慧交通建設,完善交通數據和視頻監控指揮平臺,推進公交智能車載終端和電子公交站牌建設,推廣智能停車誘導系統建設。推進智慧醫療建設,建立覆蓋全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健康信息網。加快教育、社保等民生領域智慧化應用水平,擴展“市民卡”功能,打造城市一卡通。大力建設智慧社區。建立智慧化的預警信息發布和傳播體系,建成災害監測、預警預報網絡體系。

  (四)完善現代化的水利設施體系

  優化水資源綜合配置。打造再生水、雨水、中水互補的多管分質供水體系。打造以境外引水和本地水庫群為基礎多個水源地配給的供水保障體系。謀劃推進雙江水利樞紐工程、境外引水、生態配水工程,新建望道時光綜合用水配套、上溪水廠二期、蘇溪水廠二期工程,續建江東水廠、沿杭金衢高速供水管網工程。

  多管齊下建設海綿城市。增加綠地、池湖、濕地等軟質“海綿體”,完善城市道路、建筑小區初級雨水收集系統。率先在三大新區建設中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生態化技術推進雨水利用,構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完成稠江再生水廠和配套管網建設,加快老城區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大范圍使用低品質水。

  加強流域治理和防災減災。積極推進五水共治,防洪治澇、水生態建設、農田水利建設四大工程。加強義烏江綜合治理和保護,開展堤防加固、雙江湖綜合整治項目。按分區設防標準,義烏主城中心區(國際商貿城區域和其他重要區塊)防洪標準達到百年一遇,其他主城區防洪標準達到五十年一遇。中心城區內澇防治標準不低于30年一遇,其中國際商貿城區域不低于50年一遇。積極推進楊村溪、香溪、航慈溪等綜合治理,開展窄塘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推進后宅街道農田水利標準化建設。

  九、深入推進義烏江綜合治理,引領生態文明建設

  (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嚴格管控生態紅線。科學合理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建立生態環境空間管控制度,強化生態紅線區域保護和管控力度,加強德勝巖、望道、華溪森林公園、巖口水庫、東塘-八都-巧溪水庫、柏峰-楓坑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重點區域的保護。完善區域環境共保機制,加強與周邊地區在生態涵養、生態環境保護、上下游水資源利用等合作。

  構筑生態安全屏障。加強對山區、坡地、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等的保護力度,加快義北山水生態養生片、義西鄉村風情休閑片、義南文化養生旅游片“三大生態片區”建設,鞏固生態基礎網架,打造“山水林田湖”共同生命體。深入推進“四邊三化”、平原綠化和森林城市建設,實施珍貴彩色健康森林、生態公益林、人居森林、濕地生態修復等重點工程。科學開發華溪、望道、德勝巖等省級森林公園,推動大寒尖等區域創建各級森林公園。大力推進濕地公園、野生動物園和城市綠地、綠色生態廊道等建設,構建城鄉一體的綠色生態網絡。加強地質災害防控、治理和搬遷避讓,不斷提高減災救災能力和水平。

  (二)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加強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落實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加快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全面開展重點用能單位節能低碳行動和重點產業能效提升行動,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和落后產能,實施集中供熱。提高建筑節能標準,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優化水利工程設施管理體制,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堅持最嚴格節約用地制度,強化規劃管控和用途管制,大力盤活城鄉存量建設用地,深入推進空間換地和低效用地再開發,鼓勵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結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大氣污染整治等專項行動,進一步整治提升電鍍、印染、造紙、化工等高耗能、重污染行業,促使企業“騰籠換鳥”加快轉型升級。實施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加快經濟開發區和義烏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支持綠色清潔生產,探索利用綠色建筑屋頂光伏發電等新型技術,推進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積極發展種養結合、廢棄物多次利用的循環農業。

  (三)推進環境綜合治理

  加強水環境治理。繼續深化“五水共治”,實施義烏江“一江兩岸三湖”綜合治理工程,加快推進城鄉污水管網、河流廊道生態化治理、內河水系激活等工程建設,完善河長制等常態化長效化治理機制,全面消除干支流劣Ⅴ類水體,力爭全市建成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全達標,水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爭取主要河段“可游泳”。實施義烏江綜合治理,啟動白沙湖生態濕地、白岸頭攔河壩、月亮湖濕地和雙江湖等水利樞紐工程,提升防洪調蓄能力和生態功能。

  強化大氣污染治理。加快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供應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淘汰10蒸噸/小時以下的燃煤鍋(窯)爐。實現重點工業功能區供氣管網全覆蓋,推進重點工業園區集中供熱。嚴格控制機動車尾氣排放,推廣使用清潔能源、環保型公共交通,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加強城市建筑施工場地和道路揚塵治理。健全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體系,實現中心城區PM2.5空氣質量監測全覆蓋,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7%以上。

  推進土壤凈化。全面開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和土壤修復工程。深化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綜合防治,建立覆蓋危險廢物和污泥產生、貯存、轉運及處置的全過程監管體系,加強危廢和污泥處置基礎設施建設,完成處理能力20萬噸/年的污水廠污泥、印染污泥處置設施建設。實行嚴格的土壤保護制度。實施永久基本農田土壤污染治理。強化污染場地開發利用的監督管理。

  加大垃圾治理力度。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站設置,建立垃圾定期收運、處置體系,實現城鄉垃圾分類處理全覆蓋。以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標準、最先進的技術提升改造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推進農林廢棄物、建筑垃圾、餐廚廢棄物處理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

  (四)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制定并執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標準。進一步完善實施生態補償機制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推行損害環境終身責任追究制和損害賠償制度。完善空間、總量、項目“三位一體”環境準入制度,深化排污許可證“一證式”管理改革。完善資源環境價格形成機制,健全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政策制度體系。建立和完善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大力發展和規范管理環保服務業,加快建立和完善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創新生態環境監管機制。實行黨委政府領導及有關部門生態文明建設“一崗雙責”制,落實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和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建立鎮街屬地網格化環境監管制度和環境安全管控體系。加強以環境質量、污染源監測為基礎的常規監測和環境應急監測能力建設。全方位構建生態環境社會監督體系,加大對涉嫌環境犯罪的環境違法行為打擊力度。推行數字執法。

  十、大力弘揚義烏精神,增強文化發展軟實力

  (一)大力弘揚優秀文化

  開展優秀文化研究與傳播。弘揚義烏精神,實施“搖響撥浪鼓·同圓中國夢”工程。系統研究義烏歷史文化,持續編纂《義烏叢書》。加強對“撥浪鼓”文化、“雞毛換糖”精神等義烏商業文化的研究,將義烏“商文化”打造成現代商業文明的典范。深度挖掘近代文化名人事跡。大力弘揚信義文化,深入推進“我誠信,我吉祥”工程,擦亮“誠信義烏”金字招牌。培育義烏道德文化品牌。

  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實施億萬千文化印記工程,加強雙林寺、觀音塘恐龍足跡化石遺址、橋頭上山文化遺址等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實施黃山八面廳木雕保護與后續開發工程,深入挖掘吳越文化、顏烏孝文化、雙林禪文化、丹溪養生文化、義烏兵文化等傳統文化。加強各級各類文保單位、文保點的保護和合理利用。大力培育佛堂、倍磊等一批有歷史記憶、記得住鄉愁的特色鎮(街)、村(居)。加強道情、紅糖制作技藝、婺劇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

  實施文藝精品戰略。在各藝術門類全面繁榮發展的基礎上,重點扶持市婺劇保護傳承中心出人出戲出精品,出臺戲劇保護專項政策加大青年演員培養力度,加大創編人才柔性引進。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采購活動,創作一批接地氣、有溫度、帶感情的優秀作品,打造一批代表義烏文化形象、富有義烏商貿特色、達到國內一流水準、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婺劇、文學、演藝、攝影、民間藝術等精品佳作。

  (二)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加快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構建全覆蓋、高水平的市、鎮街、村(社區)三級公共文化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博物館新館(中國商貿博物館)、美術館、大劇院等重點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各級綜合文化中心建設,實現標準化鎮街綜合文化站全覆蓋。進一步構建以市級圖書館為中心,以圖書館鎮街分館為重點,以村(社區)圖書室為基礎的公共圖書館三級服務體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化設施建設和運營,提升公共文化設施的使用效率。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繼續辦好文化藝術節、市民文化節、丹溪養生節等品牌文化活動。大力發展社區、街頭、公園、校園、機關、企業等文化,深化“送文化”、“種文化”、“送歡樂下基層”等活動。推動文化館編排和展演富有時代精神和義烏特色的文藝節目。開展圖書在線借閱,送書上門服務,零距離接近讀者。加強“文化義烏”、政務微博、網站建設,強化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平臺,為群眾提供“菜單式”公共文化服務,提升文化親和力。

  實施文化事業繁榮工程。切實抓好“一題一劇”(義烏文化課題系列研究和義烏主題電視劇)、“一館一院”(中國商貿博物館和義烏大劇院)、“一街一廊”(文化街區和義烏江歷史文化走廊)、“一特一產”(萬國文化和文創產業)、“一鎮一村”(文化古鎮佛堂和一批歷史文化名村)“十個一”工程,努力形成一批體現義烏特色的文化精品。

  (三)積極促進國際文化交流

  推動義烏文化“走出去”。加大對外推介宣傳力度,組織義烏優質歷史文化資源到國外演出、展覽、展示,推動義烏特色文化參與對外文化交流。重點加強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打造“新絲路新起點——— 全國美術名家‘絲路行’主題創作活動”、“婺劇精品絲路行”等國際文化活動品牌。支持文藝團體、民俗活動、社團組織參與歡樂中國年、臺灣浙江文化周、海外中國文化中心演出等重要對外文化交流活動。

  促進多元文化和諧發展。依托“萬國商城”建設,積極引進高層次文化活動,全力打造國際文化交流高地。建立本地公共文化機構、專業劇團與知名藝術院校、專業院團的合作共建機制。結合中國傳統節日,開展在義外國人聯誼活動,積極引進國際性優秀文化交流活動和項目,營造不同國籍、不同民族、不同膚色在義烏共享文化繁榮,促進多元文化在義烏融合發展,強化對外文化貿易基礎。力爭引進1-2個重要文化賽事、活動永久落戶義烏。

  加強與港澳臺文化交流活動。積極向港澳臺推薦文交會,邀請港澳臺優秀文化企業和團體參展參會,促進海峽兩岸文化經貿往來。積極參加在港澳臺地區舉辦的創意設計大會、文創產業博覽會等活動,組織義烏市優秀文化企業、非遺項目到港澳臺推薦宣傳,開展文化貿易活動。重視港澳臺文化交流渠道建立和拓展,積極與兩岸文化創意小組聯絡,積極參與兩岸文化創意企業家峰會等活動。

  (四)大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大力發展創新設計產業。培育具有國際水準的創新設計產業,打造創新設計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以創夢空間(賓王市場)、義烏創意園、中國義烏工業設計中心、義臺創意設計中心、韓國設計義烏基地、3D打印工程應用中心為主線,吸引創新設計企業集聚,打造國際小商品設計中心。提升產品的文化內涵和附加值,激發傳統產業活力。鼓勵利用民間資本興辦創新設計產業,積極利用老舊廠房改造發展創新設計產業,深化創新設計產業人才培養與引進,引進韓國、臺灣等地優秀設計人才、設計團隊,建設一流的時尚創意設計平臺。積極舉辦設計展覽、大賽、論壇等活動,引入國內外頂尖賽事,推進文化創意設計產業化、專業化、品牌化。

  加快發展文化旅游業。推進“旅游+文創”,培育健康養生、中醫藥文化、汽車運動、國際風情演藝等多種形式的新興旅游業態。加大佛堂古鎮開發力度,打響“千年古鎮、清風商埠、佛教圣地”品牌。加快建設休閑體驗式旅游購物功能區,打造集商品展示、工藝制作、風味小吃、文化表演、異國風情展示為一體的旅游購物天堂。大力發展文化休閑產業,積極實施未來城、望道時光、勒芒小鎮等大型文化旅游項目。有序發展休閑娛樂服務業,培育和引進國內外知名的表演團隊、演藝公司和電影院線。以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為目標,積極推動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會轉型發展。積極推動舉辦義烏國際馬拉松、CBA籃球聯賽等高水平體育賽事,促進體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十一、全面改善社會民生福祉,提升義烏居民幸福感

  (一)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

  高水平普及十五年教育。精心實施第三個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推動義務教育的高品質均衡發展,加快建設荷塘雅居小學、稠城三小、樓店小學等,支持名校集團化發展和城鄉學校教育共同體建設。深化普通高中學校多樣發展改革,深入推進素質教育,持續推進省特色示范校建設。推進職業教育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精準對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特殊教育向學前三年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延伸,推進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融合。加大教育投入,將符合條件的流動人口子女逐步納入義務教育的范疇,力爭2018年在省內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

  推動高等教育創新引領發展。探索引進“合作雙贏”的一流大學,建立服務“商貿特區”的智力支持平臺,健全適應“技術強市”的內培外引人才開發機制。努力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以合作辦學方式創辦中外合作綜合性大學。支持義烏本地院校與國內外大學聯合辦學,機電技師學院實行“雙元制”職業教育。積極引進職業教育高職院校,重點培育國際貿易、物流、金融等相關專業學科的國際教育教學品牌,基本形成服務型高等教育體系框架。

  全面優化教育發展環境。加快推進中小學布局調整,重點推進浙師大附屬義烏實驗學校等學校建設及改造提升。創新教育用人機制。顯著提高教育國際化水平,楓葉國際學校打造成為教育國際化的金名片,推進2-3所中學與國際優質中學建立學生交換互讀制度。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建立教育資源云服務體系,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大力發展民辦教育,打造2-3所優質民辦學校品牌。完善教育依法行政公共服務平臺。

  (二)促進創業帶動就業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構建城鄉一體化的創業就業服務體系,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創新就業援助模式,實施專業化、個性化幫扶服務,建立和完善政府提供公益性崗位的機制。統籌做好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退役士兵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培訓。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人力資源供需平臺、監測分析平臺和網絡服務平臺。

  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實施更加積極的創業就業政策,加快就業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勞動報酬增長機制,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高于經濟增長,農村居民收入增長高于城鎮居民增長。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積極推進勞工標準一體化,實現全員簽訂勞動合同,構建全國和諧勞動關系示范區,打造“無欠薪”城市。大力推進低收入群體加快增收,確保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高于居民收入平均水平。

  推動創業帶動就業。加大創業創新政策扶持力度,降低創業創新門檻,鼓勵引導科技創新人員、大學生創業者等重點人群來義烏創業發展,推動“創業帶動就業”。鼓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支撐平臺,放寬企業注冊條件。出臺高端人才創業和“草根”創業鼓勵政策,有效激發創業和就業活力。支持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鼓勵在校或高校畢業生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業的專業人員自主創業,加大高層次人才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扶持力度。

  (三)打造健康義烏

  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優化醫療衛生設施體系布局和醫療資源配置,協同推進公立醫院、民營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繼續辦好浙醫四院,加快推進婦幼保健院、中心醫院二期等項目建設。完善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施全科醫生制度。加快建設符合中醫醫療特點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加強各級醫療機構間的梯度分工與協作,著力構建和完善健康體系。積極引進上海、杭州知名醫療服務品牌和優質醫療資源,建立緊密型戰略合作關系。

  增強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增強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加強重大疾病防治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加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基礎設施和實驗室檢測能力建設,提高重大疾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處置能力。健全公共衛生應急指揮決策系統。提高現代化急救指揮管理水平。實施精神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工程,大力支持社區精神衛生康復機構的發展。改善群眾就醫感受,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加強愛國衛生工作,鞏固和提升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開展健康城市創建。力爭到2020年實現人人享有較高水平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群眾主要健康指標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理順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以雙向轉診為切入點,大力實施市、鎮(街道)、村(社區)衛生一體化管理,加快建立分級診療體系。大力推進多元化辦醫。全面推進非營利性民營醫院納入醫保范圍。

  (四)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推進社會保險全民參保登記工作。有序推進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與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政策銜接。逐步提高養老、醫療待遇水平。完善基本醫療、大病保險、慈善救助的政策銜接。構建多層次保障體系。

  建立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精準分類實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以及災害、醫療、教育、住房、就業和臨時救助等。建立社會救助聯席會議制度及“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制度。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全市城鄉低保標準相一致。加快發展社會福利和公益慈善事業,加大對孤兒、困難兒童、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和殘疾人的救助力度。

  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加強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增加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引導民間資金建設養老機構,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加快養老康復中心等項目建設,力爭到“十三五”末,全市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到50張以上。加快推動醫養結合,力爭2020年100%的養老機構與鄉鎮衛生院或其它醫療機構建立便捷的就醫合作關系。積極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養老服務領域。

  (五)著力完善社會治理體系

  創新社會治理。積極探索城市社會治理新路。繼續深化“網格綜合管理,全員全科服務”,整合各方信息資源,加強社會服務管理平臺和社區工作隊伍建設,加快網格化管理服務中心建設運行,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推進信息化建設,努力形成社會治理“一張網”體系。探索多元主體參與治理模式,支持和發展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志愿服務組織。

  深化平安建設。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綜治保障體系。加強國家安全和反恐怖工作。全力做好G20峰會、世界互聯網大會等重大活動安保。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善風險排查化解管控工作體系,扎實推進公共交通安保、重點場所安全防范、物流寄遞安全管理、網絡輿情應對、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機制建設,提高公共突發事件防范處置能力。全方位強化安全生產,強化企業安全主體責任,加強重點行業領域安全整治。

  加強實有人口服務管理。深化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制,進一步深化居住證和常住人口登記制度改革,開展出租房屋規范化建設,開展二手出租房及公寓樓管理信息系統,完善流動人口決策分析研判系統應用。強化境外人員服務管理,加強涉外社會組織管理,建立覆蓋境外人員入境、居留、出境全過程的動態管控體系。優化境外客商社會化服務功能創新境外人員社區服務方式,引導、支持社會組織和專業社工介入社區服務。

  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綜治協調,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強化源頭治理,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促進各類非訴訟矛盾糾紛調解方式健康發展,規范人民調解工作,健全行政調解制度,拓展司法調解范圍。建立健全仲裁制度,健全行政復議與行政裁決制度,探索協商、中立評估、第三方調處等矛盾糾紛化解機制。改革信訪工作制度,暢通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和權益保障渠道,嚴格實行訴訪分離,完善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

  加強法治保障。堅持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法治手段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依法協調和處理各種利益問題,努力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積極推進“七五”普法工作,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建立健全以案釋法制度,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在法治軌道上全面推進政府各項工作。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全面落實法官、檢察官員額制等改革舉措,提高司法公信力。

  為確保“十三五”順利實施,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核心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調控引導社會資源,為實現“十三五”規劃提供堅強保證。各部門、鎮(街)、平臺要細化落實本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編制實施專項規劃、年度計劃,強化規劃實施動態監測評估。規劃確定的約束性指標和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任務,要明確責任主體、實施進度要求,確保如期完成。對本規劃提出的重大工程項目,要簡化審批核準程序,優先保障規劃選址、土地供應和融資安排。加強財政預算與規劃實施的銜接協調,在明晰政府支出責任的基礎上,強化財政對規劃實施的保障作用。本規劃提出的預期性指標和產業發展、結構調整等任務,主要依靠市場主體的自主行為實現。

  “十三五”規劃是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規劃。全市上下要在義烏市委的領導下,不辜負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期望,進一步凝聚力量,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把握新機遇,積極應對新挑戰,努力再創新優勢,為實現“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勇當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兵而努力奮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圳光明发展有限公司| 威海威高电子有限公司| 汕头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招聘| 上海易金酒业有限公司| 搜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住友重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生普贸易有限公司| 南京运输贸易有限公司| 漳州园食品有限公司| 深圳市佳东电子有限公司| 东莞家顺搬家有限公司| 广州大阳摩托有限公司| 华信能源北京有限公司| 深圳宏发贸易有限公司| 温州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升和服饰有限公司| 常州邦晟化工有限公司| 广州图文制作有限公司| 中铁爆破工程有限公司| 海发进出口有限公司| 通产华晶玻璃有限公司| 天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医疗器械进出口有限公司| 大众平台零部件有限公司| 百江液化气有限公司| 华得电子 深圳 有限公司| 兆曜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亚马逊 香港 有限公司| 玛斯特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华晟进出口有限公司| 松下马达(杭州)有限公司| 微芯(香港)电子有限公司| 爱发科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德 盟有限公司| 博世包装技术 杭州 有限公司| 济南富化工有限公司| 上海市自来水市南有限公司| 三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江山金福经营有限公司| 华美电镀技术有限公司| 南京箬升机电有限公司| 泽科润滑 有限公司| 兄弟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东莞米亚精密金属有限公司| 深圳凯丰实业有限公司| 深港汽车租赁有限公司| 京港玻璃钢有限公司| 安国市生物有限公司| 索尼电子有限公司招聘| 深圳硕日新能源有限公司| 中行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万通定量阀系统有限公司| 北京汇仁力达有限公司| 浙江万里扬变速器有限公司| 英联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佛山优益电器有限公司| 佛山宝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润泉水处理有限公司| 斯迈尔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建设摩托车有限公司| 北京喷砂设备有限公司| 常州市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福建同春药业有限公司| 平顶山纺织品有限公司| 河南养殖设备有限公司| 天津北方医药有限公司| 鼎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三联万达电器有限公司| 南京天航生物有限公司| 南京江南永新有限公司| 深圳优力胜邦有限公司| 深圳豆制品有限公司| 深圳市诚业电子有限公司| 广西丰林木业有限公司| 玛祖铭立家具有限公司| 广东东鹏陶瓷有限公司| 朗维纺织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富智康廊坊有限公司| 乐扣乐扣(苏州)有限公司| 西门子(大连)有限公司| 苏州金品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亿滋苏州食品有限公司| 雅心化妆品有限公司| 宁波爱柯迪有限公司| 广东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 金佳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京柏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沈阳茵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重庆起重机有限公司| 宁波盛事达有限公司| 业和新能源有限公司| 德尔格医疗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蓝星有机硅有限公司| 北京北内发动机有限公司| 苏州 博格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万象汽车有限公司| 珠海婚纱摄影有限公司| 和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石油销售有限公司| 北京兴业家具有限公司| 江苏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 苏州泛达电子有限公司| 中铁隧道四处有限公司| 李先生餐饮有限公司| 天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博思格钢铁苏州有限公司| 深圳正合电子有限公司| 长沙景嘉电子有限公司| 利富高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泸州市窖酒有限公司| 巨鑫实业有限公司招聘| 中山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昆山明德电器有限公司| 泰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深圳市华信科有限公司| 上海服饰制衣有限公司| 沃达尔 天津 有限公司| 上海线有限公司怎么样| 四川康贝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胶粘制品有限公司 广东| 四海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东莞博一家具有限公司| 富山阀门实业 苏州 有限公司| 世纪天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宏济堂医药有限公司| 中山福 实业有限公司| 天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桂林广陆数字测控有限公司| 安徽省技术进出口有限公司| 深圳盛隆兴电子有限公司| 美泰东莞电子有限公司| 广州米诺家具有限公司| 创力矿山设备有限公司| 富士能电子有限公司| 金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慧鱼建筑锚栓有限公司| 威时沛运货运有限公司| 广西 家纺 有限公司| 武汉乐薇贸易有限公司| 山东清洁用品有限公司| 北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创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佛朗斯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迈诺电子有限公司| 北京世桥生物有限公司| 博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嘉信浩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英特美光电有限公司| 康炜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天物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天津日晟电子有限公司| 江苏江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天洁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通用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久之游有限公司| 常州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新疆通用航空有限公司| 宁夏土特产品有限公司| 力威办公家具有限公司| 江门大长江有限公司| 深圳乐声电子有限公司| 广州天丰化工有限公司| 爱芬食品北京有限公司| 海魂化妆品有限公司| 苏州凯德机电有限公司| 朗泰通电子有限公司| 恒通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深能合和电力有限公司| 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注册| 镭蒙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安之源电子有限公司| 苏州日本电波有限公司| 朝金贵金属有限公司| 创丰机械有限公司招| 佐竹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西安| 彭氏化妆品有限公司| 广东天然气有限公司招聘| 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上海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大王椰电器有限公司| ppg涂料(芜湖)有限公司| 嘉善复合轴承有限公司| 重庆佳艺 有限公司| 广东基业电器有限公司| 丰田通商 广州 有限公司| 沈阳从科化工有限公司| 沈阳德恒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鹏腾船舶有限公司| 深圳华映显示有限公司| 华通威检验国际有限公司| 杭州华光焊接材料有限公司| 深圳宇浩光电有限公司| 江苏远东海运有限公司| 蒙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上海儿童服饰有限公司| 嘉里建设(上海)有限公司| 晟元芯片技术有限公司| 工业吸尘器有限公司| 全艺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马拉兹电梯导轨有限公司| 安川电机 沈阳 有限公司| 临沂市拍卖有限公司| 苏州道可信息有限公司| 珠海泛凌贸易有限公司| 广州品然贸易有限公司| 无锡新橙品有限公司| 永泰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西马克苏州有限公司| 廊坊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哈尔滨龙江龙有限公司| 广州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地中海航运有限公司上海| 高宝化妆品有限公司| 重庆吉力芸峰有限公司| 哈尔滨哈飞工业有限公司| 港龙装修工程有限公司| 厦门宁电子有限公司| 工装自控仪表有限公司| 和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马拉松革新电气有限公司| 山东四方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苏能售电有限公司| 金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无锡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艺利磁铁天津有限公司| 电控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鸿星电子有限公司| 山东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腾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诺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南京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开泰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科世佳电子有限公司| 银河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太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宏宇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捷众冲压件有限公司| 南京金融有限公司怎么样| 安徽光太实业有限公司| 福建美图铝业有限公司| 深圳鸿运电子有限公司| 东莞品信五金塑胶有限公司| 铭邑德贸易有限公司| 东大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丹尼尔贸易有限公司| 石狮市福盛有限公司| 胜品北京食品有限公司| 嵊州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珠海长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广西新特化工有限公司| smc 北京 制造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 单位类型| 雅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海口市工程有限公司| tcl 罗格朗国际电工 惠州 有限公司| 浪潮华光光电子有限公司| 华东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长沙易高贸易有限公司| 好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东华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温州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齐鲁石化机械有限公司| 神农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恒泰工艺礼品有限公司| 深圳立兴电子有限公司| 华东电缆电器有限公司| 汇创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 江苏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大唐西市置业有限公司| 生产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航天精工天津制造有限公司| 北电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明安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深圳瑞丰源有限公司| 祥铭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徐州家邦家具有限公司| 固邦(东莞)电器有限公司| 和顺堂医药有限公司| 嘉运有限公司怎么样| 新疆中浩建材有限公司|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美厨厨业有限公司| 深圳瑞元技术有限公司| 搜斗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安时利医疗有限公司| 庆安压缩机有限公司| 杭州怡得乐电子有限公司| 星崎电机 苏州 有限公司| 蚌埠华益导电膜玻璃有限公司 | 柏雅塑料包装有限公司| 深圳东风南方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 深圳市捷佳电子有限公司| 安徽中旅旅行社有限公司| 正大食品秦皇岛有限公司| 葵花药业佳木斯有限公司| 惠万家食品有限公司| 港利制冷配件有限公司| 303建材有限公司| 恒信玺利珠宝有限公司| 江阴市乐器有限公司| 日立电梯(成都)有限公司| 上海大众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武汉隆电器有限公司| 菲仕兰食品贸易有限公司| 南宁三峰能源有限公司| 广州安的安皮具有限公司| 沈阳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一人有限公司增加股东| 富智康廊坊有限公司| 东芝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天津天模具有限公司| 证大喜马拉雅有限公司| 北京菲波仪表有限公司| 义乌源饰品有限公司| 山东德州玻璃有限公司| 沃尔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嵊州盛泰色织有限公司| 食为天餐饮有限公司| 沃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广晟稀土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天喔福建食品有限公司| 广州芭莎化妆品有限公司| 南京金陵发电有限公司| 浙江吉车汽车有限公司招聘| 恒安泰油管有限公司| 智酷有限公司怎么样| 北京超伺服有限公司| 河南鼎优农业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最高权力机构| 山东鑫源食品有限公司| 三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和昌杭州置业有限公司| 上海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温州丰和 有限公司| 京东方茶谷有限公司| 浙江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华润置业有限公司地址| 华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苏州晶瑞化学有限公司| 智酷有限公司怎么样| 泰安市泰山酒业有限公司| 桃花季服饰有限公司| 东莞五金厂有限公司| 漳州发展汽车有限公司| 深圳派优电子有限公司| 深圳市恩科电子有限公司| 湖南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昆山华润昆山医药有限公司| 小狗电器 北京 有限公司| 豪亿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漳州市裕食品有限公司| 北京sm娱乐有限公司| 昆工环保机械有限公司| 贵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光大环保(深圳)有限公司| 劲达技术(河源)有限公司| 宗申电动车有限公司| 宁波欧尚超市有限公司| 蚌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领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石家庄新地有限公司| 德居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浩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乐居贸易有限公司| 尼尔森气动元件有限公司| 佛山伊美德门业有限公司| 大唐热电清苑有限公司| 珠海飞利浦电器有限公司| 金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湖南博瑞新特药有限公司| 荣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深圳超维实业有限公司| 江苏明就实业有限公司| 迈龙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汕头针织有限公司招聘| 常州铁路配件有限公司| 武汉康达医疗有限公司| 江西省汽运有限公司| 深圳嫚迪娜服饰有限公司| 平安普惠上海有限公司| 众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中融北京有限公司官网| 中铝瑞闽铝板带有限公司| 挨个来食品有限公司| 北海高岭土有限公司| 上海德佑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东莞市君业有限公司| 索博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青州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陕西博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游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海 仪器 有限公司| 北京京水水务有限公司| 广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鑫山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纳路涂料 上海 有限公司| 济南 升降机 有限公司| 深圳瑞鑫光电有限公司| 广州正力通用电气有限公司| 贵州黎阳发动机有限公司| 河北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杭州华电发电有限公司| 华科东尼仪器有限公司| 东航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爱杰姆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新居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太全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芜湖电力安装有限公司| 西安华陆工程有限公司| 昊昱有限公司怎么样| 中铁物资华南有限公司| 九州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美颂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苏州新典食品有限公司| 安徽发发工贸有限公司| 上海亮亮食品有限公司| 葫芦岛钼业有限公司| 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 南宁品匠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西安蓝田 有限公司| 天津鹏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深圳百维技术有限公司| 未来新能源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惠州办事处| 高士线业(深圳)有限公司| 重庆皇庆实业有限公司| 连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津诚国有资本有限公司| 佛山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钱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萨驰华辰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深圳市怡宝有限公司| 中橡鞍山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龙海市包装有限公司| 远东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精宏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日照机械有限公司电话| 鼎华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江阴轧辊机械有限公司| 希恩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湖南尚贸易有限公司| 汉华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大娘水饺餐饮有限公司| 冀东海德堡水泥有限公司| 广州 绿枫 有限公司| 荣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广东祥陶瓷有限公司| 富德能源化工发展有限公司 | 美家饰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永泰丰化工有限公司| 航宇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安阳红旗药业有限公司| 深圳市创明电池有限公司| 深圳市拓步电子有限公司| 翔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无锡市佳德有限公司| 嘉兴嘉格电器有限公司| 首钢钢铁贸易有限公司| 鼎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青岛丰瑞机械有限公司| 品正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伟本机电上海有限公司| 南昌工艺品有限公司| 伟经日用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北京京丰置业有限公司| 苏净仪器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华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无锡冷拔钢管有限公司| 上海易初电缆电线有限公司| 嘉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瑞科创电子有限公司| 浙江炜驰机械有限公司| 江阴华 缆有限公司| 三伊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四川总府物业有限公司| 惠州市惠铭电子有限公司| 壹家人餐饮有限公司| 冠嘉上海服饰有限公司| 淄博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深圳瑞电电子有限公司| 霁霁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金科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银泰购物中心有限公司| 银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州龙力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大洋食品有限公司| 余姚仪表制造有限公司| 柯达(厦门)有限公司| 华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瑞欣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方振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北京金麦克有限公司| 浙江箱包皮件有限公司| 光电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正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海虹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上海康麦斯有限公司| 江苏电器有限公司地址| 华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新纪元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山西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深圳康冠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惠通电子有限公司| 长城汽车有限公司怎么样| 香港福六福珠宝有限公司| 天津利纳马有限公司| 食品批发贸易有限公司| 华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德州饲料有限公司招聘| 广东创明遮阳有限公司| 四川华业地产有限公司| 唐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伊顿电气 苏州 有限公司| 日轻(上海)有限公司| 豪迈木业机械有限公司| 柏纷化妆品有限公司| 北京京岩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豆制品有限公司| 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有限公司| 上海宾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如皋双钱轮胎有限公司| 中航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广东温氏畜牧有限公司| 博强微电子有限公司| 中隆机械化有限公司| 汉高表面技术有限公司| 普安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恒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康明斯发动机北京有限公司| 温州鸿建设有限公司| 伟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金天拓家具有限公司| 战友旅行社有限公司| 天津合时自动化有限公司| 安徽新能源产业有限公司| 广州汇信音频技术有限公司| 赛鼎工程有限公司宁波| 无锡新印染有限公司| 四川蓝光实业有限公司| 广东 监理有限公司地址| 常州机电有限公司招聘| 中信渤海铝业有限公司| 无锡优妮姿有限公司| 纬创资通 成都 有限公司| 清江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多氟多新能源有限公司| 宝德新材料有限公司| 无锡机电贸易有限公司| 北京世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纸业贸易有限公司招聘| 苏州易程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汉津天津化工有限公司| 龙海市包装有限公司| 济南 升降机 有限公司| 热收缩材料有限公司| 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简介| 新昌新和成有限公司| 百成汇服饰有限公司| 广州协堡建材有限公司| 宁波三菱化学有限公司| 广州利民电器有限公司| 深圳市天盾有限公司| 济南力帆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上和管业有限公司| 方正(香港)有限公司| 山东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华美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杭州杭泉泵业有限公司| 北京医用品有限公司| 永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青岛世达机械有限公司| 北京康源食品有限公司| 网御星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永益技术有限公司| 蔚蓝海洋食品有限公司| 深圳兆曜电子有限公司| 广州汇信音频技术有限公司| 梦至美 有限公司 上海| 山东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招聘| 上海 浦亚照明有限公司| 宇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苏州包装器材有限公司| 东莞正扬电子有限公司| 英特美光电有限公司| 天津防腐材料有限公司| 杭州杭工量具有限公司| 泰安 家纺有限公司| 山洋电气深圳有限公司| 雀巢冷冻食品有限公司| 郑州钻石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TCL通讯设备惠州有限公司| 深圳康复器材有限公司| 北京中视联媒有限公司| 杭州丝绸贸易有限公司| 深圳华映显示有限公司| 广东融祥贵金属有限公司| 深圳市捷佳电子有限公司| 环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动力推进系统有限公司| 名雅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安顺劳保用品有限公司| 徐州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临清市 食品有限公司| 苏州施耐德变频器有限公司| 天津法拉达有限公司| 汉邦化妆品有限公司| 北京中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长春博泽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安得利食品贸易有限公司| 中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华为东莞有限公司招聘| 广州凯盛电子有限公司| fta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洛阳一拖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云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深圳远通电子有限公司| 佳美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苏州园区国际货运有限公司| 深圳科浩电子有限公司| 张家港华盛有限公司| 咕咪咕咪动漫有限公司招聘| 青海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有限公司| 深圳万佳安实业有限公司| 江苏淮钢特钢有限公司| 湖南长轻置业有限公司| 石家庄双联化工有限公司| 易事特电力系统有限公司| 青岛凯吉斯有限公司| 深圳瑞丰源有限公司| 华尔派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新科隆电器有限公司| 佳盟子机床有限公司| 佛山服装有限公司招聘| 双羊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泰昌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星 电梯有限公司| 济南恒道技术有限公司| 泰辉电子 深圳 有限公司| 比卓电气(江苏)有限公司| 合力激光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峰艺装饰有限公司| 深圳市冠鑫电子有限公司| 美味王食品有限公司| 南平市 机械 有限公司| 浙江园林工具有限公司| 优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安徽华泰电缆有限公司| 广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上海太比雅有限公司| 深圳英兰电子有限公司| 重庆正里元有限公司| 秀爱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北京悦康凯悦制药有限公司| 饮料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荣成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珠海中富实业有限公司| 佳美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北京云图微动有限公司| 无锡华通气动有限公司| 欧达可电子有限公司| 天宝有限公司怎么样| 海翔川南药业有限公司| 漳州经济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