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8-01 10:34
訪問次數:
字體大小: 大 中 小
“感謝檢察機關的幫助,拖了6年的血汗錢終于拿回來了……”近日,湖北省丹江口市檢察院檢察官在對一起民事執行監督案件回訪時,當事人激動地說。
今年1月,曹某某、李某某等11人向檢察機關反映,他們曾于2019年參與某房地產項目建設,工程完工后被拖欠200余萬元工資。雖經法院判決勝訴,但因被執行人暫無可供執行的財產且下落不明,案件陷入執行困境,請求檢察機關對執行活動予以監督。
收到線索后,丹江口市檢察院民事檢察部門迅速介入,通過調閱十堰、襄陽等地區法院的10余件執行案件的卷宗材料,到銀行、不動產登記中心等機構全面排查被執行人財產線索,最終發現案件的關鍵突破口——在某起關聯執行案件中,第三人王某有代位履行義務。檢察官于是多次對王某釋法說理,督促王某履行義務,王某于2月底將111.5萬元執行款匯入法院賬戶。
為打通執行的“最后一公里”,該院主動向市委政法委匯報案情。3月27日,丹江口市委政法委、市紀委、市信訪局,聯合該市檢察院、法院共同與當事人召開座談會。會后,法院及時確定了到賬執行款的分配方案。針對執行難點,丹江口市檢察院強化與法院執行部門的協作配合,共同化解矛盾糾紛。目前,111.5萬元執行款已全部執行到位,對剩余執行款法院已啟動拍賣程序,勝訴人合法權益已全部兌現。
近年來,丹江口市檢察院堅持將民事檢察職能深度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建立“線索受理—調查核實—矛盾化解—跟蹤回訪”閉環機制。今年以來,該院以綜治中心為依托,共受理民事檢察監督線索9件,支持農民工起訴7件,提供法律咨詢20余人次;結合民事執行監督專項活動,以檢察建議督促同級法院執行部門積極履職,推動執行款到位130余萬元。
丹江口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吳弘杰介紹,通過數據共享、聯席會議等機制,該院與綜治中心其他成員單位形成合力,既有效破除了執行監督中的“信息孤島”,又通過開展聯合普法等活動,從源頭上預防矛盾發生,使民事檢察發揮出服務和保障民生的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