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3-30 11:10
信息來源:義烏市革命老區促進會
訪問次數:
村落(社區)簡介
何泮山村坐落在城西街道之南,村東是荷花街,村南是龍海路,村西緊靠城西街道脫貧下鄉居民集聚區,村北靠西城路和城西街道工業園區,屬城西街道園區片共建委,距義烏城區 10 公里。全村由 1 個自然村組成,分 8 個村民小組,共 650 余戶、1500 多人,其中黨員66人、村民代表 48人。村區域面積為 0.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 300畝、林地 790畝,水面61畝。
該村自2002年啟動舊改以來,至今已基本完成垂直房安置。全村有百余家小微企業,塑料袋的生產與加工初具規模。村民主要經濟來源為經商辦廠、房屋出租。
革命歷史 (紅色傳承)
何泮山村是義烏的革命老區村,東河抗日自衛隊曾在該村周邊一帶活動,與八大隊協同配合,打擊日寇,開展鋤奸反霸斗爭,保護了百姓生命財產安全。該村也有青壯年加入該隊伍,轉戰義烏、金華、浦江、蘭溪等地,經歷了突襲德勝巖、伏擊東河夜貓山等戰斗,最后參加了黨領導的第八大隊,走上了革命道路。
該村還有位國民黨抗戰人物叫何廷威,是革命歷史人物,現存有何泮山公墓,供人瞻仰。何廷威,字子儀,號百里,1901年出生于何泮山村。1924年畢業于浙江甲種農業專科學校 (杭州)。1927年8月畢業于黃埔軍校第五期政治科,畢業后一直在部隊。1938年至1942年先后在金華、溫州兩地專員公署任參謀長。1942年5月日寇南下,金華、義烏相繼淪陷,何廷威回義烏后與各抗日游擊隊部隊聯系,然后在義東組織“浙東行動司令部”任副司令 (見《義烏縣志》第426頁)。于同年10月病故,時年42歲。原第八大隊領導人吳山民立碑銘寫。
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該村參軍入伍人數眾多,為國捐軀的何春林被收錄 《義烏烈士英名錄》。他 1951年參加革命,解放軍某部副班長。1953年2月于寧波犧牲。
主要成果
在上級的關心支持下,經過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何泮山村近些年大力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步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文化禮堂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包括每月的文藝演出,多類型的培訓講座、展覽及賽事,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文化禮堂落地生根,不僅是文化地標,更是引領“美麗鄉村”建設的活的靈魂。村里建成了燈光球場,成立籃球隊。上級部門送醫下鄉、送戲下鄉、送書下鄉、普法下鄉,內容涵蓋提高村民防詐風險,極大浸潤了廣大村民的生活。
村里的公益事業也有較快發展,為失地農民保險,為村民醫療保險、意外保險,為全村婦女安排作健康婦檢和保險,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數。關心關愛老人生活,重大節日上門慰問,居家活動中心的開放運營,大大方便了老人就餐。
另外,村里為鼓勵學子讀書,設立了獎勵機制,每位考上義烏中學的學生,獎勵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