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782000000/2023-544699
衛生、體育、醫保/醫藥管理
意見
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
?義烏市人民政府
義政發〔2023〕63號
2023-12-05
主動公開
GYWD00-2023-0008
有效
字體大小:大 中 小
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市政府各部門:
為全面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發展的重要論述,加大“十四五”期間對中醫藥發展的支持和促進力度,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發〔2019〕43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發展目標
以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為主線,與全省同步實施中醫藥綜合改革先行區建設,推進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創建,推動我市中醫藥事業在傳承創新中實現高質量發展,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二、工作任務
按照做強龍頭、夯實基礎、守正創新原則,提升區域中醫藥服務能力與水平,打造梯度合理的高素質中醫藥人才隊伍,增強朱丹溪中醫藥文化挖掘與利用,把義烏建設成為浙中中醫藥發展高地。
(一)完善服務體系,提升中醫服務能級
1.強化中醫藥服務網絡建設。推動中醫藥融入未來社區建設,建立以市中醫醫院為龍頭,二級以上及中醫類別專科醫院為骨干,基層醫療機構為基礎,其他醫療機構為補充,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重要康復于一體的整合型中醫藥服務體系。到2025年,公立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全部設置中醫科,全市二級及以上醫院設置中醫科比例達到100%,中醫藥服務網絡進一步擴大。(責任單位:▲衛健局、發改局;▲為牽頭單位,下同)
2.聚焦市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以推進浙江省高質量發展中醫醫院試點單位建設為抓手,打造中醫藥特色優勢鮮明的現代化中醫醫院。深化與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合作。謀劃啟動市中醫醫院二期工程建設,完善服務功能區塊,提升區域輻射能力。到2025年,市中醫醫院力爭在全國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中達到A級水平,在全省同級中醫醫院排名中位列前三。(責任單位:▲衛健局、財政局、城投集團)
3.夯實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依托市中醫醫院國家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協同基地、國家和省級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大力開展基層醫生知識與技能培訓,推廣實施30個以上基層中醫優勢病種診療方案,滿足基層醫療機構對常見病、多發病診療的中醫藥服務需求。推廣基層中醫適宜技術,豐富基層中醫藥服務內容、服務形式、服務項目,在基層醫療機構開展60項以上中醫適宜技術。(責任單位:衛健局)
4.開展標準化中醫館建設。鄉鎮中心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旗艦中醫館,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中醫閣,提供中醫預防保健、康復服務。旗艦中醫館中醫診療人次數占比不低于35%,中醫處方(包含中藥飲片、中成藥)數占比不低于35%。到2025年,14家鄉鎮中心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建成旗艦中醫館,標準化中醫閣完成率10%以上。(責任單位:▲衛健局、民政局)
(二)加強學科建設,發揮中醫獨特優勢
5.實施中醫高峰學科建設計劃。培育一批中醫藥品牌學科、優勢學科、特色學科,并在金華市、義烏市的重點專(學)科中占有一定比例。市中醫醫院做優做強腦病科、內分泌科、脾胃病科、中醫護理等專科(學科),打造高水平臨床重點專(學)科集群。以臨床問題為導向,圍繞優勢病種,優化診療方案,鞏固擴大中醫優勢,帶動學科特色發展,提升診療能力和水平。在市域內組建中醫專科聯盟,推動全域中醫專科(專病)發展。到2025年,創建3個省級及以上重點學(專)科。(責任單位:衛健局)
6.加強基層中醫特色專科建設。以“中醫基層化、基層特色化”為導向,充分發揮我市基層中醫藥特色優勢,規范、優化基層中醫藥服務供給,強化基層中醫醫療服務能力建設,開展基層中醫特色專科建設,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形成“一院一特”發展模式,切實提高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綜合服務能力。到2025年,50%以上鄉鎮中心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義烏市級基層中醫特色專科。(責任單位:衛健局)
7.加強中醫治未病能力建設。市中醫醫院成立義烏市中醫治未病指導中心,制定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案,負責我市治未病技術培訓和指導。各鄉鎮中心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治未病科”,實施重點人群中醫藥健康促進項目,把中醫治未病理念體現到診療服務全過程。到2025年,在全市各醫療機構推廣實施10項以上中醫預防保健(治未病)干預方案。(責任單位:衛健局)
(三)強化隊伍建設,構筑中醫人才高地
8.健全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加大與高校合作力度,拓展中醫藥人才引進和培養渠道。完善定向委托培養機制,為基層醫療機構定向培養中醫衛生人員,平均每年不少于3名。加強國家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協同基地建設,規范中醫住院醫師培訓,為各醫療機構輸送優質中醫人才。(責任單位:▲衛健局、人力社保局)
9.加大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引育。持續引進省級三甲醫院學科帶頭人或在區域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正高級職稱中醫藥專家,牽頭中醫藥學科建設。設立各級名中醫傳承工作室(站),開展臨床、教學、科研、師承等工作。建立名中醫評選機制,培養一批高水平中醫臨床和中醫藥創新型領軍人才。到2025年,設立各級傳承工作室(站)30個,引進省級及以上名中醫10名以上,培育省級名中醫1名、全國中醫藥優秀人才1名以上、省級中醫藥骨干等人才數4名以上、金華市名中醫2名以上、義烏市名中醫10名以上。(責任單位:▲衛健局、財政局、人力社保局)
10.壯大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實施中醫全科醫師倍增計劃,基層醫療機構新增的備案編制優先招錄中醫類別醫師。開辦中醫經典學習班,培養基層中醫藥骨干人才。繼續開設“西學中”繼教班,加大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力度,新增“西學中”培訓人數100名。到2025年,鄉鎮中心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占比達到20%。(責任單位:▲衛健局、人力社保局)
(四)弘揚丹溪文化,打造中醫特色品牌
11.推進丹溪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發展。積極推動丹溪學派基礎理論的創新和延伸,對丹溪滋陰學術理論進行詮釋與轉化,促進中醫藥重大理論的創新。運用數字化、影像化手段開展丹溪中醫藥文化脈絡梳理,促進丹溪文化對外交流合作,參與浙江省海外中醫藥中心科普宣傳活動,組織開展丹溪中醫藥文化一帶一路“尋根之旅”行動和丹溪學術海外宣傳惠民行動。到2025年,出版相關研究著作3部以上,創建省級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示范學校1所。(責任單位:▲衛健局、教育局、科技局、文廣旅體局、外事辦、數管中心)
12.加大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傳承力度。加快推進丹溪中醫藥文化活態傳承,加強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學術經驗、傳統技藝傳承,建設國家非遺項目朱丹溪中醫藥文化研究基地,推進丹溪文化園升級改造。支持市中醫醫院建設朱丹溪中醫藥文化展示館、體驗館和朱丹溪中醫藥文化數字圖書館;支持三溪堂中醫保健院加快中醫藥博物館和百草園提檔升級;支持森宇集團推進森山藥局和鐵皮楓斗博物館改造升級。打響“義烏-丹溪滋陰學派發源地”中醫藥文化特色品牌,高質量舉辦朱丹溪中醫藥文化節,大力提升“丹溪品牌”影響力。(責任單位:▲衛健局、財政局、民政局、文廣旅體局、交旅集團)
(五)聚力守正創新,推進中醫產業發展
13.推廣丹溪中醫藥文化健康旅游示范地品牌。整合全市中醫藥文化展示、科普宣傳、中醫養生、中藥材種植加工、健康產品研發生產等中醫藥文化產業鏈,打造丹溪中醫藥文化健康旅游帶和主題精品旅游線路。推動丹溪中醫藥文化產業與旅游業有機融合,建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示范性中醫藥產業平臺和中醫藥健康旅游平臺。將中醫藥國際貿易納入對外貿易重點領域。到2025年,打造2個及以上省級中醫藥健康旅游和文化養生示范基地、1個省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責任單位:▲文廣旅體局、經信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衛健局、交旅集團)
14.推動丹溪學派名醫名方研究開發與產業化工作。探索建立市級中藥聯合制劑中心,強化中藥調劑、煎煮、配送規范化管理,協同發力中醫藥研發,爭取丹溪學派新藥開發有新突破。挖掘優質院內制劑,到2025年,市中醫醫院開發院內制劑不少于5種。支持三溪堂、森宇集團、大德藥業等相關企業大力發展中成藥、中藥飲片加工等業務,開展丹溪名方新藥和石斛、黃精、靈芝、益母草等系列健康產品研發和生產。到2025年,各企業主體開發保健食品不少于5種,健康產品不少于20種,力爭年產值達100億以上。(責任單位:▲衛健局、經信局、科技局、市場監管局、醫保局)
(六)錨定數字改革,實施中醫智慧監管
15.推進“中醫處方一件事”改革。探索拓寬中醫藥健康服務數字化應用,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和互聯網診療等方面創造更加廣泛的應用場景。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和手段,探索開展中醫藥互聯網產業鏈、數字化追溯體系建設,提供貫穿生命全周期、覆蓋健康全場景的中醫藥產品及服務,保障中醫藥資源優質、高效開發并可持續利用。到2025年,依托“丹溪云”平臺,通過數據連接,實現中醫藥“服務+監管”一體化。(責任單位:▲衛健局、發改局、科技局、市場監管局、數管中心)
16.制定中藥飲片數字化服務標準。推進集成式中藥煎制中心、共享中藥房等服務模式創新。制定中藥采購、驗收、倉儲、調劑、煎制和配送標準,為中藥監管與服務提供標準化依據,為國家級、省級標準制定提供“義烏樣板”。(責任單位:▲衛健局、市場監管局)
17.加快中醫藥服務平臺迭代升級。加快中醫藥智能化服務平臺、旗艦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和中醫醫療技術云平臺管理系統迭代升級,推動各系統互聯互通。到2025年,全面提升中醫診療信息化系統在基層醫療機構中的支撐作用。(責任單位:▲衛健局、醫保局、數管中心)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機構,明確職責
成立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部門分管領導為成員。各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認真履職,協同推進各項工作,全面推進我市中醫藥事業發展。
(二)高度重視,確保實效
將中醫藥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結合實際出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政策舉措,落實各項任務指標并建立長效機制,確保落地見效。充分發揮高校、企業、社會等組織的智庫作用,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及時總結和推廣有益的經驗做法。
(三)落實政策,促進發展
落實中醫藥事業的投入政策,將中醫藥發展經費納入市財政預算范圍。貫徹落實浙江省扶持中醫藥發展的醫保激勵政策,嚴格執行中醫門診辨證論治費標準,推行中醫按療效價值付費,引導中醫醫療機構提供適宜的中醫藥服務。探索中醫藥產業投資獎勵扶持政策,對開發本地傳統特色醫養保健項目及改良現代中藥工業體系項目加大政策傾斜,全面推動中醫藥健康產業良性發展。
本意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1.義烏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名單.docx
2.2022—2025年義烏市中醫藥發展主要指標表.docx
義烏市人民政府
2023年12月5日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