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7-05 10:17
訪問次數:
字體大小: 大 中 小
各中小學、直屬機構:
根據省教育廳有關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全域教共體(集團化)辦學試點相關工作要求及《2024年金華市深化義務教育階段全域教共體(集團化)建設實施方案》,現結合我市義務教育發(fā)展實際,制定《2024年義烏市深化義務教育階段全域教共體建設實施方案》,并將福田第二小學等6所學校調整為共建型教共體(附件2)。請各教共體結對學校結合學校實際工作情況優(yōu)化教共體建設方案,保證教共體常態(tài)化運行。
義烏市教育局
2024年5月 日
2024年義烏市深化義務教育階段全域
教共體建設實施方案(試行)
為全域深化城鄉(xiāng)義務教育階段教共體建設,全面提升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水平,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經研究,現就全面推進全域教共體建設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切實把牢以城帶鄉(xiāng)、以優(yōu)扶弱、優(yōu)質均衡、共同發(fā)展的工作方向,大力推進教共體建設,著力破解城鄉(xiāng)之間、學校之間資源配置不合理、發(fā)展水平不平衡、教育供給不充分的矛盾,科學有效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推進全市基礎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
(二)工作原則。全域教共體建設以市內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都納入城鄉(xiāng)教共體辦學為基本要求,重在推動城區(qū)或鎮(zhèn)區(qū)義務教育優(yōu)質學校與鄉(xiāng)村或鎮(zhèn)區(qū)義務教育學校之間的共同發(fā)展,鄉(xiāng)村學校尤其是鄉(xiāng)村小規(guī)模學校、薄弱學校列為重點幫扶對象。
二、建設目標
2024年全市義務教育階段融合型、共建型教共體100%全覆蓋,完成相關指標任務的核驗;積極開展“一課一教研”公開課展示活動,推進名師組團結對幫扶。深化藝術互聯(lián)網學校建設與應用,實現未配備藝術專業(yè)教師的中小學班級與專業(yè)藝術教師全結對,定期舉辦線上藝術節(jié)。
三、建設模式
1.共建型教共體。指由城鎮(zhèn)一所核心校與城鎮(zhèn)(鄉(xiāng)村)若干新建學校或相對薄弱學校結對,由核心校牽頭,各成員校實行“資源共享、管理共進、教學共研、文化共生、平臺共創(chuàng)、評價共出”的“六共一體”管理模式,在辦學理念、教學管理、特色發(fā)展、課后服務等多方面實現共同發(fā)展,共建型各成員校法人、財務獨立,業(yè)績考核捆綁。
2.融合型教共體(集團化)。指由一所核心校與城鎮(zhèn)(鎮(zhèn)區(qū)、鄉(xiāng)村等)若干新建學校或相對薄弱學校全面重組,融合成“一校兩區(qū)”或“一校多區(qū)”的教育集團。各校區(qū)日常管理相對自主,在集團總校指導下,按照權責一致的原則,不斷提升集團分校教育管理能力和自主辦學水平,促進各校區(qū)共富發(fā)展。
新組建教共體(集團化)成員校不得超過10個,除單法人一體化管理的成員校外,其余教共體不得使用集團總校“XX分校(或校區(qū))”的校名,不得以品牌輸出、掛牌更名等方式組建教育集團,不得以集團化辦學名義違規(guī)舉辦“公參民”學校,不得將辦公學校委托民辦學校管理,不得通過集團化辦學變相搶挖生源。
四、重點任務
(一)共建型教共體
1.資源共享。推進教共體內人事管理工作機制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建立、健全教共體干部任命、教師交流、教師培育機制,完善教共體適崗競聘工作,形成優(yōu)質的教學師資團隊。充分發(fā)揮教育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整合教共體核心校和成員校的優(yōu)質資源,實現教共體內師資建設、教育教學、教研水平、課后服務、課題研究等資源共享,互相促進,全方位提升。
2.管理共進。健全教共體管理架構、權責劃分、內部行政和教育教學運行機制,加強成員校隊伍建設,強化成員校管理責任。成立完善的教共體工作領導機構,統(tǒng)籌協(xié)調并保障教共體內日常教學管理、研討機制和各項任務內容,實現教師管理、課程建設、教學內容、教學進度等基本同步。核心校牽頭組建名師學科指導工作室,分學科指導教共體內的學科建設。
3.教學共研。充分發(fā)揮核心校優(yōu)勢,加強統(tǒng)籌謀劃,注重搭建教科研學平臺,共研教科研學,形成教科研學共享群。核心校牽頭成員校建立頂層清晰、路徑完善的教師發(fā)展培育計劃,成立以核心校為中心輻射的教師發(fā)展中心,加強過程管理,常態(tài)化開展教共體教研活動、同步課堂、學科課堂評比、教師基本功競賽等。加強共享師生課程資源的統(tǒng)籌建設,科學制定共享課程實施方案,建立校區(qū)間共享課程的流動與實施機制,分類規(guī)范實施和管理。核心校與成員校每年開展同步課堂、網絡研修、送教下鄉(xiāng)累計不少于15次;核心校和成員校間每年開展學生線下集體交流活動不少于1次,參與學生不少于15人;每學期核心校應向成員校至少共享1門(不少于10課時)用于課后服務的線上拓展課程。
4.文化共生。各成員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學校教育資源,提煉并培育富有特色的學校文化,并通過推廣與融合成員校特色文化,創(chuàng)設富有特色的教共體文化。教共體應本著“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原則,通過資源共享、活動共建、質量共評等方式,積極開展多形式交流活動,促進教共體內教師、家長、學生相互了解,共同進步,推進核心校的孵化和成員校的積極融合,助推學校文化相互滲透,相互融合。
5.平臺共創(chuàng)。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深入實施教育數字化改革,做好教共體提質擴面和全域深化,做好區(qū)域內教共體常態(tài)化共建活動,繼續(xù)深化跨區(qū)域交流活動,打造全域深化共建教育平臺,注重教師學科資源的分享和應用,調動教師內生動力,形成具有組合靈活、小切口、強實效、注重分享等特點的教師交流合作方式,以“智慧教研”帶動市域內優(yōu)質教研資源均衡共享。
6.評價共出。將教共體工作列入學校年度考核項目,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教共體考核評價標準,以受援校的發(fā)展情況作為考核的主要依據,包括學校的教學管理、校園文化建設、教研情況和特色發(fā)展等各方面,共同體內所有學校采用同一考核結果,保障教共體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二)融合型教共體(集團化)
1.師資同盤。加大教育集團內部教師隊伍、干部隊伍交流力度,集團總校每期應選派學科骨干教師到集團分校任教,集團分校每期選派年輕非骨干教師到集團總校互動交流。集團總校按“1+2”模式選派干部隊伍支援分校發(fā)展,集團分校相應選擇業(yè)務能力較強的年輕中層正副職互動交流到集團總校任職。
2.教學同步。各校區(qū)注重基本要求和個性發(fā)展相結合,統(tǒng)一落實課程設置、教學計劃、教學常規(guī)、教育管理、活動開展、教學質量評價等各環(huán)節(jié),在此基礎上注重文化等方面的個性化特色發(fā)展,各校區(qū)共享優(yōu)質教育資源裝備和課程資源,以教育平臺為載體,深入開展教學研活動,積極開展校區(qū)間大型活動和交流共建,實現教師、學生間的交流合作。
3.管理同頻。規(guī)范教共體議事規(guī)則、決策程序,以思想引領、組織引領、制度引領、骨干引領全面促進各校區(qū)管理同頻共振。注重教共體內全方位統(tǒng)一管理,注重班子隊伍、教師教學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共建共享優(yōu)質教育資源,搭建教共體內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培養(yǎng)計劃,統(tǒng)籌開展各類管理、教學、評比等各類活動,實現教共體(集團化)統(tǒng)一管理和成員校個性化發(fā)展。
4.文化同體。各校區(qū)在辦學思想、管理理念等方面統(tǒng)一實施,研制統(tǒng)一的校園文化共建方案,在保留個性特色基礎上,構建“共性+特色”深度融合的文化體系。教共體之間雙向提供教育基地和實踐空間,通過開展多形式綜合實踐活動、校區(qū)間活動交流、課后服務等,促進教師和學生間的融合進步。
5.考核同系。健全科學合理的教共體考核評價標準,健全各校區(qū)一體化考核評價機制,實現全方位、同系列統(tǒng)一考核,包括各校區(qū)教學管理、校園文化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教學質量提升、教育特色形成、績效獎勵等,正形成利益共享、榮辱與共的共同體。
附件:1.義烏市義務教育階段融合型(集團化)教共體建設標準
2.2024年義烏市共建型城鄉(xiāng)教育共同體結對學校名單(補充)
3.2024年義烏市共建型教共體工作考核細則
4.義烏市城鄉(xiāng)教育共同體結對學校名單
附件1
義烏市義務教育階段融合型(集團化)
教共體建設標準
教共體結對學校: | |||||
模塊 | 建設內容 | 具體要求 | 分值 | 得分 | 扣分/加分備注 |
一、規(guī)章 制度 (10分) | 1.組織架構 (4分) | 1.成立完善的教共體工作領導機構記2分,不完善的酌情扣分。 | 2 | ||
2.各人員職責分明、落實到位,且能較好地履行的記2分,職責不分明或落實不到位的酌情扣分。 | 2 | ||||
2.集團文化 (3分) | 1.核心校能立足地域文化和學校教育資源,提煉并培育富有特色的學校文化記1.5分,學校文化整體設計不足、梳理不清晰、舉措不務實等的酬情扣分。 | 1.5 | |||
2.教共體能通過資源共享、活動共建、質量共評,助推文化滲透和融合記1.5分,相關共享共建共評活動頻次明顯較少、記錄不全、落地不實等的酬情扣分。 | 1.5 | ||||
3.制度保障 (3分) | 1.建立校長聯(lián)席制度,定期開展校長聯(lián)席會議,解決教育教學中的重大關鍵問題記1分。 | 1 | |||
2.落實中層聯(lián)動制度,提升學校治理群的執(zhí)行力和治理記1分。 | 1 | ||||
3.創(chuàng)新多維聯(lián)治制度,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記1分。 | 1 | ||||
本項1.2.3條中活動開展頻次較少、活動記錄不全、會議成效不足等的均酬情扣分,扣完為止。 | / | ||||
二、師資 配備 (20分) | 1.干部任命機制(6分) | 1.成立集團工作領導機構,人員落實到位,較好地履行職責記3分,機構未成立、人員未落實、職責未履行等的酬情扣分。 | 3 | ||
2.各成員校中層干部任命流程規(guī)范,檔案完善記3分,流程不規(guī)范、檔案不完善的酬情扣分。 | 3 | ||||
2.教師交流機制(7分) | 1.有完善的交流管理制度記1分,制度有較明顯漏洞或不合理條款的酬情扣分,扣完為止。 | 1 | |||
2.核心校每年交流輪崗教師不低于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20%,完成任務的得3分,未完成的不得分;相關記錄不齊全、檔案不完善的酬情扣分。 | 3 | ||||
3.成員校每學年至少安排1名教師到總校跟崗鍛煉,每名教師跟崗鍛煉時間累計不少于1年,完成任務得2分,未完成的不得分。 | 2 | ||||
4.對參與交流的干部、職稱評定、評優(yōu)晉級等方面給予傾斜記1分,相關制度中無體現或實際未落實的酬情扣分。 | 1 | ||||
3.教師培育機制(7分) | 1.有完善的教師發(fā)展培育計劃,并按計劃實施記1分,計劃不完善或落實不到位的酬情扣分,扣完為止。 | 1 | |||
2.建立兩地師徒結對,核心校每年各學科按3:1的比例(同一學科教師不足3人的不限比例)安排教師與成員校至少3名教師建立師徒關系,每組師徒開展線上線下傳授指導活動累計不少于5次,任務完成得3分,未完成不得分。 | 3 | ||||
3.名師工作室?guī)头觯诵男T诿克蓡T校掛牌設立名師工作室至少一個以上,每學期至少開展3次線下送教活動,任務完成記3分,未完成不得分。 | 3 | ||||
三、教科 研學 (20分) | 1.平臺搭建 (4分) | 1.制定集團科研發(fā)展計劃,并按計劃實施記1分,計劃不完善或落實不到位的酬情扣分,扣完為止。(1分) | 1 | ||
2.集團教研常態(tài)化開展,有計劃有過程記錄有總結記2分,計劃不完善或落實不到位的酬情扣分,扣完為止。(2分) | 2 | ||||
3.有序組織集團教師基本功、課堂教學評比活動、集體備課、作業(yè)設計、實驗教學等記1分,相關活動記錄不齊全、頻次較少等的酬情扣分。(1分) | 1 | ||||
2.課程設置 (8分) | 1.有課程實施方案,并統(tǒng)一安排教學計劃記2分,無方案或未統(tǒng)一安排教學計劃的酬情扣分。(2分) | 2 | |||
2.每學期核心校向成員校至少共享1門(不少于10課時)用于課后服務的線上拓展課程記3分,共享的課程要素不齊全、課時數不足、質量不達標等的酬情扣分。扣完為止。(3分) | 3 | ||||
3.成員校之間開展特色課程共享記3分,特色課程未共享、共享內容不達標等酬情扣分。(3分) | 3 | ||||
3.活動策劃 (8分) | 1.每年至少開展二次大型的教育教學經驗交流或工會聯(lián)誼活動記 2分,活動記錄不齊全等酬情扣分,少于二次的每次扣1分。扣完為止。 | 2 | |||
2.常態(tài)化開展示范課、觀摩課、研討課、磨課賽課等活動。核心校與成員校每年開展同步課堂、網絡研修累計不少于15次,線下教研和評比活動每年不少于2次,任務完成記4分,未完成的不得分。 | 4 | ||||
3.核心校和成員校間每年開展學生線下集體交流活動不少于1次,參與學生不少于15人,組織完善,有計劃有總結記2分,組織不完善、無計劃總結、記錄不齊全、參與學生數較少的酬情扣分。 | 2 | ||||
四、教育 裝備 (20分) | 1.基礎裝備保障(8分) | 1.集團各校區(qū)都具備基礎教育設備記5分,基礎教育裝備不完善的酬情扣分。 | 5 | ||
2.對集團內教育裝備相對薄弱的學校,有具體的幫扶措施并取得幫扶成效,記3分,幫扶措施務實、幫扶成效不顯的酬情扣分,扣完為止。 | 3 | ||||
2.個性資源共享(5分) | 建有教育資源庫,資源共享使用記錄齊全記5分,相關資源庫不完備、記錄不齊全等的酬情扣分,扣完為止。 | 5 | |||
3.專項經費運用(7分) | 1.設有集團辦學專項經費賬戶記4分。 | 4 | |||
2.制定有集團專項經費使用辦法,并有完善的考核機制記3分;使用辦法不合理、考核機制不完善、使用過程不透明等的酬情扣分,扣完為止。 | 3 | ||||
五、評價 考核(10分) | 1.評價制度 (6分) | 1.集團內制定辦學質量評估制度,制度完善可操作記2分,評估制度不完善、落實不到位等的酬情扣分,扣完為止。 | 2 | ||
2.集團內制定合理的優(yōu)秀教師評選制度,每學年進行表彰記2分,評選制度不合理、相關活動記錄不齊全、制度落實不到位等的酬情扣分,扣完為止。 | 2 | ||||
3.集團內制定合理的優(yōu)秀學生評選制度,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記2分,評選制度不合理、相關活動記錄不齊全、制度落實不到位等的酬情扣分,扣完為止。 | 2 | ||||
2.考核機制 (4分) | 1.集團內各校區(qū)取得各級各類綜合和單項榮譽有明顯增加,學校榮譽考核得分與上一年度學校集體榮譽得分同比略有增長得2分,其余不得分。 | 2 | |||
2.有較高的社會知曉度,有教師和家長對集團認同和滿意度測評,滿意度85%以上1分,滿意度低于85%每2%扣0.1分,少于1%的部分不計,多于1%但少于2%的部分計2%。未開展集團認同和滿意度測評的扣1分。扣完為止。 | 1 | ||||
3.落實小學、初中年度綜合績效考核按教育集團和學校“五五比”“二八比”捆綁考核記1分。 | 1 | ||||
六、藝術 互聯(lián)網 (10分) | 藝術互聯(lián)網(10分) | 雙師結對幫扶班級每增加1個,并完成教學幫扶,加2分;線上拓展課程選課班級每增加1個,并完成授課,加2分,最高10分(雙師結對幫扶班級信息和應用數據由藝術互聯(lián)網學校采集、推送并加分)。 | 10 | ||
七、宣傳 推廣 (10分) | 成果與成效(10分) | 1.集團教師在各級各類課堂教學或教壇新秀評比中獲獎,縣級記0.2分,市級記0.5分,省級及以上記1分。累加得分最高記3分。 | 3 | ||
2.集團課題在各級各類比賽獲獎,縣級記0.5分,市級記1分,省級及以上記2分(僅立項則減半計分);論文案例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縣級記0.2分,市級記0.5分,省級及以上記1分。累加得分最高記2分。 | 4 | ||||
3.集團化辦學工作有特色,創(chuàng)造了具有推廣價值的經驗,在媒體上進行宣傳,得到社會認可,國家級得1分,省級得0.5分,市級得0.25分,縣級得0.2分。累加得分最高記3分。 | 3 | ||||
總分 | 100分 | 100 |
注:建設標準參照金華市文件,上級部門將組織實地評估。
1.上級實地評估辦法:
(1)評估達標分數為80分;
(2)通過隨機抽取結對學校,安排考核組進行專項評估;
2.評估結果應用:
(1)評估得分情況作為融合型(集團化)教共體工作考核依據。
(2)教共體工作列入學校年度考核項目,集團內所有學校采用同一考核結果。
附件2
2024年義烏市共建型城鄉(xiāng)教育共同體
結對學校名單(補充)
序號 | 支援學校名稱 | 受援學校名稱 |
1 | 福田第二小學 | 尚經小學 |
2 | 福田第二小學 | 下駱宅小學 |
3 | 望道中學 | 下駱宅初級中學 |
4 | 稠州中學 | 義烏杭州育才學校 |
附件3
2024年義烏市共建型教共體工作考核細則
考核模塊 | 考核內容 | |
基 礎 任 務 | 愿景協(xié)同 (10分) | 教育共同體學校簽訂教共體建設協(xié)議書;由核心校牽頭,制訂學年度教共體工作實施方案,做好成員校的辦學整體規(guī)劃;由核心校牽頭,認真總結教共體工作成效、經驗,形成教共體年度工作報告。 |
師徒結對(12分) | 全方位開展師徒共研活動。(每組結對師徒開展線上線下傳授指導活動累計不少于5次,兩校參與師徒結對教師累計不少于3組,12人。每少1人扣1分) | |
跟崗鍛煉 (12分) | 受援校至少安排1名教師在支援校異地跟崗鍛煉,每名教師跟崗鍛煉時間累計不少于1個月。 | |
教學幫扶(12分) | 每所受援校與支援校開展同步課堂、網絡研修、送教下鄉(xiāng)累計不少于15次。 | |
線上拓展課共享 (12分) | 每所支援校向受援校共享1門(不少于10課時)用于課后服務的線上拓展課程。 | |
學生集體交流 (12分) | 受援校、支援校間每年跨地開展學生線下集體交流活動(包括文體活動、勞動實踐、研學實踐等)不少于1次,派出學校參與學生不少于15人。 | |
激勵任務 | 名師工作室(10分) | 支援校在受援校掛牌設立名師工作室(名師特指縣級及以上名師、名班主任,市級及以上教壇新秀、學科帶頭人,省特級教師等),并至少開展3場線下送教活動。(每設立1個并完成3場線下送教活動加5分,最高加10分。) |
教師交流/支教活動(10分) | 支援校安排教師到受援校開展教師交流活動/支教活動。(縣域內城鄉(xiāng)教共體教師交流時間超過半年的教師每人次加5分,最高加10分;或跨地區(qū)教共體教師支教時間累計達半個月的教師達到3人次,加10分。) | |
典型經驗展示交流(10分) | 在教共體建設等方面取得成功經驗、形成典型案例;相關成果入選國家、省市征集遴選或在相關評比活動中獲獎;在省市新聞媒體上獲報道;積極承擔各級教共體教學教研觀摩展示、總結大會等活動。以上視具體情況予以加分。 | |
附加分(10分) | “一拖三”的支援校(含跨地區(qū)結對),結對的所有受援校完成考核任務,支援校加10分。 |
共建型教共體工作考核相關說明:
1.開展結對幫扶的相關佐證材料需上傳至“教育共同體應用”(https://jgt.zjer.cn/pro-base-backend/#/login),完成三項任務的材料上傳后可通過“共享學校”認定,其中“教學幫扶”為必選項;
2.教共體工作列入學校年度考核項目,考核得分以學校在“教育共同體應用”上傳佐證材料后的所得分為主要依據;
3.未完成“共享學校”認定的,年度考核中教共體得分直接為0;
4.共同體內所有學校采用同一考核結果;
5.既屬融合型(集團化)教共體,又屬共建型教共體的學校,考核得分采用共建型得分;被上級部門抽取為評估對象的,若達到建設標準(附件1)評估分80分,教共體考核額外加20分,若被上級部門評定為不達標,教共體考核分直接為0。
附件4
義烏市城鄉(xiāng)教育共同體結對學校名單
共建型教共體 | ||
序號 | 核心校 | 成員校 |
1 | 保聯(lián)小學 | 大陳鎮(zhèn)楂林小學 |
2 | 北苑小學 | 凌云小學 |
3 | 北苑小學 | 佛堂鎮(zhèn)田心小學 |
4 | 北苑中學 | 義亭鎮(zhèn)初級中學 |
5 | 賓王小學 | 佛堂鎮(zhèn)塔山小學 |
6 | 賓王學校 | 荷葉塘初級中學 |
7 | 稠城第三小學 | 湖門小學 |
8 | 稠城第一小學 | 蘇溪鎮(zhèn)第二小學 |
9 | 稠江第一小學 | 上溪鎮(zhèn)溪華小學 |
10 | 稠江小學 | 石魚小學 |
11 | 稠州小學 | 蘇溪鎮(zhèn)第三小學 |
12 | 稠州中學 | 赤岸鎮(zhèn)赤岸初級中學 |
13 | 稠州中學 | 義烏杭州育才學校 |
14 | 春華小學 | 擁軍小學 |
15 | 丹溪中學 | 廿三里初級中學 |
16 | 東河小學 | 城西第三小學 |
17 | 東洲小學 | 佛堂鎮(zhèn)倍磊學校 |
18 | 東洲小學 | 北下朱小學 |
19 | 佛堂鎮(zhèn)初級中學 | 雪峰中學 |
20 | 佛堂鎮(zhèn)初級中學 | 佛堂鎮(zhèn)天吉路學校 |
21 | 佛堂鎮(zhèn)第三小學 | 佛堂鎮(zhèn)新成小學 |
22 | 佛堂鎮(zhèn)佛堂小學 | 赤岸鎮(zhèn)毛店小學 |
23 | 佛堂鎮(zhèn)佛堂小學 | 赤岸鎮(zhèn)尚陽小學 |
24 | 佛堂鎮(zhèn)佛堂小學 | 佛堂鎮(zhèn)新苗巷小學 |
25 | 福田第二小學 | 尚經小學 |
26 | 福田第二小學 | 下駱宅小學 |
27 | 福田小學 | 幸福湖小學 |
28 | 福田小學 | 前店小學 |
29 | 荷葉塘小學 | 大陳鎮(zhèn)東塘小學 |
30 | 荷葉塘小學 | 啟元小學 |
31 | 后宅小學 | 塘李小學 |
32 | 后宅中學 | 赤岸鎮(zhèn)毛店初級中學 |
33 | 黃楊梅小學 | 大陳鎮(zhèn)大陳小學 |
34 | 黃楊梅小學 | 復興小學 |
35 | 江濱小學 | 赤岸鎮(zhèn)赤岸小學 |
36 | 江東第一小學 | 蘇溪鎮(zhèn)第四小學 |
37 | 經濟開發(fā)區(qū)學校 | 后宅街道鶴田小學 |
38 | 經濟開發(fā)區(qū)學校 | 昌德學校 |
39 | 龍回實驗小學 | 佛堂鎮(zhèn)第二小學 |
40 | 龍回實驗小學 | 察院廳小學 |
41 | 廿三里第二小學 | 大陳鎮(zhèn)梓林小學 |
42 | 廿三里第二小學 | 廿三里第六小學 |
43 | 廿三里第一小學 | 華溪小學 |
44 | 廿三里第一小學 | 廿三里第五小學 |
45 | 廿三里第一小學 | 開元路小學 |
46 | 青口小學 | 徐江小學 |
47 | 青口小學 | 東江小學 |
48 | 上溪鎮(zhèn)第二小學 | 上溪鎮(zhèn)月湖小學 |
49 | 實驗小學 | 佛堂鎮(zhèn)第三小學 |
50 | 蘇溪鎮(zhèn)初級中學 | 大陳鎮(zhèn)大陳初級中學 |
51 | 蘇溪鎮(zhèn)第二小學 | 蘇溪鎮(zhèn)胡宅小學 |
52 | 蘇溪鎮(zhèn)第一小學 | 蘇溪鎮(zhèn)西山下小學 |
53 | 望道小學 | 城西第五小學 |
54 | 望道中學 | 下駱宅初級中學 |
55 | 五愛小學 | 上溪鎮(zhèn)吳店小學 |
56 | 西江小學 | 江灣小學 |
57 | 西江小學 | 崇德小學 |
58 | 夏演小學 | 城西第四小學 |
59 | 香山小學 | 官塘小學 |
60 | 香山小學 | 楓華學校 |
61 | 新絲路學校 | 前洪小學 |
62 | 幸福湖小學 | 起航小學 |
63 | 繡湖小學 | 義亭鎮(zhèn)畈田朱小學 |
64 | 繡湖中學 | 春晗學校 |
65 | 楊村小學 | 黃山小學 |
66 | 楊村小學 | 松門里學校 |
67 | 義亭鎮(zhèn)義亭小學 | 義亭鎮(zhèn)杭疇小學 |
68 | 宗澤小學 | 義亭鎮(zhèn)銅溪學校 |
69 | 宗澤小學 | 東苑小學 |
融合型(集團化)教共體 | |||
序號 | 核心學校 | 所屬教育集團 | 成員學校 |
1 | 賓王小學 | 賓王小學教育集團 | 秦塘小學 |
2 | 賓王學校 | 賓王學校教育集團 | 江東中學 |
3 | 赤岸鎮(zhèn)毛店小學 | 赤岸鎮(zhèn)毛店小學教育集團 | 赤岸鎮(zhèn)尚陽小學 |
4 | 稠城第一小學 | 稠城第一小學教育集團 | 高新區(qū)小學 |
5 | 稠江第一小學 | 稠江小學教育集團 | 稠江小學 |
6 | 佛堂鎮(zhèn)佛堂小學 | 佛堂鎮(zhèn)佛堂小學教育集團 | 佛堂鎮(zhèn)狀元里小學 |
7 | 福田小學 | 福田小學教育集團 | 國貿小學 |
8 | 后宅小學 | 后宅小學教育集團 | 九州小學 |
9 | 上溪鎮(zhèn)第二小學 | 上溪小學教育集團 | 上溪小學 上溪鎮(zhèn)溪華小學 |
10 | 實驗小學 | 實驗小學教育集團 | 黎明湖小學 |
11 | 香山小學 | 香山小學教育集團 | 楊村小學 |
12 | 繡湖小學 | 繡湖小學教育集團 | 春華小學 |
13 | 繡湖中學 | 繡湖中學教育集團 | 稠江中學 |
14 | 新絲路學校 | 新絲路學校教育集團 | 稠城中學 |
15 | 大陳鎮(zhèn)初級中學 | 大陳鎮(zhèn)初級中學教育集團 | 云溪初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