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3-29 16:00
信息來源:義烏市革命老區促進會
訪問次數:
村落(社區)簡介
前屋村民委員會由前屋、樓下、西塘、采蓮塘、李宅、英村,和尚庵、俞村共8個自然村組成,有9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2035人,950戶,外來人口將近800人。村東臨佛堂鎮,北靠白塔塘,西臨上胡,南臨缸窯,有義低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
該村地處低崗黃土丘陵,土地肥沃,適宜種植稻、麥等糧食作物和甘蔗等經濟作物,有耕地1800多畝,水面500多畝。耕地是糧食生產功能區,基本上流轉給種糧大戶或蔬菜種植大戶經營;水面承包給養殖大戶經營,主要養魚、藕等水產品。村民大多數都外出務工、經商、辦廠,是主要收入來源。
革命歷史 (紅色傳承)
抗日戰爭時期,前屋村一帶就是抗日武裝八大隊的活動地區,村民們積極為抗日出力。出生于1921年10月的周權華,就是前屋人民的優秀代表。1939年夏天,以走村串巷為人剃頭的周權華,經過黨組織的教育和培養,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利用剃頭這個職業,為黨組織做地下工作。1942年,八大隊成立后,擔任偵察員,多次參加消滅日偽軍的戰斗,在潘村伏擊日寇中,與戰友們俘虜了4名日本鬼子。在塘西橋伏擊戰中,周權華機智勇敢,繳獲了日本軍官的大白馬一匹。隨部隊北撤后,戰斗勇敢,多次立功受獎,三次負傷,是二等乙級傷殘軍人,在部隊歷任偵察班長、排長、副連長等職務,轉業后,因身體健康原因回鄉務農。周權華同志為革命事業不怕犧牲,英勇奮斗,身殘志堅,深受村里父老鄉親的敬重。
陳斌,原名陳新元,生于1911年,畢業于黃埔軍校第15期。日寇侵華后,作為軍人的陳斌,一腔愛國情懷,力主抗戰到底,擁護國共合作,在其擔任營長,駐防青田期間,部隊紀律嚴明,深受當地老百姓愛戴。特別是日寇幾次進犯青田,陳斌率部擊退,在青田傳為美談。1942年5月17日,日寇調集大批兵力進攻青田,重重包圍了陳斌所部駐地湖邊鎮。強敵環伺,陳斌鎮定指揮,堅守了一天一夜。在保護30多名老百姓轉移時,被日寇攔截,陳斌沖在前頭,在擊斃敵人的同時,也被敵人的子彈打中,傷重身亡。30多名老百姓得以安全轉移。1985年,義烏市委統戰部為其親屬制作了“為國捐軀”牌匾,以紀念陳斌抗日的英勇壯舉,義烏日報上也發表了記者采寫的長篇文章《愛國者,人們永遠不忘記》,以表彰愛國者“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滿腔熱情和愛國愛民的情懷。
主要成果
前屋村建有居家養老中心,食堂伙食豐富,老年人都說好,也得到上級部門的認可。為使老年人安享晚年,村里組織成立老年協會已經多年,入會成員685人。老年協會內有老年活動中心、棋牌室、乒乓球、電視、報刊圖書閱覽等設施,深受老年人歡迎。村里建有文化禮堂,是村里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黨群服務中心,為村民辦事提供方便。
村里對道路硬化,四旁綠化、亮化,垃圾分類等都花費了大量資金,得到村民們的贊同。建有小公園,配備了多處健身器材,有燈光球場2個,使村民的文化體育活動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