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2-01 15:02
信息來源:市民政局
訪問次數:
村落(社區)簡介
上溪鎮塘西社區成立于2018年12月,由馬嶺、石鼓后、上山、五坪山、里美山、冷塢坪等7個自然村撤村合并而成。社區西起G60高速、義蘭公路、航慈大道,北至新潘路,東臨上城路、中央大道,南接吳張線,交通便捷。總占地面積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56人,流動人口7600余人。轄區內現有企業125多家,沿街商鋪60余家。
社區黨委下轄7個黨支部,在冊黨員121名。社區成立以來,社區黨委堅持黨建引路、與鄰為善,以促進社區各村居民間的融合為目標,積極引導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共建共享平安和美社區。
![]() |
塘西社區 |
革命歷史 (紅色傳承)
塘西社區是義烏重要的革命根據地,紅土地蘊含紅色基因,黨史、軍史和老區革命史的史料豐厚。著名的塘西橋戰斗就發生在塘西社區,還有吳店烈士陵園、塘西橋戰斗遺址、吳山民故居 (金義浦蘭抗日根據地紀念館)、吳山民墓4處教育基地,前3處均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吳店烈士陵園 1966年1月始建,1996年重建,占地面積約1300多平方米,陵園內有碑刻和紀念亭。建有一座11米高的烈士紀念碑、可容納千人以上的陵園廣場。有36位革命烈士在此長眠,其中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有10人,在解放戰爭中犧牲的有18人,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犧牲的有2人,新中國成立后,為消滅殘匪而犧牲的有3人,在20世紀50年代、80年代因公犧牲追認為烈士的有3人。
![]() |
吳店烈士墓 |
塘西橋戰斗遺址 1944年5月9日上午,當時有40多個日本兵從義亭據點出發,準備到吳店一帶村莊搶劫。八大隊大隊長王平夷估計日本兵在吳店吃過中飯后會途經塘西橋返回義亭,遂決定在塘西橋打一場伏擊戰。下午2時左右,日本兵攜帶搶掠來的糧食、物資,出了吳店村,大模大樣地向塘西橋而來。當敵人先頭部隊走上橋面,第八大隊指揮員打響了伏擊戰的第一槍,緊接著長槍、短槍、機槍一齊開火,殺得敵人鬼哭狼嚎,塘西橋戰斗持續了5個多小時,消滅20多個日本兵,繳獲一匹戰馬以及一批槍支彈藥。
![]() |
塘西橋戰斗遺址 |
吳山民故居(金義浦蘭抗日根據地紀念館) 吳山民在里美山村的老屋(故居)是八大隊和抗日紅色政權的活動基地之一。1942年5月,日本侵略軍發動浙贛戰役,義烏、金華、浦江等縣相繼陷于日軍鐵蹄。在這民族存亡的危難面前,吳山民響應中共金屬地區黨組織開展敵后武裝斗爭的決定,與中共義烏縣委書記江征帆一起走遍金東義西鄉村,宣傳抗日,組織群眾,為建立地方抗日統一戰線不遺余力。吳山民將廣大人民聯合起來,從而使金華、義烏、浦江等地區的抗日武裝斗爭風起云涌,抗日武裝第八大隊被稱為勇赴國難的一面旗幟。
![]() |
金義浦蘭抗日根據地紀念館(吳山民故居) |
金義浦蘭抗日根據地紀念館 該館設于上溪鎮里美山村吳山民故居二樓,展覽館面積約200平方米,2014年底建成。館內展示內容有孕育篇、亮旗篇、英烈篇3個部分,共31塊展板,簡要展示了黨組織開辟以金東義西為中心的金義浦蘭抗日根據地的革命斗爭風貌。
吳山民墓 位于上溪鎮里美山村鯉魚山,墓地坐北朝南,總占地面積8.01平方米。墓碑為義烏市人民政府所立,碑文正中為篆書“吳山民同志之墓”,右側刻“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政協副主席”。墓西側立吳山民生平事略石碑,墓東側立上溪鎮人民政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石碑。
主要成果
近年來,塘西社區全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并取得豐碩成果。
(一)黨建引領,加強紅色教育。社區組織開展微黨課競賽,把本土的紅色文化寫入課件之中,生動形象地為黨員、群眾介紹紅色年代家鄉的革命故事。如塘西橋戰斗故事、“紅色縣長”吳山民的先進事跡等,帶領大家走入歷史畫卷,自覺當好“紅色根脈”的傳承人、守護者。
(二)多方聯動,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媒體力量,宣傳好塘西社區的紅色文化,打造社區紅色文化品牌。將弘揚紅色文化融入服務社區居民的工作之中,通過講述紅色故事、參觀紅色陣地、觀看紅色影片等形式讓社區居民潛移默化地接受紅色文化教育,培育愛國主義情懷;與周邊中小學聯合開展紅色文化活動,加強對廣大青少年的愛國愛黨教育,紅色精神薪火相傳;協同市民政、宣傳等部門開展了“建黨百年·親子紅色文化之旅”活動,進一步提升塘西社區紅色文化的影響力。
(三)優勢利導,拉動經濟發展。通過“紅色縣長”吳山民故居的開發,吸引游客無數,僅2022年上半年故居就新增游客3萬余人,促進了周邊農產品的消費。通過“政府資源+國企開發+團隊打造”的合作模式,發揮鄉村農業、林業等自然資源多重效益,持續提升當地村民的生活創收水平,推動地域文旅經濟融合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