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3-24 15:54
信息來源:義烏市革命老區促進會
訪問次數:
村落(社區)簡介
杜門村位于義烏市北端,鵝峰山下,大陳鎮東塘區域所在地,九都溪穿村而過,交通便捷。全村由雙園、后田畈、樓家塢三個自然村組成,分21個村民小組,1000余戶,2160余人,外來人口2000余人。有耕地1288余畝,生態保護林1萬余畝。產業以種植為主,還生產高粱燒酒、豆腐皮、年糕、頭梗面等副業,現人均收入達14500余元。
近年內,該村建設森林村莊、綠化景觀、休閑長廊、花架小公園、村口景觀公園、九都溪游步道、黨建公園等,成效顯著。全村有“杜門書院”“宣德里民居”“十三間古民居”“東塘革命烈士陵園”等,市佛教旅游勝地“瑞峰寺”坐落于風景秀麗的鵝峰山頂。
革命歷史 (紅色傳承)
杜門村是諸義東抗日根據地之一,抗日武裝堅勇大隊就駐扎在杜門村周邊地區。《義烏抗日戰爭史》記載:至1944年秋,義東北工委在楂林、大陳、東塘等鄉鎮組建了8支自衛中隊,杜門中隊就是其中之一。該中隊由杜門、雙園、東聯等村組成,主要任務是戰斗與生產相結合,協同部隊作戰和獨立作戰,常采用的作戰方法為破擊戰、捕捉戰、麻雀戰等。1944年8月,日軍砍伐隊大肆進行砍伐木材,杜門中隊組成戰斗突擊隊,突然包圍了日偽漢奸、日軍砍伐隊駐地的房子(樓家塢村),乘敵不注意之機,捕捉了日偽漢奸8人,從此日軍砍伐隊再也未敢侵入根據地砍木材。
堅勇大隊在杜門較有影響的戰斗,是粉碎浙保五團圍剿的杜門之戰。義烏黨史史料載:國民黨浙保五團因長蛇山失利、特務隊被殲而銳氣大挫,但又不甘心滅亡,試圖報復。1944年5月23日,他們再次集中兵力,到杜門一帶“清剿”,并先派短槍組8人為先導。堅勇大隊大隊長陳福明獲悉后,派中隊長陳雄帶2個班設伏。未料到,在陳雄部抵達杜門屋后銀錠山時,浙保五團的一個營兵力跟了上來。陳雄當機立斷,班長黃勇、金汝富等一齊開火,當即炸死敵人2人、傷多人。由于敵眾我寡,陳雄3人掩護大家撤出戰斗,后很快擺脫敵人的包圍圈。浙保五團此行不但一無所獲,反而搭上了2條命,抬回了數名傷員。
現杜門村存有大陳革命烈士紀念碑舊址。2019年7月,大陳鎮政府將楂林革命烈士紀念碑、大陳革命烈士紀念碑遷建到東塘革命烈士紀念碑所在地,并改稱大陳革命烈士陵園。
杜門村犧牲的烈士,被列入 《烈士英名錄》 的有: 傅竹林,1949年參加革命,中共楂林鄉支部委員。1950年7月于湖門犧牲。
主要成果
在歷屆村兩委的努力下,杜門村創建了文化禮堂,修繕了杜門書院,十三間古民居,宣德里十八間古民居、新建茶桑文化展覽館等。尤為得益于改革開放后的系列支農、惠農政策,九都風景區、美麗鄉村特色村、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茶桑文化村等建設進展順利。其中,“治違拆違”危房26處,為小城鎮項目建設騰出空間,累計實施墻體美化87處,杜門“顏值”大幅提升。
這些年,先后獲得浙江省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示范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衛生村、金華市三A級旅游村莊、義烏市鄉風文明村、文化示范村、綠化示范村、三星級美麗鄉村、市鎮二級先進黨組織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