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3-24 13:56
信息來源:義烏市革命老區促進會
訪問次數:
村落(社區)簡介
寺西村位于上溪鎮南邊,由寺西和上塘自然村組成。北邊與上溪云溪路緊密相連,03省道由北向南穿村而過,西靠上佛路,南靠上城路東鄰上溪中學,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全村分13個村民小組,共666戶、1560人,其中黨員64人,村民代表 55人,村區域住宅面積為 241畝,土地面積 245畝,山林 200畝。
該村有經商戶200多戶,辦企業的50多戶,涉及玩具、包裝、工藝品等多個行業。自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以來,寺西村村容村貌與人文素養水平得到較大幅度提升。目前舊村改造工作有序展開。
革命歷史 (紅色傳承)
寺西村是金義浦抗日根據地之一,也是第八大隊抗擊日寇的重要活動區域之一。抗戰期間,該村就在黨領導下,建立起群眾性的抗日自衛隊,以及農抗會、婦救會、兒童團等群眾組織。廣大青壯年積極報名參軍,加入八大隊武裝抗日。村文化禮堂資料載:吳大妹參加了八大隊政工隊,后加入民運隊;吳炬海 (吳法門) 參與八大隊地下情報工作,后隨部隊參加淮海戰役、抗美援朝;吳法智參加八大隊后,北上整編為八路軍一縱隊,任作戰參謀。在此期間,還有積極為八大隊捐錢送藥的吳文鴻;多次冒著生命危險為八大隊采購特需物資的沈錦筆。
吳曉龍 (寺西村人) 口述:1943年,爺爺吳仕輝 (1996年病故) 就與同村的吳炬海、吳法智一起打鬼子、武裝抗日。1945 年 5 月,他們參加了金華蓮塘潘伏擊戰,因戰果顯著,受到了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司令部的嘉獎。后在一次戰斗中,爺爺腿部受傷,未隨部隊北撤,很是遺憾。
沈濱濤(寺西村人)口述:因受革命先輩何國涯、錢孫蔚等人的引導,父親沈錦筆走上革命的道路。抗戰期間,他多次將沈宅老家的茅草屋提供給革命同志留宿;部隊北撤前夕,他還向當地農民籌借價值480擔谷的白洋,冒著風險到上海采集軍需物資,送到義亭火車站,交付給部隊。而采購物資所籌借的資金,于1951年左右自主還清,卻未向組織要求任何補助。
寺西村傳承紅色基因,激勵后人堅勇前行。赴朝參戰的還有吳嗣春、吳仕章、吳茍弟、吳炬林等人。祖孫三輩當兵、兄弟三人服役,在該村比比皆是,退伍軍人和現役軍人有近60人。
主要成果
這些年,寺西村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2020年11月底投入使用的村文化禮堂,內設“一臺(龍蟠大舞臺)、兩館(村史館和鄉村記憶館)、三室(軍人榮譽室,黨建室,書畫室)、四區(春泥活動區,大廳展示區,娛樂區,文物展示區)”,集文體娛樂活動,傳播,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于一體,成為了農村“實現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園”的重要載體,引領“美麗鄉村”建設的活的靈魂。村里自建的戲曲樂隊 — —“龍蟠樂隊”、 中老年人舞蹈隊、合唱團,腰鼓隊及籃球隊等,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為進一步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數,村里為所有村民辦理了養老保險,為16周歲以上村民購買了意外保險,為所有村民房屋購買了出租房綜合保險,給所有房屋都安裝了樓道監控。同時劃定6個垃圾分類“兩定四分”點位,提升居家養老醫療和配送服務,在文化禮堂廣場安裝了全民健身器材,鋪設了健身游步道,規劃了景觀小公園,不定期開展各類餐飲,電商培訓班等。
截止2020年12月,該村99.5%的村民參加了舊村改造,安置房屋1200多間;全村于2021年底完成回遷。寺西村正向著經濟富裕、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昂首闊步。
寺西村黨支部于2017年初被評為“五星黨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