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3-30 09:46
信息來源:義烏市革命老區促進會
訪問次數:
村落(社區)簡介
溪西村是赤岸鎮的北大門,位于鎮東共建委區域,金義東南線貫穿而過,通過赤佛路連接城區,擁有便利的交通網絡。該村共 207 戶,492 人,分 3 個生產小組,其中黨員 16人、村民代表33 人。山林面積 340 畝,耕地面積 80畝。村集體主要經濟來源為村消薄產業,村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2021年人均收入16000元。
據《朱氏大宗譜》載,朱氏祖先朱可興從蒲墟遷居,繁衍生息而成村落,后東陽黃田畈、佛堂、義亭、本鎮山口村等村民陸續遷入,形成朱、陳、成、蔣、傅、王等八姓,溪西村變得人丁興旺。
革命歷史 (紅色傳承)
溪西村是義烏革命老區村。抗戰時期,“義烏南區各鄉鎮聯防辦事處”(簡稱“南聯”)曾在這一帶頻繁活動,開展了幾次有一定規模的戰斗,狠狠打擊了日本侵略者。
《義烏抗日戰爭史》《佛堂紅色印記》載:1942年約6月上旬,義烏南區地方士紳傅亦僧、朱升銓、何蕓生等人,在佛堂成立了“南聯”,組織自衛武裝,維持地方治安,分中隊和突擊隊進行抗日活動。1943年1月29日深夜,“南聯”抗日隊伍配合國民黨第三戰區第32集團軍直屬突擊營,在赤岸鎮溪西橋頭埋設地雷,次日炸毀日軍從赤岸開出的一輛卡車,炸死敵軍4人。
由于溪西村落兩旁是佛堂、義亭來往赤岸的必經之處,日寇占領赤岸為據點后,村里這座石拱橋可通行汽車。這次橋頭爆炸敵卡車,引來了日寇的瘋狂報復。他們打死了2個村民,擄去1人,縱火焚燒了溪西村民房,全村僅剩一間踏碓屋(碾米房)。第二天,敵人又到溪西附近的巽村,燒毀民房40間,燒毀塘邊村民房50間,同時燒死村民1人。溪西橋頭爆炸敵卡車后,日軍在赤岸及附近搜捕抗日嫌疑分子20多人,刑訊逼供,慘不忍睹。但這次戰訊傳開,迅速轟動義烏大地,在義日寇的囂張氣焰受到嚴重打擊,百姓無不為之拍手稱快。此后“南聯”名聲遠揚,人心舞動。
主要成果
近些年,在國家政策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溪西村將521平方米的朱氏宗祠改建成文化禮堂,建立紅色網絡平臺,通過豐富高清全景和紅色故事視頻素材,開展紅色黨史學習教育,展現崇德尚賢的文化底蘊;為村民提供數字化浸入式學習環境和自主探索的手段,打造實體宣傳陣地,展示生動活潑的紅色文化,把紅色基因內容融入村民的精神生活。目前,來自全市各相關學校的師生前來參觀學習,成為紅色“社會實踐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村兩委還開展線下宣傳推廣,用紅色基因庫內容,傳承紅色基因,延續紅色血脈,推進鄉村振興。
今天的溪西村,順利實現了村莊美麗、集體富裕、百姓安康的初步目標。全村的茅草房被不斷改造成新樓房,小汽車也開進農家院。村民們崇德尚賢,鄰里和睦,傳承溪西家風。每逢節假日和周末,文化禮堂的活動豐富多彩,笑聲喧嘩。悅讀吧飄滿書香,文化禮堂內的好人榜,記錄了全村多年來的孝老愛親典范。其中,好媳婦吳淑琦因照顧婆婆曾被光榮地評為“浙江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