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3-29 16:20
信息來源:義烏市革命老區促進會
訪問次數:
村落(社區)簡介
王阡村,位于義亭鎮政府駐地西偏北1. 5公里處,轄王阡一村、王阡二村、王阡三村、西楊村等4個自然村,50個村民小組,1887 戶,4682 人。地處丘陵,以塊狀分布,東鄰義烏工業區 (黃林山工業區),北與吳村接壤,西與王蓮塘為鄰,南與傅宅相接。有上佛路、稠義路等公路靠村而過,交通便利。耕地面積6500畝,農業以種植稻麥、甘蔗等為主。村民收入多元化,既有傳統的糧食種植,紅糖加工的收入,更多地還來自于經商、辦廠、務工、養殖等。全村辦有各類個體企業 100余家,主要生產襪子、膠帶、草帽、頭飾等產品。
王阡村是義烏有名的“紅糖之鄉”“草帽之鄉”。王阡村黨委下設5個黨支部,有共產黨員181人,村民代表81人。村內組織健全,運轉正常,發揮出各自的職能。
革命歷史 (紅色傳承)
王阡村是義烏抗日根據地的組成部分。1942年5月,日寇占領義烏后,中共義烏縣委一手抓發動群眾,一手抓武裝抗日,同時請賦閑在家的原國民黨義烏縣縣長吳山民下山,呼吁義烏人民共同抗日。由于吳山民在職時,積極發動群眾,信任共產黨員,使全縣的抗日救亡運動轟轟烈烈,深受老百姓擁護。在縣委的領導下,憑著吳山民的威望,抗日武裝發展很快。
第八大隊成立時,王阡村就有30多人參加,其中吳山民的親外甥,年僅15歲,也參加了八大隊。村人樓珍鑫,為人厚道、講義氣,在社會上享有一定威望。他參加八大隊后,組織上安排擔任稅收負責人,為抗日根據地籌集糧款,保障抗日隊伍的生活給養。由于樓珍鑫工作積極,以身作則,得到各方面的支持,義烏、金華等地的一些開明士紳,紛紛出錢出糧,捐獻槍支,支持抗日武裝。1943年8月,樓珍鑫在金華孝順籌款時,由于漢奸告密,不幸被日本侵略者抓捕,犧牲在抗日戰場上。樓琦福、樓樟棟等人參加八大隊后,不怕犧牲,作戰勇敢,都屢立戰功。抗戰勝利后,他們又投入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為建立新中國和保家衛國作出了很大貢獻。樓樟棟參加過著名的上甘嶺戰役,先后榮立過三等功三次、集體二等功一次。革命烈士李木弟,參加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在戰斗中于1944年4月,犧牲在諸暨,為抗戰取得勝利,流盡了最后一滴血。1944年入伍的樓理彬,擔任志愿軍某部指導員,1950年12月,犧牲在朝鮮。這些革命先輩的光輝事跡,是王阡村的寶貴財富,村里的文化禮堂里,進行全方位的宣傳,以教育后代。
主要成果
王阡村堅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的原則,發展集體經濟,改善公共服務,村民的生活品質得到了很大提升。全村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生活污水采用集中處理,雨污分流管網完整,村中環境整潔,無亂貼亂畫現象。古樹名木得到保護,綠化兼顧生態、經濟和景觀效果。村內有專人管理的公廁,定期進行衛生消毒,家庭衛生廁所普及超過了99%。有村衛生室2家,為村民提供基本醫療、健康宣教、社區保健等服務,村民的人身意外險和安康保險由村繳納。
村里還建有居家養老照料中心,實現農村基本養老服務。村民普遍享有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積極開展文體活動,建有文化禮堂,籃球場等場所,群眾參與度高。村建有便民服務機構,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民關心、參與村務管理與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