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3-30 08:58
信息來源:義烏市革命老區促進會
訪問次數:
村落(社區)簡介
龍山村位于城西街道園區片區,屬于城西街道何里共建委。共有后陳、下吳、前陳、獨丘、峰山、上陳、水澗、里京、深塘塢 9 個自然村,分 11 個村民小組,共 717 戶、1464 人,其中黨員 64人、村民代表 80 人。村區域面積為 9 平方公里,耕地700畝,山林4000畝。
龍山村,民風淳樸,人心向上,艱苦創業,移居外地者人丁興旺,頗有建樹。鯉魚山人正義感強烈,對抗外敵,尋求真理,先輩們為革命曾經灑熱血、拋頭顱。龍山村人聰明好學,人才輩出,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聰明才智。該村沒有特色產生業主,村民以打工為主。
革命歷史 (紅色傳承)
龍山村鯉魚山自然村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是八大隊的游擊根據地,村民跟黨革命的信念強烈,有諸多可歌可泣的對敵斗爭故事。義烏黨史資料載:1942年12月間,剛組建時間不長的八大隊武裝,集中在鯉魚山,鬼子就集中三縣多路優勢兵力氣勢洶洶前來掃蕩。八大隊偵查到敵情,敵人從水澗方沿溪而來,就在鯉魚山安營扎寨,在熟悉環境的副大隊長季鴻業指揮下,巧妙地撤出險境,以化整為零的戰略戰術粉碎了敵人的進攻。
1944 年,季鴻業任地方民兵大隊長,鯉魚山建立民兵中隊,季敬坦任中隊長。在中共抗日武裝領導下,組織開展協助抗日工作,專遞情報,組織群眾,配合部隊作戰等等。陳明壯、季關成、季關土等人都是民兵骨干。1949 年農歷 2月,鯉魚山村人陳立文,任浙東游擊縱隊某部 (路北縣) 通信員,在路北縣大隊與敵203師戰斗中犧牲于浦江,追認為烈士。
是年,逢浦江潘宅集市日,前陳村人陳昆法與3位路北縣武工隊員,趁機襲擊,斃命國民黨浦江縣刑警隊隊長張鵬及其警衛2人,繳獲短槍2支,勝利撤回鯉魚山。
現鯉魚山村有季鴻業故居。季鴻業 (1912-1999),1935 年畢業于上海持志大學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學位,曾應聘在上海武陵中學任教。后與陳望道的女兒陳次蓮結婚。1943年5月擔任抗日武裝第八大隊附,同年8月改為抗日自衛總隊第三大隊任大隊長,直到 1945 年抗戰勝利。1948 年 12 月任路北縣政府縣長。該故居1946年建成,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積281平方米。結合古建筑歷史藝術價值保護利用,義烏將其列入2020年維修計劃,2021年完成維修。
主要成果
在各級政府的大力幫助下,從 2012年起,啟動異地奔小康工程開始,大部分村民參加了下山脫貧、異地奔小康工程,現有接近九成的村民住進龍山雅苑。廣大村民在出行、醫療保障、生活水平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與提高。
2019 年,村文化禮堂建成并投入使用,禮堂內有臺球桌、乒乓球桌等體育設施,創辦了圖書室、閱覽室、少年活動室等設施,豐富了廣大村民的文體生活;完善了黨群活動中心、黨員活動室等硬件配套設施。
目前,大多數 60周歲以上村民都已參保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或土地流轉農民養老保險,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的人員達到 98 %以上。村民安居樂業,衣食無憂,享受到了很多政策紅利。依托城西區域物流及電商業的快速發展,小區內部分村民房屋出租及行業就業的收入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