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2-06 08:33
訪問次數:
字體大小: 大 中 小
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大會議案2件、代表建議442件。會后,在市人大常委會的精心指導和各位代表的大力支持下,經各承辦單位共同努力,會議議案和代表建議已全部辦復。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一、大會議案辦理情況
(一)《關于加快全球數貿中心建設,加速向“第六代市場”躍升的議案》辦理情況
市政府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三個“一號工程”工作要求,將新發展理念、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全球數貿中心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落實,打造引領全球貿易風尚的新一代市場。一是項目規劃全球引領。全球數貿中心是我市第六代市場核心標志項目,按照時尚化、國際化、現代化、數字化、低碳化目標,圍繞新貿易、新地標、新市場三條主線,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服務貿易、產業培育、創新創意、活力商務、進口百貨、品牌選品六大功能板塊,為新主體、新行業、新模式、新業態提供更優承載空間。二是數字轉型全鏈深化。迭代升級Chinagoods數字貿易綜合服務平臺,推動交易、履約、監管、金融等商品貿易服務全鏈條數字化提升。加快數字貿易配套項目建設,國際數字物流市場、跨境電商產業園(首期)、跨境電商物流園正在加緊施工。深化實體市場數字化場景應用,推進萬兆光纖、5G網絡、物聯網、跨境訪問等基礎信息網絡建設,構建經營戶和采購商畫像、市場信用、商品數字化支撐體系,打造具有行業細分特質的交互場景,實現數字管理、數字服務、數字創新等模塊應用。目前,數字市場駕駛艙、數字人等部分場景已在國際商貿城二區東先行先試。三是主體招引全面推進。“世界義烏人大會”期間召開全球招商發布會,目前已累計對接546家意向入駐主體。開展全行業、全市域寫字樓調研,謀劃行業一體化布局,集聚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旨在打造“我的上下樓就是我的上下游,以及隔壁那棟樓”的行業集聚生態圈。打造全球品牌形象,開展全渠道征集,招募全球品牌推薦官,項目銷售展廳已正式對外開放。四是數字貿易全力發展。探索新型貿易規則,充分發揮國貿改革試點、自貿試驗區等優勢,加快“1039+9610”跨境電商合規改革,培育做大“市場采購+跨境電商”集拼出口、保稅進口等新業態,支持傳統貿易商向供應鏈集成服務商轉型;拓展數字貿易平臺,整合義烏市場“組貨”優勢與平臺“銷貨”優勢,加強與阿里、京東、百度等頭部平臺合作,打造一批義烏產業“數字集群”發展項目,迭代放大小商品貿易樞紐優勢;全面推進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聚焦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發布《義烏市優化營商環境十條》,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樣板城市。五是項目建設全速拼搶。強化資源要素保障,搶時間、拼進度、抓落實,加快項目建設。截至目前,全球數貿中心一期工程主體已結頂,二期工程已完成地下室結構工程量超50%,超高層已開工建設。
下一步,市政府將加強項目統籌調度,協同開展項目招引、項目建設、政策制定、宣傳推介等各項工作,加快構建“自由貿易規則+數字化貿易+貿易基礎設施+主體和貨物+政府服務”的數字市場體系和“獨立站展示交易+Tiktok直播引流+海外倉物流配送”的數字貿易服務體系,打造數字市場商貿新模式,形成數字市場貿易生態圈,進一步釋放全球數貿中心發展潛能。
(二)《關于高水平建設國際樞紐港,奮力打造內陸開放樣板的議案》辦理情況
義烏(蘇溪)國際樞紐港是我省義甬舟開放大通道的西延重要項目,已列入國務院關于優化運輸組織方案。市政府全面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集中力量、集聚資源、集成政策,加快推動國際樞紐港項目落地落實,奮力打造內陸開放樣板。一是國際樞紐港建設穩步推進。金甬鐵路蘇溪集裝箱辦理站作為義烏(蘇溪)國際樞紐港一期工程,主要承擔我市與寧波之間的進出口海鐵聯運業務,配套建設鐵路裝卸作業區、集裝箱堆場區、海關監管區、集卡停放區、場站辦公區等區域,投資約27.67億元,已列入省擴大有效投資“千項萬億”工程重大項目,2023年完成土地摘牌,其中先行段已基本完工。二是義新歐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建設持續加力。拓寬義新歐開放大通道,提升鐵路口岸能級,建成投用二期監管區。推動“義新歐”中歐班列提質增效,2023年共計開行班列1580列,開行規模穩居全國第一方陣。揭牌投用德國杜伊斯堡集散中心,開通義烏-格魯吉亞“鐵海鐵”南向新線路,成功雙向對開義烏-馬德里“中西建交紀念號”。拓寬義甬舟開放大通道,推動海鐵聯運持續發展,新增2家船公司常態化開行“周班列”,開行義烏-寧波舟山港海洋網聯船務(ONE)西亞線路全程提單專列,落地陸路啟運港退稅試點。拓寬“空中絲綢之路”,成立義烏陸港航空貨運有限公司,國際郵件互換局完成搬遷,開工建設新型多功能國際貨站。常態化開行大阪航線,復飛馬尼拉航線,開通義烏-鄂州全貨機航線。深化改革成效,“義新歐”中歐班列多式聯運模式創新等6項改革入選浙江自貿試驗區省級制度創新案例;鐵路多式聯運提單物權化改革等8項工作列入浙江自貿試驗區標志性成果。三是試驗區自貿區開放大平臺建設有序鋪開。市場貿易更加自由便利,全國首創“先查驗后裝運”監管模式,通關效率提高26%,人工成本減少10%;投資更加自由便利,上線商事智能登記系統,實現商事主體全周期全類型智能登記,市場主體清退“一件事”系統獲全省推廣;貨物運輸更加自由便利,落地歐亞國際卡車集拼運輸中心,途中無查驗、倉到倉直達,創新義甬舟海鐵聯運全程物流模式;資金結算更加自由便利,落地全省首個境外個人境內移動支付示范場景,數字人民幣累計交易數超500萬筆,正式發布“義支付”品牌,支持21種國際主流幣種收款,國內支付業務交易額超500億元;人員往來更加自由便利,推進浙里移民系統建設,與外籍商友卡系統、外國人信用信息系統、“采購寶”貿易平臺等實現數據互通,建設線上移民事務服務中心,實現服務和管理流程閉環,落地國際互聯網交流訪問便利化試點,支持企業安全便捷訪問國際網絡平臺拓展海外業務。四是走出去引進來開放網絡越織越密。聚焦“走出去”,實施市場品牌出海、“萬企拓市場”行動,2023年共組織28個團,1832家外貿企業出境外拓市場;聚焦“引進來”,實施“全球貿易商”招引行動,開展萬名國際采購商義烏行活動,全年外商入境超36.86萬人次,市場日均客流量超20萬人次;聚焦“拓市場”,積極拓展境外貿易網絡,創新“海外倉+”模式,累計布局210個“義烏系”海外倉,覆蓋50個國家。打造境外采購商服務中心平臺,指導印度、沙特、巴基斯坦采購商服務中心舉辦國別化貿易推介活動,幫助企業塑造服務品牌。
下一步,市政府將持續推進義新歐義甬舟開放大通道、試驗區自貿區開放大平臺、走出去引進來開放大網絡建設,實現寧波舟山港與義烏陸港間的快速轉運,推動全程運輸服務(CCA)向內陸腹地延伸,實現“港務、船務、關務、信息、管理”一體化,打造浙中地區真正具有“始發港”“目的港”功能的內陸國際樞紐港。
二、代表建議辦理情況
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442件代表建議交由85家承辦單位辦理,已全部完成辦復工作,辦理答復滿意率為99.1%。辦理工作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
(一)強化組織領導,以更高政治站位推動落實擔當。市政府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抓辦理,把高質量辦理代表們的“金點子”變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市政府領辦領導親自抓辦理,深入基層調研、研究辦理方案、審定辦理復函、召開辦理座談會,確保辦實辦好。葉幫銳市長帶頭領辦重點建議,如陳根榮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快雙江湖建設推動城市能級提升的建議”,2023年每月通過“現場督導+會議調度”方式強統籌、強推進、強督導,真抓實干,克難攻堅,奮力推進雙江湖新區建設邁上新臺階。突出“精”字。深化新區規劃提升工作,完成概念規劃及城市設計方案,形成獲獎成果展示及宣傳,今年3月底前將深化完善方案,形成最終稿后報市政府集體審議。突出“快”字。提速項目建設,全面掀起大干快上熱潮。截至目前,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7.15億元,蓄水區累計開挖1025萬m3,形成湖面157萬㎡;雙江湖環湖綠化景觀示范段完工;云黃山健康步道正在加速建設,其中連接雙林寺和云黃寺示范段將于今年春節前完工,免費向市民開放。突出“暢”字。加速路網建設,進一步強化互聯互通。涉杭溫高鐵下穿隧道工程已基本完工,甬金高速改擴建工程已開工建設,香溪路下穿工程、富港大道及富港大橋項目今年將開工建設。突出“創”字。強化創新策源,全力打造浙中科創高地。加快現代科技學院二期、浙大“一帶一路”國際醫學院建設,推進省機電技師學院遷建項目落地。打造一批高等級科創平臺,全力支持復旦大學義烏研究院申報省重點實驗室、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支持浙大國際健康醫學研究院申報省重點實驗室。著力統籌好資金、土地等要素“一本賬”,確保頂格保障,全面推動雙江湖新區開發建設起勢成勢,努力讓“雙江湖的每一天都呈現新面貌”。
(二)強化流程規范,以更細標準要求推動高質量辦理。堅持“高效辦理,質量第一”原則,按照“分辦高質量、辦理高質量、答復高質量”的工作要求,在精、細、準上下功夫,扎實做好每一條建議的辦理和答復工作。一是及時分辦交辦。變“關門分辦”為“開門分辦”,市“兩會”期間駐會參與建議的預審核和預分辦工作,對部分復雜承辦件充分聽取人大代表工委、提出代表、職能部門意見,協商確定主辦、會辦單位,較往年提前20天完成交辦和辦理。會同人大辦、督考辦制定、發布辦理須知,明確辦理標準,提升規范化辦復水平。二是及時督辦提醒。會同人大辦優化完善代表議案建議網上辦理系統,建立市領導領銜督辦、市府辦分線科室對口督辦、市府辦督查科和人大代表工委聯合督辦的“三督辦”機制,采用線上線下同步督辦的方式切實把好辦理方案制定、面商溝通、征求意見、正式答復“四道關”,確保辦理進度和質量。三是及時公開提質。辦理過程中,在義烏商報開設“代表建議在辦理”專欄,晾曬辦理過程中的典型做法和成效;辦理工作結束后,第一時間通過市政府門戶網站向全社會公開辦理結果,積極回應人大代表、群眾關切,倒逼各承辦單位以嚴實的作風抓辦理,確保經得起社會各界檢驗。
(三)強化溝通交流,以更大發展格局凝聚發展共識。市政府完善機制、搭建平臺、暢通渠道,充分發揮代表在民主決策、聯系群眾、強化監督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同向發力、同頻共振、同題共答的良好氛圍。一是堅持與代表的常態化溝通機制。始終堅持邀請代表列席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會議,參加專題調研、視察檢查、日常監督等活動。積極參與助推數字經濟創新提質等“代表問政面對面”活動,組織機關干部走進代表聯絡站,突出“用心聯、用情聯、用事聯”,密切政府與代表間的溝通聯系、交流互動。二是建立與代表的面商面詢機制。各承辦單位注重與代表真誠溝通,綜合運用視頻電話征詢、上門面詢、座談面商、現場調研等方式達成辦理共識。對代表建議分類提出解決方案,能辦的馬上辦,長期工作分階段辦,限于現實條件和客觀因素暫時無法完成的爭取理解和支持。三是暢通與代表的日常信息交流機制。加強與代表的日常交流,第一時間辦理回應代表在日常工作中收集的建議、問題和民生關切等,做到件件有落實、件件有答復。
(四)強化實干爭先,以更優工作作風提升辦理成效。市政府始終把代表建議辦理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全力推動代表建議轉化為具體的政策舉措,爭取辦理一件建議,解決一類問題,推動一項工作。一是改革創新,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樣板城市。如吳光東代表提出的“關于實施營商環境一號工程,推動義烏營商環境再升級的建議”,市政府聚焦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以經營主體為中心、市場需求為導向,深入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創新謀劃公告聲明“一件事一次辦”、改革觀察員、貿易數字化等一批改革味濃、覆蓋面廣、成效突出的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舉措。貿易數字化改革獲中央改革辦《改革信息交流》刊發,“i人才”做法在國辦電子政務辦工作簡報刊發,“改革觀察員”案例在《省深入實施“八八戰略”強力推進創新深化改革攻堅開放提升工作簡報》刊發。二是敢于破題,推動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如馮永紅代表提出的“關于提高招商引資企業土地利用率的建議”,市政府成功探索“零增地”招商模式,并將其作為招商引資的重要突破口,向改革要動力,化存量為增量,摒棄“地毯式”用地觀念,實現土地提質、招商引資和產業轉型融合共進,成功招引愛旭30GW光伏組件、吉利MGE產業化項目、吉利高端新能源車項目、高樂2GWh電池4個10億元以上“零增地”項目(其中愛旭項目投資106億元、吉利高端新能源車項目投資103億元),節約用地超2000畝,實現“增資增效不增地”的最優效果。三是傾情為民,扎實推進公共服務提質優享。如蔣洪秋代表提出的“關于提升山區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建議”,市政府將“在37個偏遠山區試點開展巡回醫療服務”納入十大民生實事,中心醫院、中醫醫院等市屬醫院專科醫生利用巡回醫療服務車及車載醫療設備送醫上門,精準解決偏遠山區群眾就醫難題,打通偏遠山區群眾看病“最后一公里”。2023年6月28日,偏遠山區巡回醫療服務在上溪鎮下宅村首站啟動,全年巡回醫療服務車出車116次,服務偏遠山區群眾3334人次。
三、存在問題及下步安排
各位代表,在市人大的監督和指導下,在各位代表的支持和幫助下,在各承辦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議案和代表建議辦復工作圓滿完成,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隨著民主法治建設的不斷推進和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議案建議站位越來越高,內容越來越豐富,涉及面越來越廣,代表對辦理工作的要求和標準也在不斷提高。辦理工作與人民群眾的期望,與市人大常委會、各位代表的要求仍有差距,仍需持續改進。主要表現在:一是個別承辦單位對建議辦理重視程度有待提高,工作主動性有所欠缺,辦理速度還不夠快;二是個別承辦單位對建議辦理工作系統性認識不足,更多停留在點上問題的解決;三是個別承辦單位對答復意見需加大落實力度,一定程度存在“紙上承諾”快,“行動落實”慢的情況;四是少數復雜疑難建議的承辦單位存在畏難情緒,改革創新、大膽破題的精神有所欠缺,影響辦理實效。
針對上述問題,市政府將牢固樹立“答復不等于辦結”的理念,逐項復盤,整改提升,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求最大成效,切實把每件代表建議辦理好、落實好,為全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縣域典范,不斷地再造新的輝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