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3-29 15:50
信息來源:義烏市革命老區促進會
訪問次數:
村落(社區)簡介
后張村,位于義亭鎮政府駐地北1.2公里處。轄3個村民小組,198戶,419人,外來常住人口629人。北靠深塘水庫,南靠黃林山工業區,呈長方形塊狀分布。聚落在深塘水庫坎下,依山傍水,環境秀美。現有耕地119. 66畝,原以農業為主,主種稻麥,兼植糖蔗。大部分土地因開發、建設征用后,村民多以務工為主,從事第三產業。
村內從事電子商務交易的企業有6家,從事農村小微加工業的家庭企業25家,村民出租房屋79幢,計出租房400多間。毗鄰工業區,促進了經濟發展,也使村民的收入來源多元化,年人均純收入超過了5萬元。
革命歷史 (紅色傳承)
1942年5月,義烏淪陷后,后張村人民群眾積極響應共產黨的號召,在共產黨員的帶領下,不畏強暴,奮起反抗。后張村建立了抗日自衛隊、農抗會、婦救會、兒童團等組織。抗日自衛隊(又稱聯絡站)由張發田(1938年入黨)、張啟佐、張金木、張發達、張發宗、張發樟、張發原、張發渭、張發喜、張發津等13人組成。自衛隊擔負傳遞情報,配合八大隊進行執勤、作戰等任務。
1943年秋天,村抗日自衛隊配合八大隊在張家伏擊日軍,參加僅筑路斗爭。1944年5月,自衛隊又參加配合塘西橋戰斗。主力八大隊來村宿營,自衛隊就負責布置在村莊四周、交通路口及各個山頭放暗哨,擔任外圍警戒,以保證部隊安全。根據斗爭需要,自衛隊隊員與八大隊戰士相互交流,有的經八大隊鍛煉后回村充實加強自衛隊力量,有的加入八大隊上前線戰斗。如張發源充實到八大隊后,又隨軍北上,參加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擔任志愿軍營教導員;張金木補充到義西區隊,張發津擔任八大隊分隊長等職務。自衛隊在葫蘆尖伏擊日本鬼子時,張發渭同兩個日軍搏斗時,勇敢拼命,身上被日軍刺進兩把刺刀后,仍堅持戰斗,最后壯烈犧牲。村婦救會在八大隊到村里時,就會幫助戰士們洗衣、燒飯、做軍鞋等,還掩護干部戰士養傷,其中就有 1 名八大隊的女干部在后張得到保護。解放戰爭時期,有張金木、張徑華等在解放軍里戰斗;抗美援朝時期,有張發葵、張金木、張發彩等參加了人民志愿軍,出國作戰;對越自衛反擊戰時,又有張祥峰、張其品等上了前線。后張村紅色基因代代傳承,為國家為人民作出了很大貢獻。
主要成果
后張村發揚革命傳統,重視黨的建設,黨支部帶領村民們團結奮斗,先后獲得過義亭鄉文明村、義烏市奔小康優秀黨支部、義烏市生態村、義烏市平安創建優秀小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義烏市創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集體嘉獎單位,連續10次獲得義亭鎮環境衛生競賽紅旗村等各項榮譽,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紅旗材“示范村”,黨支部重視美麗鄉村建設,舍得投入,村容整潔,環境優美。村建有470余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為村民提供各項服務。擁有110平方米的老年活動中心和150平方米的居家養老中心,老人們可以享受到村集體的關心和愛護。全體村民投保了人身意外險和重大疾病險。
2022年2月,該村完成了有機更新一期工程,20戶新房建成。第二期正有序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