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3-29 14:25
信息來源:義烏市革命老區促進會
訪問次數:
村落(社區)簡介
善坑村地處義烏市北端,37省道復線從村旁蜿蜒而過,交通便利。村內群山環抱,溪流清澈,空氣清新,風景秀麗。全村共626戶、1320人,其中黨員69人,村民代表54人。村域面積為3.9平方公里,有耕地680畝,山林2300余畝。
該村布局合理,沿路風景優美。村里建設的景觀工程、綠化工程、亮化工程讓村莊更為美麗整潔,煥然一新。在市相關部門的幫扶下,村里發揮特色產業,新建了屬于村集體所有的豆腐皮生產廠,做活農村產業,產品遠銷上海,杭州,紹興等地。
革命歷史 (紅色傳承)
善坑村是義烏革命老區村,是諸義東抗日根據地之一。《義烏抗日戰爭史》載:中共義東北工委自1943年7月起建立義東北情報站,組建民眾抗日自衛中隊(簡稱自衛中隊),形成了全民抗日高潮。根據地情報工作初創階段,情報站分為4個情報小組,里善坑(善坑村)就是其中一個。它下設大畈、燕窩里兩個情報點,活動范圍在九都坑、白峰嶺一帶。情報網的建立,為有效打擊敵人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至1944年秋,義東北工委還組建了8支自衛中隊,朝塘中隊就由朝塘、善坑、西岸等村組成,以搜集敵人活動情報,打擊土豪劣紳,維持社會治安,配合武裝部隊作戰等。1945年9月,溪后和朝塘等村的自衛中隊在堅勇大隊的帶領下,深夜趕到大陳至鄭家塢之間的鐵路線上,毀掉鐵軌50多米,剪斷電話線100多米,并鋸掉電線桿,使向杭州集結的日軍通訊、交通中斷,無法順利通過。由于成績突出,朝塘自衛中隊,被金蕭支隊命名為“朝塘先鋒班”。這在《抗戰中的堅勇大隊》均有記載。
抗日戰爭期間,善坑村出現了一位黃埔軍校畢業生樓樟候。1940年,他考取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西安第七分校,曾任陸軍中尉排長、副連長等職。日寇投降后,因母親病重告假還鄉,再未回部隊,也未參加過任何政治組織和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遭受不公正待遇,1977年病故。
主要成果
近年來,善坑村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在鎮政府和鄉賢的大力支持下,徹底修繕了樓氏宗祠以及蘆柴四維堂,整體改變村口景觀,建設文化禮堂,極大提升了善坑村的整體面貌。環境衛生、垃圾分類、五水共治等各項工作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村內兩處新區路面硬化工程、蘆柴美麗田園打造工程、路燈亮化工程,以及村有機更新微改造和善坑溪提升改造工程,也在規劃或建設實施中。
此外,該村近年因地制宜,分別完成山地、水田整體流轉工作,并辦理了部分村民的失地保險,極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條件;還對善坑水庫、小型山塘進行加固和改造;主要糧食功能區道路也都進行全面改造。2018年,村里成立善坑村豆腐皮生產廠,每年給村集體帶來20余萬的凈收入。
同時,善坑村在多年前進行水污分流治理、引入龍門腳水庫水供飲用的基礎上,全面開展五水共治工作,將各家各戶的廚余垃圾 (水) 沖廁水、洗衣機水等,全部無一遺漏地納入污水管道,統一處理,徹底改變了池塘臭水、河道污水橫流等現象。同時重新安裝鋪設自來水管網,使供水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