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2-05 10:20
訪問次數:
字體大小: 大 中 小
義烏市是我省被列入全國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試點的7個縣(市、區)之一。我市根據試點要求,圍繞“探索建立領先的扶貧政務公開標準體系”目標,建立健全四大工作機制,穩步推進扶貧領域試點工作。
一、健全宣傳工作機制,布好“基礎網”。一是編印宣傳冊。在利用網絡、電視、報刊等公開媒體對扶貧政策進行廣泛宣傳的基礎上,針對扶貧對象接受新媒介能力不高和方便日常保存查閱的實際情況,編印《義烏精準扶貧措施匯編》小冊子,用表格形式清晰解讀各方面扶貧政策舉措的幫扶標準、享受對象、所需材料、申報方式和責任單位,不僅在鎮村廣場、菜市場等人員集中區進行定點宣傳和資料發放,還要求各級黨員干部在進村入戶開展對象認定、慰問走訪時將冊子送到低收入群體手中,手把手指導和幫助低收入家庭申請相應權益,推動扶貧政策措施的精準入戶。二是定期走訪宣傳。以殘疾人專職委員隊伍為骨干,當好殘聯政務公開的一線宣傳員。通過建立定期走訪機制,開展入戶調查工作,每位片(社區)殘疾人專職委員每年走訪轄區內每位殘疾人不少于2次,確保政策宣傳到位、民意征集到位、信息反饋到位。針對殘疾人年齡大、識字率低等問題,在辦理“三項補貼”中,對未主動申請補貼的殘疾人,由專職委員及時上門宣傳政策,點對點做好信息告知服務,指導殘疾人及時辦理申請,促進了政務信息的雙向對接。三是懸掛廣告牌。教育部門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結合“最多跑一次”改革,精心設計了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高中(職高)“陽光資助”工作流程圖。在流程圖中,明確了資助的申請時間、申請材料、資助聯系人、咨詢電話等,并粘貼懸掛在各大學校醒目位置,方便群眾辦事,讓資助工作做到陽光操作、公開透明。
二、健全受理工作機制,鋪好“快車道”。一是建立“一站式”救助系統。民政部門投資48萬元在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政務大廳、辦事大廳等設立統一的社會救助申請受理平臺,逐步實現民政、殘聯、慈善、衛生、人社等各類不同社會救助業務的一站式受理和轉發、協同辦理和聯合審批,推動參與社會救助工作的部門之間救助信息互通,提升審批工作效率,從技術上杜絕“多頭補助和漏補”現象,使救助工作達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真正做到讓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二是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點體系。司法部門在全市各鎮街司法所、法院、勞動監察大隊等部門建立30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各村居建立法律援助工作點。構建以援助中心為主導,以工作站為補充,以工作聯絡點為基礎的點面結合、縱橫交叉的立體化、多層面法律援助服務體系,打造城區半小時、農村一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建立“法律服務機構地圖導航”系統,標注全市72家法律服務機構的地址、聯系電話等情況,構建網上10分鐘法律服務圈。三是實現創業貼息“零次跑”。市農合聯與義烏農商銀行進行了創業貼息相關事項的對接,原定安排的每年1月份為貼息工作時間,現改為“隨提隨貼”,即只要向市農商銀行提交《扶貧小額信貸貼息資金審核表》,經農合聯審定后,隨即按照財政資金撥付程序撥付至借款人賬戶,不需要借款人親自跑。
三、健全服務工作機制,打好“組合拳”。一是積極推進對口幫扶交流。推動我市與對口幫扶(支援)地區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開展幫扶對接,與對口部門建立市(縣)、部門、鄉鎮、村四級協作機制,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愛心結對,組織企業和慈善(公益)走訪幫扶地區,開展文化走親、共同招商等活動,構建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貧協作格局。在做好規定動作基礎上,研究謀劃幫扶自選動作,充分利用我市市場(企業)資源、展會資源和來料加工業務資源,開展產業對接扶貧工作,吸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加快對口地區療養工作實施,鼓勵對口地區旅游協會、旅游企業開展旅游市場營銷合作。二是舉辦就業服務推介會。人社部門組織各鎮街舉辦就業推介會,鼓勵用人單位吸納低收入家庭勞動力;舉辦國有企業面向低收入家庭勞動力專場招聘,定向吸納低收入家庭勞動力。根據幫扶對象的身體狀況、文化程度、個人意愿等特點,因地制宜組織有針對性的就業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提升幫扶對象的就業意愿和就業能力。三是開辟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司法部門進一步簡化程序,對群體性討薪案件,必要時由工作人員和援助律師進駐企業提供上門服務,先行受理提供法律援助,事后補辦審批手續。組建4個專業法律援助服務團隊,分別負責民事案件,群體性討薪案件,普通刑事案件和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案件的法律援助,確保案件質量。
四、健全社會參與機制,注入“新力量”。司法部門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法律援助工作,成立法律援助類公益性社會組織——義烏市外來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以專業的社會工作理念,整合和鏈接社會資源幫助困難農民工,幫助矛盾主體理性維權,提高司法信任度。工作站列入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項目實施單位,進行困難群體的法律援助,其中“法律援助及困難受援人員救助項目”列入省級福利彩票公益金資助社會組織公益項目,開展困難受援人法律援助及救助活動,并開展“在義外來務工人員意外傷害應急救助項目”,目前,已先后為20余名在義外來務工人員提供應急救助。此外,工作站還發起設立國內首個專門救助貧困外來農民工的關愛基金——“義烏市外來民工關愛基金”,對依法維權無果、生活陷入困境的外來民工提供慈善救助,同時成立“義烏市同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同舟陽光屋”公益項目,幫扶貧困服刑人員家屬和貧困社區服刑人員,為其提供法律知識宣傳、心理疏導、困難幫扶、就業培訓等多種公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