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3-30 09:26
信息來源:義烏市革命老區促進會
訪問次數:
村落(社區)簡介
南青口村規劃于鎮東共建委區域,鄰靠佛王線。共712戶、1505人,分18個生產小組,其中黨員60人,村民代表58人。村集體主要經濟來源為村資產租賃收入(大蓮塘水庫等),村民主要收入以外出務工或者務農為主。2021年人均收入20000元。
該村常年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2℃,最高氣溫7月份,日最高氣溫達42℃;最低氣溫1月份,日最低氣溫-5℃。4—5月份汛期,7—8月高溫干旱期。冬季主導風向為北風,夏季西南風,全年主導風北風。
革命歷史 (紅色傳承)
在革命戰爭平代,南青口紅色文化聞名遐邇。村文化禮堂記載:解放戰爭初期,該村參與剿匪的有王明蘭、王益昌、王益培、王圣炳等多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南青口人響應國家號召,以大無畏的精神奔赴朝鮮戰場,有王明通、王廷朝、王景孝、王金福等12人。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有:王柏春、金榮方、王益強等人。
南青口村烈士王圣杰,1950年參加革命,1954年5月犧牲于浙江南田海面。還有王益山、王益和、王天福,一生忠于黨的事業,任勞任怨,直至光榮離休。據統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南青口村投身軍營,報效祖國的有120多人,其中王恒福一家三代從軍,既是中華民族家國情懷的文化傳承,也是赤岸這片崇軍鄉土培育的血脈延續。
南青口村王晨暉同志,多次參加部隊組織演習,在演練中發揮出色;同時積極投身練兵備戰工作,圓滿完成上級下達的年度訓練任務。2021年度被評選為“四有”優秀軍官暨榮立三等功,在奉獻中永葆了軍人本色。
如今,南青口人集中力量推進鄉村振興,因政府建設需要,被征地3000余畝,奮力書寫著紅土圣地新時代的榮光。
主要成果
這些年,南青口全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其中配合建設村周邊的發展,打造“狀元故里廊道公園”。村內還有眾多清末民初的古民居古民宅,也在積極進行修繕與開發。
社會保障、公益事業方面,該村也有較快發展。村里每年統一給股份經濟合作社內成員繳納農村小額醫療保險;給村內 18-70周歲的村民繳納安康險;為村內村民繳納意外保險。每年一次的重陽節慰問 60歲以上老人,發放慰問金、慰問品。
在鎮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南青口經過全體干部群眾的配合,積極做好五水共治、垃圾分類、危舊房治理、文明創建等中心工作。村內組建了鑼鼓隊、舞蹈隊、旗袍隊,廣泛發動村民參與;還組織“迎水燈”、戲曲表演、送春聯等一系列活動,為村民送去歡樂,浸潤了大家的生活。同時,多次組織學生參觀狀元文化園,傳遞狀元文化;文化禮堂每逢傳統節日,都會挖掘地域的人文歷史,組織村志愿者、村內學生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并積極對接鎮街部門,凝聚發揚了鄉村新時代的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