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1-10 15:30
信息來源:義烏市革命老區促進會
訪問次數:
村落(社區)簡介
六都村坐落于蘇溪鎮東部,毗鄰陽光大道,成立于2018年11月,由屏風石、雙溪、里西崗、仙下、仙頂5個行政村合并而來。共有907戶,戶籍人口1805人。村黨總支下轄5個黨支部,在冊黨員95名,在職黨員58名,流動黨員6名。據《義烏縣志》記載,清朝時,村子一帶統一稱為六都坑,六都溪穿村而過,因此,新村命名為六都村。六都村風光旖旎,山清水秀,是大自然饋贈的天然氧吧,很多人把六都稱為義烏的“神仙居”。
六都村以一村萬樹工程為契機,開展香榧樹種植,結合天宇農業、高山蔬菜等項目深入推進,項目帶動,產業融合,年集體經濟將突破50萬元。
![]() |
黨群服務中心 |
革命歷史 (紅色傳承)
六都村下轄的里西崗村風車口戰役遺址,有一塊風車口戰役中陣亡將士的紀念碑。
抗日戰爭時期,義烏蘇溪境內的越王沙區 (俗稱三十六崗) 聚集了中國軍隊四、五個師的兵力,主要在大畈到里西崗、仙頂、仙下等村,日軍飛機在上空對地進行狂轟濫炸時,大批國民革命軍傷員漫山遍野的哀叫聲和呻吟聲,從三十六崗崗頂西側山野鋪天蓋地而下,或沿山坡,或順山溝、從里西崗、從君溪、從仙頂仙下到大石頭,到茅草屋、到雙溪……走的、爬的,國民革命軍傷員蜂擁下山村出山。據村里當時親歷村民介紹,當時的河里的水都是血紅色,到現在風車口附近的巖石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彈孔,村民可見當時風車口之戰的慘烈,風車口之殤也因此得名。
2008年里西崗村曾經有影視公司到村里進行紅色基地的拍攝,并創作了一篇微電影,并進行了相關報道。
作為革命老區,六都村有3位抗戰老兵。其中,陳牟作曾擔任過志愿軍某部的指導員,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陳昌林畢業于黃埔軍校,服役49軍參加過抗日戰爭 (少校軍銜)。98歲的陳健生老爺爺,是抗美援朝戰爭的親歷者。在這些革命先輩的影響下,六都村的參軍氛圍濃厚,很多年輕力量都踴躍參軍,至今為止,全村共有退役軍人51名。
![]() |
紅色基因 軍人本色 |
主要成果
2002年起,六都村啟動下山脫貧、異地奔小康項目,多數村民移居陽光新村 (現六都新村)。新村成立后,村兩委班子以“六都源 聚新顏”為奮斗目標,扎實做好美麗鄉村建設的文章,積極開展“黨建+”系列活動,全面激活基層黨建的神經末梢,深入推動“黨建+基層治理”在六都村落地生根,切實將農村黨支部建設成為基層治理和黨建工作的重要堡壘。2019年以來啟動完成了雨污分流、路面白改黑、美麗庭院、天然氣管道安裝、文化禮堂的建造、文教廣場的升級、垂直房外立面改造、殿下路口擋墻工程等民生工程,解決了多年以來的歷史遺留問題。
全鎮第一個實行垃圾分類(兩定四分法),發揮黨員、巾幗、青年志愿者三支隊伍作用,實現了長效管理,源頭分類準確率100%,被評為義烏市垃圾分類示范村。
六都村四星級文化禮堂,設立閱讀吧、書畫室,藏書將近5000冊。設立精神文明實踐站,擁有志愿者153人,定期評選孝義家庭、垃圾分類優秀家庭、文明家庭。春泥活動室被定為中國計生協會“向日葵親子小屋”實施單位。村內籃球場,健身場,文教廣場,休息長亭,每天熱鬧非凡。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包括老年食堂和老年活動室,70歲以上的老人只需2-3元就可吃好吃飽,80歲以上老人免費,村民生活幸福感有了很大的提升。
六都村先后被評為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衛生村、浙江省民主法治村、浙江省特色精品村、三星級美麗鄉村、浙江省垃圾分類示范村、金華市最美志愿服務村。
![]() |
文化興村 和諧養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