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3-29 15:10
信息來源:義烏市革命老區促進會
訪問次數:
村落(社區)簡介
石明堂村位于城西街道西部,是望道信仰線重要的節點之一。環村公路北至黃山八面廳可達蘭溪、浦江,東至陳望道故居,直達 03省道,與古寺圣壽寺只有一山之隔,西鄰義烏最大巖口水庫至吳晗故居,距義烏城區 15公里。全村由2個自然村組成,共 442戶,962人,其中黨員 36人,村民代表 43人。村區域面積為 1.9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 500畝,其中水田 400畝,旱地 100畝,山林 2500畝。村民以農耕蔬果采摘、經商為主,工業收入 (經商辦廠) 3000 萬元以上,農業收入超200萬元,人均收入3萬余元。
該村擁有獨特的人文優勢和自然風光,現為“國家A級旅游景區”,伏龍庵、文化禮堂、花廳等,更顯獨特的文化底蘊。
革命歷史 (紅色傳承)
石明堂村是革命老區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受八大隊和各地抗日自衛隊的影響,該村走出了一批青壯年抗日積極分子,或加入八大隊,或參加抗日自衛組織,或自發協助地方政府工作,開展武裝抗日有聲有色。如:金義浦抗日根據地情報聯絡站站長王一心 (王廷六);參加八大隊、英年早逝的烈士王義等。這在村資料里均有記載。
據載,王一心負責的金義浦抗日根據地情報聯絡站,設在上溪宅山村(大部分人從原溪華鄉高塘村搬遷)。陳運康、陳關有、陳關貴是常駐情報員,樓景良、樓洪滿、樓洪成、樓渭元,既是群眾運動積極分子,群眾組織負責人,又是聯絡站的情報員。金義浦抗日根據地情報聯絡站,為金義浦抗日根據地的建設和第八大隊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主要成果
近年來,在上級部門的和支持下,該村積極開展和美鄉村建設及古村落的保護,在此基礎上,又實施有機更新一期二期三期改造項目。從 2010年更新改造規劃以來,已安置更新改造農戶4批,共計安置76戶,300余人。
該村實施“美麗鄉村”創建工作,尤為重視陽光公開欄、村級監察聯絡站的建設。“小微權力”30條及相關制度均已上墻公開,著力打造“群眾明白、干部清白”的農村清廉文化品牌,突出村內法治和德治相結合,豐富村民事項服務內容,強化辦事流程規范和古訓家風等工作。同時抓制度完善,促權力運行規范。通過各個元素將清廉村居融入到村民日常生活;并在黨群服務中心,農家書屋,村公園內設置村廉文化元素,促使良好的村風更好的傳承。
作為王羲之的后裔,石明堂村通過修族譜、舉辦特色文化活動助力鄉村振興。
他們計劃改造造紙廠遺址與水庫并將其融入旅游產業發展,著力建設新農村,發展紅色旅游。2016 年石明堂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古村落,從而提升了村居環境,提升了村民生活質量,提升了村民們的幸福感。2021 年引進稻蝦種養項目,村集體以土地入股方式贏得紅利。
石明堂村先后被評為三星級美麗鄉村 (一星級樣板村),省級歷史文化村落,省級文明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