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3-30 14:21
信息來源:義烏市革命老區促進會
訪問次數:
村落(社區)簡介
擁軍社區成立于2010年12月,由下倉居委會(擁軍二區三區五區六區)、星火周村自然村(擁軍一區)、王前山、春盛小區、和聚園集聚區、北苑工業園二期(部分)、駐義場站部隊(包括春晗公寓)等組成,具體范圍:望道路—北苑路—經發大道—環城西路—擁軍路—望道路,總面積為2.01平方公里。
該社區黨委下屬9個小區支部,10個企業兩新支部,黨員287名。轄區內有義烏市交通局、駐義場站部隊、北苑派出所、北苑市場監管所、春華小學、新絲路幼兒園、和意電商園、商城創業園等機關企事業單位。轄區48家宗地企業,中小企業約1100家。常住居民人口約6136人,外來建設者約16500人。
革命歷史 (紅色傳承)
擁軍社區有著悠久的黨史和革命史。義烏黨史第一卷載:1927年12月,王前山自然村就建立起黨的組織,燃起革命的烈火。該支部是繼前洪、柳村、山口傅(清溪)之后,義烏最早成立、隸屬中共浙江省委(后是浙西特委、義烏縣委)領導的5個基層黨支部之一,黃昌梧任書記。后縣委決定在柳村成立中共西北區區委,下轄柳村、山口傅(清溪)、王前山、畈東等9個黨支部。廣大貧苦農民有了黨組織和農民協會的撐腰,開始與地主、土豪、劣紳為代表的鄉村封建勢力,進行面對面的斗爭。
1931年3月,隨著義烏縣委解體,該支部黨的地下工作自然停止。但黨領導下的轟轟烈烈的革命斗爭卻從未停止過。
主要成果
近年來,擁軍社區堅持黨建統領、志愿服務為主線,匯聚“紅色力量”,筑牢“紅色堡壘”,發動“紅色引擎”,激活“紅色細胞”,圍繞黨群共建、鄰里共治、全民共享等方面謀篇布局,打造“四合 (和) 五樂”工作方法,組建“1+5+48”志愿者服務隊,常態化開展10多項民生品牌服務,實現“兩應”工作目標,著力打造“和樂擁軍”社區品牌。
1、“四合(和)”共治,搭建黨群“連心橋”,共繪黨群“同心圓”。包括:黨群合(和)治、軍民合(和)治、鄰里合(和)治、社企合(和)治。
2、“五樂”同享,內容包括:樂善 — —鄰里服務集市、樂學 — —居民教育學堂、樂學 — —居民教育學堂、樂居 — —宜居安心家園、樂業 — —雙創服務搖籃、樂老—健康養老樂園。如建立居家養老中心,社區為70歲以上老年人實現一人一檔智慧健康管理,打造健康社區。已成立老年太極隊、舞蹈隊、鑼鼓隊等老年藝術隊伍,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開展精神撫慰與陪伴,滿足老年人多層次的服務需求,幫助他們安享晚年。2022年共開展長者服務活動25場,服務人次達1500余人次。
“四合(和)五樂”工作法和各項措施,為打造未來社區提供有力支撐和奠定基礎。下一步提升的“四合 (和) 五樂”工作法,將進一步激發居民自治活力,提升基層群眾自治能力,讓社區居民收獲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