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4-07-22 08:44
信息來源:義烏商報
訪問次數:
字體大小:大中小
社保醫保、商事登記、戶籍管理……走進市政務服務中心,寬敞的辦事大廳內,市民在窗口辦理著各類事務。
走上三樓,今年新設立的企業綜合服務中心同樣忙碌。通過市政務服務中心和驛站的聯動,企業可以進“一扇門”,無縫銜接獲取237項涉企增值服務。
政務服務窗口是營商環境的一塊試金石,也是體現政府效能的一面鏡子。在推進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中,我市的一扇扇政務服務“窗口”,折射出優化營商環境的理念之變。
“驛站式”窗口架起連心橋
今年7月,全市首批21個企業綜合服務分中心(驛站)成立授牌。“惠企政策獲取難”“技能人才引留難”“非公共停車場管理混亂”……這些天,圍繞今年下半年生產發展計劃,我市部分商會向企業負責人深入了解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作為企業綜合服務驛站之一,義烏市遂昌商會會長林建雄與商會企業主、經營戶加強溝通聯系,希望第一時間獲取信息并反饋至市企業綜合服務中心。
為響應持續深化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的號召,同時也實現對企業服務更精準、更細化的目標,我市基本構建了“1+1+X+Y”(1個市級企業綜合服務中心、1個市級涉外企業綜合服務中心、X個企業綜合服務分中心、Y個企業綜合服務驛站)企業服務網絡。
“企業綜合服務中心像‘樞紐’,不僅要解決企業辦事多頭跑的問題,還要聚焦企業在生產經營、發展壯大的全生命周期,遇到的堵點、難點問題,提供增值服務。”市政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綜合服務分中心(驛站),增強市、站兩級聯動,及時為企業送服務、解難題。
“延時”窗口服務再添便利化
7月18日中午12點半,王先生來到市政務服務中心辦事大廳的綜合窗口。在值班人員的幫助下,咨詢關于異地退休相關業務辦理情況。“我以為窗口人員中午不上班,沒想到也可以辦理。”王先生說。
綜合窗口承接除公安、稅務、不動產、水電氣等部門外的30個部門1200余項事項的受理工作,年均線下受理量達21萬件,是全省整合程度最高、業務量最大的綜合窗口。為進一步提高政務服務便利化水平,市政務服務中心綜合窗口在法定工作日早間和午休時段提供錯時、延時便民服務。服務時間為法定工作日每日8:15至9:00,12:30至13:00。
除了打造錯時、延時便民“窗口”,今年3月起,市政務服務中心迭代升級24小時智慧政務大廳服務,推出“周六不休息”延時服務。
“通過打服務時間差,提供與工作日無差別的政務服務,讓營商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市政管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工作時間“沒空辦”、休息時間“沒處辦”成為企業和群眾的辦事困擾,為此推出政務服務“周六不打烊+中午不斷檔”延時服務模式,讓辦事群眾更好“辦成事”。每周六,市政務服務中心安排工作人員,保障群眾的身份證、醫保、社保等部分剛需高頻事項辦理。同時,為滿足群眾就近辦需求,在佛堂、蘇溪兩個便民服務中心開通周六上午半天延時服務,滿足群眾醫保、社保、市場監管等高頻事項的辦理。
“云窗口”辦業務提質增效
上個月,在西班牙經商的義烏人何先生,通過“浙里辦”,僅用1個多小時,就為自己在義烏老家的一套住房辦理了過戶手續。
優化營商環境的背后是改革引領和數字賦能雙輪驅動。近年來,我市不斷推出“四無一網”“一件事”改革、“無差別”受理等便民舉措,大力推廣“網上辦”“掌上辦”“就近辦”“延伸辦”等創新改革,讓群眾和企業主感受營商環境的新變化。截至目前,全市1884個事項可以實現網上辦,“一網通辦”率達99.85%,審批時限比法定時限平均提速95%以上,企業、群眾辦事申請材料減少80%以上。我市先后與浦江、黃巖、永康、龍游及江西上饒等省內外地區實現政務服務“跨區通辦”,目前“通辦圈”已有51位“好友”,辦件量達3.5萬件。
作為全省首個開展公告聲明全鏈路改革的城市,改革后,我市為企業、群眾提供了更優質的“增值化政務服務”:實行直接取消“無需辦”改革(注冊會計師證書遺失補辦等17項)、書面承諾“替代辦”改革(食品經營許可補辦等8項)、網站公開“一次辦”改革(公章遺失補辦等5項)。也就是說,企業群眾可直接在“浙里辦”“民生關鍵小事”應用等“云窗口”辦理公告聲明,這一改革舉措每年讓企業群眾免去跑腿3萬多次,減少花費580余萬元。(傅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