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3-30 10:06
信息來源:義烏市革命老區促進會
訪問次數:
村落(社區)簡介
雅治街村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千年古村落。古名野墅。該村距離赤岸鎮政府所在地6公里,距佛堂8公里,距義烏市區20公里。群山環抱,龍溪清泉環村而行,兩岸綠樹成蔭,風光秀麗,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享有“義烏后花園”之譽。
雅治街村有4個自然村,分24個村民小組,共1050戶,人口2128人,其中中共黨員89人。全村區域面積為3.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2088畝,山林面積4400畝。該村又是義烏市無公害農產品基地。2021年進行傳統村落保護微更新改造工作,已報批建房戶40余戶,集體主要經濟來源為村資產資源租賃收入為主。全村有工業企業個體戶46家,村民主要收入以外出務工為主。
革命歷史 (紅色傳承)
雅治街村紅色資源豐富,紅色印記遍布其間。且列傳英才,鄉賢志士數不勝數。
1942年5月義烏淪陷,不久,雅治街村環院被建日寇據點,村中修建炮樓1座(現已重建、為紅色宣傳之用)。1946年6月,義南地區抗日組織的“心臟” — —義烏南區鄉鎮聯防辦事處(簡稱“南聯”)成立,后被冠以“義烏縣國民兵團自衛軍第一大隊”。較短時間內,“南聯”占據雅治街村日寇據點。本村的自衛隊隊員朱順椿等都是這支武裝力量的成員,參加了殺漢奸、擒日寇、攻據點、炸敵軍大隊等活動。朱順椿于1950年4月犧牲,義烏縣政府授予其烈士稱號。
在抗美援朝中,雅治街村有朱成鵬、朱順能等8人赴朝參戰。朱子成、朱順銀在戰斗中犧牲,被授予烈士稱號。
此外,由該村俊彥朱獻文發起重修的朱氏宗祠 (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其祠內各展廳是該村文化禮堂的核心陣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系義烏市級文保單位。光緒末年,朝廷銳意廢除科舉弊端,興辦學堂以培養新型人才,朱獻文大力支持其老師壁齋先生籌集經費,建立起義烏創辦最早的小學之一“龍溪小學”,孕育滋養了一方鄉賢人杰。
據村文化禮堂載,各方名流有:南京 “五二0”愛國學生運動領導人朱成學,曾任《紅旗》雜志編輯部評論員、中宣部研究室主任;曾參加1980-1982年十二大黨章修改工作小組的朱成通,又名朱通,離職后聘任為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特邀研究員,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的編撰研究工作;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研究生班的朱順佑,著作有《邵力子傳》《胡愈之傳》《光復會群體思想研究》《中共黨史教學問題》等100余種。
主要成果
這些年,雅治街村結合千年古村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內涵,整合古月橋、朝陽水庫等旅游資源,深挖“歷史文化+”的各種可能性,探索“養居一體化”理念下的“鄉旅4.0模式”,形成主題片區、實現差異化鄉旅發展格局。2022年2月下旬,傳統村落改造項目開工,美麗鄉村建設品質進一步提升。在此之前,該村先后投資1600余萬,對村民居住環境、景觀綠化、路面硬化、污水處理、路燈亮化等工程進行建設,并投資500余萬元開展高標準農田改造、水渠的修建;投資800余萬元進行本村的龍溪改造工程;投資4000余萬元進行了古建筑修繕工程,村內水系及老街改造工程等;投資400余萬元完成了飲用水工程,投資80余萬元進行村居家養老照料中心建設。同時,雅治街村每年花費20余萬元,對全村村民進行人身意外保險和安康保險;投資260余萬元開展五水共治、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投資70余萬元進行了全村保潔、垃圾分類,兩定四分工作,制定了村民衛生公約,進一步改變了全村面貌。
雅治街村2021年人均收入31200元。這些年,該村先后被評為“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文化示范村”“浙江省衛生村”“金華市文明村”,入選為“全國傳統古村落”。他們還以文化禮堂作陣地,激勵下一代愛黨愛國愛鄉,文化禮堂有規劃,有安排的開展各項活動,發揮作用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