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82355345411A/2024-576779
關于印發《義烏市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推進和美鄉村三大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
中共義烏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義烏市農業農村局 義烏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024-11-29
主動公開
有效
發布時間:2024-11-29 10:47
訪問次數:
字體大小:大 中 小
為持續推動“千萬工程”再深化再提升,打造和美鄉村義烏樣板金名片,根據《浙江省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推進和美鄉村三大行動指導意見(2024-2027年)》《金華市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推進和美鄉村三大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7年)》,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打造典范、再造輝煌”為目標,充分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緊密結合省級未來鄉村、歷史文化重點村等建設提升,有序實施農房改造、管線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動,加快“千村引領、萬村振興、全域共富、城鄉和美”新畫卷在義烏落地見效,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和階段性成果。堅持規劃引領、統籌推進,加強國土空間規劃和“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有效銜接;堅持標準引領、規范管理,加強設計、施工、運維和管理全過程標準化、規范化;堅持分類施策、點面結合,把握各鎮(街道)鄉村發展水平的差異性,重點先行、以點帶面、有序推進;堅持政府引導、多元投入,完善政策引導和激勵,調動農民群眾積極性,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堅持分工負責、協作配合,加強部門協同,形成分工合作、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圍。
二、扎實推進農房改造
聚焦農民群眾住房改善需求,以農民住上“好房子”為目標,推進自住房微改精提、古民居修繕保護、危舊房拆改搬遷、閑置房盤活利用“四宅共改”,全面彰顯浙派特色風貌。
(一)自住房微改精提。聚焦農民自住房屋,鼓勵村民自建住房“微改造、精提升”。清理違搭違建,改造屋頂立面,優化使用空間,改善衛生條件,實施節能改造,添置智能家具,打造特色庭院。分步推進農房集中連片改造,采取村集體統一組織實施或者統一設計、自主改造等多種方式,改善整村居住條件和鄉村風貌。
(二)古民居修繕保護。堅持價值保護、活化利用,有序推進歷史文化(傳統)村落等集中連片保護利用。通過修繕改造的方式修復傳統風貌、改善使用功能,適應現代生活需求。加強以用促保,拓展鄰里中心、共富工坊、農產品展示館、圖書館、鄉村數智生活館等公共空間,促進傳統特色產業和文旅、電商等產業發展。
(三)危舊房拆改搬遷。全面落實所有權人、使用人主體責任,解危前嚴格依法依規實施管控,有針對性采取維修加固、拆除重建等工程措施實施解危改造。鼓勵村集體通過統一建設保障性住房、置換閑置危房和宅基地等方式推動危房批量解危。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全過程管理,建立改造“一戶一檔”,加強農房安全常態化網格巡查。
(四)閑置房盤活利用。總結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盤活改革經驗,結合國家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的村莊整治任務,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為目標,采用自營出租、合作入股和綜合開發等模式和途徑加強盤活利用,實現農村資產激活、鄉村業態興旺、農民收入增加。
三、有序實施管線序化
以農村重點區域、主要出入口和節點路口、住房集聚區等為重點,以清廢桿、清廢線、多桿合一、多箱合一“兩清兩合”為整治內容,全面推進農村管線序化。
(一)分類分責。全面摸清農村管線基礎狀況,厘清各類管線的產權歸屬和日常維護管理責任。強電桿線和弱電桿線實施嚴格分離,不得共享線路、管道和設備。原則上強電桿線上不得架設、掛靠弱電線纜,強弱電桿線應有清晰的名稱、電壓、用途標識標注。國防、部隊桿線原則上與其他運營單位桿線不共建共享,光纜必須單獨架設,確需整治原則上按有關要求向國防、部隊做好報批工作。建立屬地與企業協作配合、有關企業共建共管的管線建設管理機制,加強新增管線管控和違法建設查處,保障管線序化持久有效。
(二)清桿清線。列入整治的鄉村及沿線,要全面實施清廢桿、清廢線。全面清理拆除已廢棄的水泥桿、木桿,對于已經歪斜或存在安全隱患的桿進行加固、扶正、增補拉線,確保安全牢固。嚴格規范入戶纜線架設,沿墻敷設入戶纜線保持橫平豎直,優化入戶線路,有條件的選擇戶線套管和加裝線槽,盡量減少“盤留”線纜,確保美觀大方。
(三)合桿合箱。圍繞鄉村道路沿線、集中居住區和農田片區等,開展多桿合一、多箱合一的整治方式。多桿合一要結合多電纜數量、區域負荷和標準規范,合并后弱電桿架設四條吊線,各通信運營商獨享一條吊線,自上而下依次為廣電、聯通、電信、移動。堅持共建共享,對年久破損、標識不清、多箱并存的弱電箱體,統一拆除并更換多合一箱體。
(四)管線埋地。圍繞鄉村重要出入口、主干道和重要節點區域,因地制宜實施線纜入地整治。入地管道位置宜在道路兩側或綠化帶內,在分支、轉彎、穿越道路兩側以及直線段間隔一定距離處設置檢查井,便于后期檢修維護,管道引入引出位置要設置標識牌。入地管道容量可適度超前,滿足各運營商以及未來通信網絡發展需求。
四、大力開展村道提升
聚焦省級未來鄉村、歷史文化重點村等,實施農村道路全面硬化、主干黑化、沿線彩化、節點亮化、配套優化“五化提標”,實現村內“戶戶通”、片區“村村聯”。
(一)全面硬化提標。圍繞村內道路“雨天不踩泥、晴天不起土”的目標,打通斷頭路、瓶頸路,加快推進村內道路符合消防急救要求,實現硬質化道路村莊全覆蓋。硬化重點圍繞農村支路和巷路,結合當地材料或生態型天然材料,達到耐久性好、平整度高、抗滑性優等要求。
(二)主干黑化提標。加強村內主干道與通村公路有效銜接,采用鋪設瀝青混凝土(黑色)方式提升建設標準,有條件建成單幅雙車道,達到環保、防塵、降噪、方便修補和行車舒適的實用效果。建立健全村內道路長效養護管理機制,逐步形成“有標準、有制度、有經費、有村民參與”的村內道路養護管理模式。
(三)沿線彩化提標。加強“四好農村路”路域環境常態化治理向鄉村道路延伸,將鄉村道路周邊環境整治與建設生態廊道、健康步道、“一村萬樹”、和美庭院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優先選擇體現鄉土特色的果樹、蔬菜、花卉和綠植,打造層次分明、結構合理、視覺美觀、與當地自然風光相協調的沿路彩色生態景觀帶。
(四)節點亮化提標。合理規劃鄉村照明整體方案,營造明亮的生活通行環境,提升村民出行安全感和舒適感。科學選擇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節能環保、維修方便的設施設備,積極推廣清潔環保的太陽能蓄能燈。適當打造夜景燈光,滿足發展夜經濟、村民晚鍛煉等需求。
(五)配套優化提標。加快建設智慧停車場、充電樁、道路監控等基礎設施配備,補齊標線標識標牌。公共停車場要引導配備智能收費系統,鼓勵探索“一場多用”共享模式。重點區域配備充換電及安全監控等設施設備,實現和美鄉村先行片區充電設施“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