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8-29 09:01
信息來源:義烏市人民政府
訪問次數:
走進城西街道七一村,映入眼簾的是花園式的別墅,一排連著一排,一幢接著一幢;清清的“愛心湖”畔,碧波漣漣,鵝鴨戲水;亮如白晝的燈光球場,身影矯健……在擔任村黨委書記的20年時間里,七一村黨委書記何德興憑著一份對家鄉的熱愛,一種堅韌不拔的干勁,將七一這個小村莊變成了產業致富、村風和諧的美麗新村。
憑著一顆赤子之心,為改變家鄉面貌常年奔波忙碌的何德興,在群眾心中那可是稱心如意的帶頭人。他先后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十大杰出村干部等榮譽,如今又當選為中共十九大代表。
剛剛過去的五年,他又一次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凡事以村民利益為先
何德興擔任過鄉干部,后下海經商,率先富起來后,看到大多數鄉親的生活還是那么貧窮,就有了一份帶領鄉親們一起創業、共同致富的強烈責任意識。1997年,何德興毅然扔下生意,回到村里擔任了黨支部副書記。“我先試試看,最多做一屆。這一屆,我扎實干事,努力讓老百姓生活得好一點。”不當老板要當窮書記,家里反對聲一片。但是,何德興主意已定,做出了自己人生當中的一次重要抉擇。
2001年,隨著義烏市城鄉一體化的不斷推進,七一村兩委抓住機遇,村“兩委”決定將舊村改造分三批進行。何德興承諾:“只有90%村民住上新房以后,我自己再建新房,這是我自己承諾的,必須做到。因為我的首要職責是帶領村民脫貧致富,不是建不建新房。”
何德興的父親在有生之年一直盼望能住上新房。而且,父母與何德興分過家,完全符合建房的條件。但為了信守承諾,何德興多次把父母蓋房指標讓給住房困難戶,一直委屈兩老居住在兩間“赤膊屋”里。
今年清明,何德興給父親上墳,他淚流滿面地說:“爸爸,今年底,七一村的所有農戶舊村改造任務將全面完成。我們也能跟村民一樣,住上新房了。”
2015年,村民何恃大搬進了100多平方米的新房,一家三口的生活質量提升了,不僅是因為居住環境變好了,更是因為收入增加了。原來,何恃大把樓房的下面兩層用于出租,僅租金收入就讓他一家年收入增加了3萬元。“何書記有富民‘賬本’,何書記從不開空頭支票,而是實實在在帶我們共同富裕。”何恃大這樣評價道。
沒有大家就沒有小家。“當村里要分配的資源有限時,就需要黨員干部有不與村民爭利的精神。”何德興說,作為村干部,個人利益雖不可不顧,但要時時處處以村民利益為先,常懷為民服務之心,常懷為民謀利之實。
村民腰包鼓了精神更富有
每天晚飯后,何德興總愛在村里蹓跶,瞧瞧新蓋的樓房,看看瓜果的長勢,問問村民的難處……
那本卷了角的筆記本上,何德興記下的是農民關心的事。“自己好不算本事,既然當了村支書,就要讓每家每戶的口袋都鼓起來!”這是何德興的口頭禪,也是他的行動指針。
該村近半村民在外經商,為了讓土地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村兩委決定由種植大戶承包,實現規模經營。這些年來,村里農戶的新房陸續建好了,房子身價也成倍上升,又增加了出租房收入。去年,村民人均年純收入達4.8萬元。
村集體資金雄厚了,村民有了穩定收入來源,村干部做事也有了底氣。村里以人均1500元股份一次性分給村民,每年發放給村民資金計180萬元,累計已達3000多萬元。七一村兩委還花5000萬元為村民交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目前,七一村村民基本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困難有所助、人人有保障”。何德興還將自己的誤工補貼及獎金全部交給了村老年協會,累計捐助達20多萬元。
腰包鼓了,生活環境改善了,何德興認為,科學發展,歸根結底是靠人的全面發展。村民素質的提高,決定了這個村的發展水平和潛力。只要讓村民素質高一分,就可使新農村建設快十分。在他的精心運作和村兩委干部的帶領下,村里建起了文化廣場、燈光球場、黨建活動室、電教室、圖書室、青年活動室等。村農民老年合唱團多次參加上級組織的比賽;鄉親們在文化廣場跳起廣場舞,青年籃球隊在燈光球場經常有比賽,還有腰鼓隊、秧歌隊、鑼鼓班等也經常開展活動。
黨建引領產業齊發展
村民能夠過上富裕的生活是何德興心中最大的樂事,帶領村民實現共同致富始終是何德興的第一要務。憑借多年經商形成的商業敏感度,何德興認為,支撐和發展村集體經濟,一要不忘初心,繼續走農業之路,二要扎根基礎,繼續堅持實體之路。
4年前,七一村開始打造“七一農業生態觀光園”,占地460畝規劃建設總面積410畝,總投資6000余萬元,今年7月1日正式開園。生態園集休閑旅游區、綠色農產品生產區、花卉觀賞區、濕地生態區四個功能區塊于一體,不僅提升了農業附加值,更能帶動周邊經濟發展。
如今,走進七一村農業生態園中,百畝蓮池萬荷吐蕊,亭亭如蓋,荷香隨風飄散沁人心脾;大片馬鞭草花田紫氣逼人,綻放如畫,滿足你關于浪漫的一切幻想;還有各類蔬菜、瓜果遍布長廊,掛滿果實的果樹笑臉迎人,綠油油的景象望不到邊……綠林野趣,花綻蝶舞,園區內一片盎然生機。
據介紹,七一生態園打造的是“兩個牌子”,即在生態園內打造七一黨建博覽園和七一農業生態觀光園,“七一村是全國黨建示范村,我們將結合七一村黨建文化和黨史,打造一個黨建博覽園,既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進來游玩參觀,又能成為一個黨員學習基地。”何德興說,建設美麗鄉村,不僅要讓村莊環境好起來,村民口袋富起來的同時,也幫助村民提高文化素養,將七一村打造成精品美麗鄉村建設的典范。還要讓百姓生活富起來。“2017年,我們計劃村集體收入要超千萬,真正帶動村民富起來。”
正是在村兩委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近年來,七一村群眾收入不斷提高,人均年純收入從1997年的3700元增至2016年的48000元。
唯實務實,依法治村
何德興認為:“要領導好一個村,要真正做好服務為民,既要講情,還要依法。所以,當干部的千萬不能腦袋一熱就拍板蠻干。”
為了保障村民當家作主的權利不受侵犯,自何德興履任以來,七一村形成了一整套村民自治管理的措施。每月15日被定為黨員活動日和村民代表例會日,每周五被定為村民咨詢日。堅持每月公開村務、財務,并在村班子及黨員、村民代表會議上進行通報。同時,何德興與村干部還約法三章:所有村級班子成員都不允許參與村里重大建設項目的招投標。
在七一村流傳著一句話:這里沒有外鄉人。
七一村的外來建設者在這個村子里不僅有說話權,還享有和當地村民一樣的待遇。村里花100萬元建了一個1000多平方米的中心廣場,投資設立電子閱覽室免費向外來人員開放。自2007年6月起,七一村在義烏市率先建立了外來建設者聯合黨支部,目前已發展外來建設者黨員8名,確定入黨積極分子23名。每年年終,村里還開展“我為第二故鄉添光彩”先進個人及榮譽村民評選活動,與外來建設者共同營造和諧氛圍。
據介紹,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何德興與村兩委又提出了黨員的“12分制考核”:每個黨員每年有12分,依據不同的行為會相應的扣分或加分,這又是一個新的舉措。
近年來,七一村先后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巾幗示范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全國雙學雙比科技示范基地”“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文化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下一步,提高村民文化素質,同時促進農村經濟再次發展。”何德興再一次自我加壓。他非常感激黨對自己這么多年嘔心瀝血的培養,他說,當選十九大代表,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政治責任。“十九大以后將謀劃從打造原始農業轉向觀光農業再走向現代農業,從而提升農業附加值。村美民富是我這一生最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