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4-18 08:48
訪問次數:
字體大小: 大 中 小
4月17日下午,義烏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義烏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舉措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龔淑娟作情況介紹。
2024年,義烏市全面承接、頂格落實國務院、省、金華系列政策,出臺《關于進一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等扶持政策,安排市級財政資金69億元,實現政策應出盡出,助力全市生產總值實現7.5%增長,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省17強縣市區前列。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關鍵之年,也是深化國際貿易綜合改革的起步之年。為全面落實中央、省、金華市經濟工作決策部署,進一步鞏固和促進經濟穩進向好,義烏市全面對標上級要求、圍繞自身發展定位,研究制定《關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舉措(2025年版)》。
該政策體系有8個重點領域政策包,共計47條政策措施,涉及財政資金70.03億元。
01.強化科技創新政策包
深入實施“334”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重點在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培育科技創新主體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全社會R&D經費投入增幅超全省平均水平。加強浙中科創走廊“兩城”建設,對首次認定為國家級、省級、金華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給予建設依托單位1000萬元、500萬元、100萬元獎勵。對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給予獎勵。支持農業、醫療衛生、環境保護、教育、公共安全等民生領域的科技創新。鼓勵銀行、擔保、保險等金融機構共同推進對高新技術企業、科技中小企業貸款支持。完善人才管理機制、創新人才評價機制,支持高校院所招引高層次人才。推動國有企業研發投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以上。
02.深化重點產業鏈培育政策包
深入開展“4+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行動,加快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全年八條重點產業鏈產值達1300億元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全年招引億元以上項目80個以上,其中百億元項目4個以上。支持數字經濟創新提質發展,全年新增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3家以上、培育未來工廠及試點企業1家以上、打造國家級5G工廠1家以上。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全年新增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0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強化工業用地供應服務保障,全年出讓土地總量中工業用地比例不低于30%,完成低效用地再開發2000畝以上,盤活存量建設用地2700畝。
03.推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包
全力打造浙中服務業發展高地,重點在高能級平臺和骨干企業打造、金融服務提質增效、行業發展、文旅融合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建設現代服務業強市。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增長6%以上。積極培育現代物流、國際貿易、文化產業等領域服務業領軍企業。貫徹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信貸總量穩定增長。對符合條件的軟件信息企業給予營收獎勵、上規模獎勵和省級以上榮譽獎勵。實施涉外律師“培優”工程,培育“數字廣告”相關經營主體。對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研發服務的民辦非企業類新型研發機構、科技服務企業和獲批國家級、省級產業示范項目的單位按標準給予獎勵支持。
04.加強國際陸港和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政策包
依托“義甬舟”“義新歐”2條對外開放大通道,深化第六港區建設,構建現代化交通物流體系,全力打造立足華東、輻射全國、聯通世界的國際陸港,全年完成綜合交通投資50億元以上,中歐班列力爭開行3000列以上,海鐵聯運發運10萬標箱以上。繼續實施國際標準集裝箱運輸車輛通行費六五折優惠、國家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免費政策。全年新建改造農村物流綜合性服務站9個以上,根據建設要求不同按0.3萬元—0.8萬元/個給予定額補助。爭創國家物流樞紐經濟區。制定出臺民航強市建設和低空經濟發展專項支持政策。繼續推進實施高質量建設“四好農村路”2.0版,實現鄉鎮通三級以上公路比例達92%。
05.擴大內需和對外開放政策包
以深化國際貿易綜合改革為牽引,持續打好外貿“穩拓調”組合拳,扎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5%以上,出口增速15%左右,進口額達1200億元以上。落實國家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持續作響“義起來消費”系列品牌,全年舉辦促消費活動300場以上,引進“義烏首店”40家以上,推動電商與產業融合發展,支持高水平辦好義博會、電商博覽會等重點展會,舉辦義烏半程馬拉松等品牌賽事活動20場以上。對參加給予政策支持的重點展會的企業和市場商戶(含個體工商戶)給予相應補助,鼓勵銀行為符合條件的從事市場采購、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的個體工商戶發放外匯貸款,出臺義烏市利用外資政策。
06.擴大有效投資政策包
建立健全重大項目謀劃和推進機制,推進省“千項萬億”工程項目24個以上,完成年度投資80億元以上,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以上。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支持,力爭各類資金占金華份額20%以上。全面落實“民營經濟38條”,執行好要素保障“3個70%”、招投標“七個不準”等政策。強化要素保障,全年新增建設用地5000畝以上,追加林地指標1000畝以上,保障新上項目用能10萬噸標準煤以上,確保重大建設項目用能應保盡保,全社會電量供給180億千瓦時左右、天然氣供應1.3億立方米左右,推動工商業電價在原有基礎上穩中有降。
07.推進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政策包
以“千萬工程”為牽引,一體推進“強城”“興村”“融合”,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至1.76以內,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行政村占比穩定在100%。爭取建成省級未來鄉村2個以上,提升2條年產值超10億元的“土特產”全產業鏈,深入實施農創客培育工程。對成功創建省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和列入省級農業雙強項目的主體給予獎勵,對新增的金華兩頭烏生產經營性貸款給予貼息補助。全年實現耕地流入2200畝以上,完成“百千萬”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5000畝以上,新增“多田套合”面積6000畝以上,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7000畝以上。繼續實施規模糧油種植補貼、規模種糧主體貸款貼息等常態化補貼政策。加大油菜種植補貼力度,對30畝及以上的油菜規模生產季度補助提高至300元/畝。全力推進義烏縣域承載能力省級試點建設,實施縣城綜合承載能力提升項目10個,完成年度計劃投資40億元以上。推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全面落實“兩為主、兩納入、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和持居住證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穩步推進落實與磐安縣、蓮都區的各項工作。
08.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包
實施公共服務“七優享”工程,確保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三分之二用于民生領域。推進“勞有所得”,實施“技能義烏”建設行動,支持就業困難人員、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新增工傷保險參保人員1萬人。推進“幼有善育”,持續完善普惠托育政策保障機制,每千人口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4.5個,普惠托位占比60%以上。推進“學有優教”,啟動新一輪教育設施布局規劃,健全科學教育課程體系,推進科技創新人才選育行動。推進“住有宜居”,出臺優化房地產政策舉措,計劃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1萬套(間)以上,發放公租房租賃補貼800戶以上,更新改造住宅老舊電梯200臺以上。推進“老有康養”,每萬老年人擁有持證養老護理員數達25人以上,實現康養聯合體鄉鎮(街道)全覆蓋。推進“病有良醫”,新增1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推進“全國名醫來義坐堂”,開展疑難復雜手術162臺以上、門診診療服務720人次以上。推進“弱有眾扶”,低保年標準達到13800元以上,困難群眾醫療費用綜合保障率達到83%以上。
上述政策體系在具體工作中主要通過“1+N”個政策文件來落實。“1”即一個綜合性政策,近期印發實施《關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舉措(2025年版)》。“N”由各部門細化制定的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突出實操性,前期各部門已做了深入調研,部分配套政策比如汽車消費券、《關于推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意見》《關于支持剛性和改善性需求購房的通知》等已經印發實施,其他配套政策也將陸續印發。
中國新聞社、浙江日報、都市快報等10余家新聞媒體記者參加了新聞發布會。現場,發改局、經信局、商務局、科技局等相關負責人回答記者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