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3-30 08:58
信息來源:義烏市革命老區促進會
訪問次數:
村落(社區)簡介
赤岸二村位于義烏市南部,是赤岸鎮下轄的行政村,屬赤岸鎮鎮區共建委。交通便利,東鄰義武公路,右鄰華川南路,丹溪路貫穿其中。共336戶、785 人,其中黨員 45 人,村民代表 42人。村區域面積為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50畝,山地400畝,林地1100畝。
該村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川堂井、上井、葉琴法十八間民居、銅門廳磚碉樓等古建筑,別具特色。環境優美,村綠化覆蓋率高,道路整潔,美麗的丹溪廊道貫穿村內,供村民休閑娛樂。村有小作坊、小微企業15個,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來源為土地承包款等。
革命歷史 (紅色傳承)
赤岸二村是義烏的革命老區村,也是義南紅軍革命活動的區域范圍,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
《義烏市革命老區發展史》《義烏抗日戰爭史》載:1928年2月,赤岸魚曹頭村共產黨員朱金則在該村組織成立了一支由 18 位農民參加的魚曹頭革命軍。1930年10月,這支工農紅軍成立兩年之久后,遭圍剿瓦解。朱金則又于1931年在赤岸一帶成立了一支近百人的紅軍隊伍,進行革命活動,開展武裝斗爭,活動勢力主要在赤岸一帶,也影響到義南中心佛堂鎮。后紅軍朱有元和大金 (永康人) 被抓犧牲,被懸首于田心村和佛堂浮橋頭;朱昌棋被捕,被殺害于永康古山;馮漢銓被捕,則被殺于赤岸二村溪塍。馮漢銓就義地的赤岸二村,至今雖無留下印記,但義南紅軍英勇頑強、無堅不摧的精神卻長留義烏大地,光照人間。
史料還載:1938年3月,馮雪峰在赤岸鎮“朱十八派祠堂”,辦起了“義烏縣赤岸戰時中等學校補習班”,簡稱“赤岸補校”,以救助各地失學流亡學生。該祠堂就坐落于赤岸二村附近。馮雪峰任名譽校長,朱祖芬任校務主任,全校共有學生四五十人,分甲乙兩班,學生主要來自義烏,也有來自金華、東陽等鄰縣的。講課內容有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五次反“圍剿”、萬里長征、游擊戰術等。學校還請來青年宣傳員,教唱抗日歌曲。同時組織了宣傳隊,做些寫墻報、貼標語、上街宣傳的工作。“赤岸補校”抗日救國的宣傳,后引起有關方面的警覺,開辦了近半年被國民黨扼殺。
主要成果
赤岸二村一貫以創建文明和諧新農村為目標,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經濟,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著力解決民生問題,倡導文明新風,扎實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加快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目前赤岸二村以農業為主要產業,以微小企業、手工業為輔,推動村內經濟發展。
此外,村鄉賢、華川集團董事長馮潮興每年重陽節對該村60周歲以上老人現金慰問,平均每人600元。年底發放社員水電費每人800元。掛靠戶每人400元。村委會還與赤岸衛生院開展醫生下村活動,給村民免費體檢及各項咨詢,大大提升了廣大村民的幸福感。
2022年1月,該村被義烏市人民政府評為文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