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2-24 16:32
訪問次數:
字體大小: 大 中 小
12月24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于浙江省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浙江省義烏市深化國際貿易綜合改革有關情況。
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軍,省商務廳副廳長陳志成,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顧文海,杭州海關副關長孫向陽,金華市委常委、義烏市委書記王健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省委宣傳部部務委員、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言人駱莉莉主持發布會。新華社、人民網、浙江日報等數十家新聞媒體參加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上,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軍介紹浙江省義烏市深化國際貿易綜合改革有關背景情況和《浙江省義烏市深化國際貿易綜合改革總體方案》主要內容。李軍介紹,早在2011年,義烏承擔了國家綜合改革試點任務,主題是國際貿易。通過十多年改革實踐,創設了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在全國22個省39個市場復制推廣,“義新歐”中歐班列、義甬舟開放大通道通達1000多個境外城市,帶動210萬中小微企業發展、3200萬勞動力就業,為廣大中小微主體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搭建了共享平臺。得益于改革,義烏也快速發展成為一個常住人口近200萬的II型大城市,出口規模從全國的1‰提高到1/50,快遞業務量10年翻了近30倍,占全國1/12。
李軍說,深化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是繼建設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之后,國家交給浙江的又一項光榮使命,也是浙江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高能級開放強省的重點平臺。《總體方案》內容豐富、舉措扎實,提出了深化市場采購貿易改革、加快內外貿一體化改革、完善現代商貿物流體系、完善要素市場制度和規則、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等5個方面改革任務97項具體改革舉措,重點包括“七個先行、兩大支撐”。
“七個先行”
完善市場采購貿易方式
核心是,適應交易即時化、訂單碎片化、物流包裹化等國際貿易新趨勢,將數字化技術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資等貿易供應鏈監管與服務的各個環節,為中小微主體降本增效。具體包括,開展貿易企業信用分類分級管理;實施市場采購組貨人制度,把組織貨物拼箱、運輸的貿易綜合服務商這個關鍵主體納入屬地管理,實現貿易全流程可溯;優化“先查驗后裝運”監管模式,在裝箱前完成海關查驗,解決整柜集裝箱掏箱難、查驗找貨難、重新裝運難等問題。
推動進口貿易創新發展
通過建立進口消費品正面清單管理制度,優化清單內商品通關流程,形成既有利于擴大進口又能確保風險可控的進口新模式。具體包括清單內商品全流程溯源監管、強制性產品認證實驗室建設、第三方檢測結果采信試點等。
提升貿易平臺功能
重點是兩個平臺,第一個是綜合保稅區,核心是實現兩個聯動,一是保稅區與海外倉的聯動,讓商品在境內外分撥存儲更加靈活高效;二是保稅區與商品市場、鐵路場站、航空口岸等聯動,提升保稅商品區內外流轉效率。第二個是建設以“全球數貿中心”為標志的第六代義烏小商品市場,著力提升全程物流履約能力,推動“義支付”第三方支付平臺更好服務市場收付款,打造面向新生代青年創業群體的數字貿易服務生態。
推動完善跨境電商規則
更好體現中小企業、平臺各方意愿和利益,在數據流動、商品溯源、電子簽名、爭端解決、知識產權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加快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國際規則標準相融相通。
加強內外貿一體化標準建設
建立小商品國際化標準體系,推動“標準進市場”,加快從對標、到對接互認、再到主動引領,以標準“走出去”帶動產品“走出去”。爭取開展國家小商品標準制度型開放試點,每年發布一批小商品國際標準。
創新支持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
進一步放大“義新歐”中歐班列開行線路多、貨源支撐強、運輸時效快等優勢,提升中歐班列區域集結能力,深化鐵路運單物權化改革,創新“全程時刻表”服務體系,實現固定車次、固定線路、固定班期運行,提高貨物集散服務效率。
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合作
深化與寧波舟山港一體化發展,拓展直連直通的國際海運航線,推進“絲路海運”建設。織密歐亞國際公路運輸網絡,加強“一帶一路”沿線交流合作。
“兩大支撐”
要素支撐
推動資本、土地、人才、數據等更好支撐貿易轉型、產業升級、城市功能提升。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深化外國人投資興業便利化改革,加強中小商戶合規經營保護,優化“市場+商戶”抱團出海服務,全力打造“服務最優、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一流營商環境。
金華市委常委、義烏市委書記王健就義烏將如何抓好新一輪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落地,改革給廣大市場經營主體特別是中小企業帶來的紅利,以及“義新歐”中歐班列下一步的謀劃部署回答記者問。王健說,上一輪改革,義烏以小商品撬動全球大市場、以小企業帶動產業大集群、以小體量激活區域協同大發展,主要成效可以用“1、2、3”三組數字來分享。
“1”是創設一種貿易新方式。首創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幫助中小微企業低門檻低成本參與國際貿易,成為國家外貿穩增長重要舉措。
“2”是開拓義新歐、義甬舟兩大開放通道。陸上,“義新歐”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早期成果。海上,打造寧波舟山港“第六港區”,貫通連接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場與全球吞吐量第一大港的出海通道。
“3”是搭建國內、國際和線上“三張網”。國內,與20多個省份的產業集群耦合。國際,與2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關系。線上,電商等新業態主體超65萬、約占全省1/3,全市各類市場經營主體總量突破115萬。
下步,我們將建立“改革+項目+平臺”一體協同推進機制,滾動接續推進改革落地見效,奮力攻堅、久久為功做好深化國貿改革各項工作,扛起“為國家試制度、為開放建平臺、為地方謀發展”使命。當下著力破解五個方面難題,努力將更多改革成果轉化為企業的獲得感和發展紅利。
著力破解五個方面難題
著力破解開展日用消費品進口難度較大的問題
全力實施進口日用消費品正面清單。前期,以商城集團作為唯一試點企業,即將落地商品的進口正面清單首單業務,以此為突破,加快進口貿易發展,力爭2025年全市進口規模達1000億,到2030年突破3000億。
著力破解出口企業貿易數字化能力不足的問題
我們將聚焦采購組貨、履約結算等貿易全鏈路,推動“關匯稅、運倉融”數字集成賦能,讓小企業也能做跨國的大生意。
著力破解物流通道韌性不足、成本較高的問題
我們將著力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打造陸海空郵“四位一體”物流體系,加快搭建國內倉、海外倉、國際物流專線“兩倉一線”,幫助中小企業提升物流領域的話語權、議價權。
著力破解貿易結算不暢、效率不高的問題
我們將以“義支付”為平臺,優化跨境人民幣與外匯服務,提供合規、安全、高效的跨境支付解決方案,有序探索數字人民幣在跨境貿易領域的試點,為貿易出海保駕護航。力爭2025年“義支付”跨境支付交易規模達50億美元,2026年突破100億美元。
著力破解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空間不夠的問題
充分調動廣大市場經營主體參與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讓各種新業態新模式在義烏都能茁壯成長,各類企業都能在義烏成就創業創富夢想。
就“義新歐”中歐班列的謀劃部署,王健表示,2014年,義烏—馬德里班列首發。十年來,中歐班列已成為金華內陸開放的重要通道和承載義烏國貿改革的重要平臺。下一步,我們將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緊扣大規模“硬建設”和高水平“軟建設”兩大任務,重點抓好四個方面工作。
打造集結平臺
通過強化項目支撐、提速平臺融合、壯大多式聯運,加快形成“干支結合、樞紐集散”的高效集疏運體系,推動中歐班列開行由“點對點”向“樞紐對樞紐”轉變。重點加快推進金華鐵路樞紐擴容改造工程、楊梅塘鐵路貨運中心、蘇溪集裝箱辦理站、雅畈編組站等重大項目建設,力爭到2027年中歐班列發運能力達到10600列、90萬標箱。
拓展集散通道
提升國內集貨能力,加快與長三角及周邊主要貨源地、物流樞紐、聯運中心融合發展,依托現代流通體系拓展采購及市場營銷網絡,實現產供銷高效銜接。提升國外分撥能力,加快境外物流設施布局組網,建立共建共享海外倉機制,完善出口分撥、進口集拼功能。大力拓展多元國際通道,積極參與跨里海、黑海國際運輸走廊建設,加快織密國際干線運輸網絡。
發揮集聚功能
加快產業、業態、要素集聚,帶動產業結構優化、貿易規模擴大、城市能級提升,推動“港產城貿數”融合發展和先進生產力布局,打造物流、科技、金融、人才等要素匯聚的綜合樞紐。加大“班列+產業”“班列+現代商貿”“班列+跨境電商”融合力度,加大世界500強等優質企業招引力度,深化“兩國雙園”項目合作。
放大集成效應
突出市場化、便捷化、共享化,集成改革創新,賦能降本增效。激活民營企業主導、國有企業參與的疊加優勢,真正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提升班列競爭力和穩定性。用足用好陸路啟運港退稅政策,推動鐵路運單物權化改革提質拓面,深化“先查驗后裝運”監管模式,努力打造服務最優、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全國樣本班列。
會上,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杭州海關還就新一輪改革的不同之處、義烏進口貿易創新發展、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迭代升級、檢測認證便利化服務、內外貿一體化標準建設、支持推動跨境電商發展、增強綜合保稅區的發展活力和競爭力等內容回答了記者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