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5-08-19 08:35
信息來源:義烏商報
訪問次數:
字體大小:大中小
夕陽余暉中,江東街道五愛路的餐飲店招牌次第亮起。居民方云山在樓下與鄰居聊天:“以前每到飯點,家里的窗戶根本不敢打開,一打開全是樓下餐飲店的嗆人油煙味。現在好了,窗戶想開就開,陽臺上再沒有黏糊糊的油漬,這才叫‘宜居宜業宜游’。” 這份美好轉變的背后,是江東街道對餐飲業油煙污染“老大難”問題的智慧破局。今年5月以來,五愛社區的油煙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省控空氣站PM2.5空氣污染指數多次突破80,空氣質量受到重點關注,居民投訴不斷增多。為有效破解餐飲油煙擾民問題,在市生態環境分局的指導下,江東街道緊盯餐飲油煙治理痛點堵點,以五愛社區和雞鳴山社區為試點,打出“設備規范+智能監管+長效治理”組合拳,推動轄區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將油煙凈化這道“城市必答題”做出了新解法。
怎么破局? 專業賦能 破解油煙治理難題
8月13日中午時分,在橋東街一家江西飯店內,顧客們正在享用美食,絲毫沒有受到油煙的困擾。據江東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工作人員隨身攜帶的激光測霾儀顯示,此刻飯店內PM2.5為6。“以前每次飯點時候來檢查,這里的PM2.5都超過400。”執法人員說,這是飯店剛安裝不久的油煙凈化設備發揮的作用。
“從源頭把控、安裝油煙凈化設備很關鍵,這能確保餐飲單位從一開始就符合環保要求,減少后續油煙污染問題的出現。”江東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隊長經國洪說,之前在排查中發現,兩個社區僅有20家餐飲店安裝了油煙凈化設備,安裝率僅占總餐飲店的10%,且已安裝的餐飲店中存在不少“裝而不用”“用而不洗”等問題。
破題從統一安裝油煙凈化設備開始。江東街道引入第三方治理機構,聚焦“安裝-使用-運維”三大核心環節,用時3個月完成了試點區域內餐飲店的設備規范、統一運維兩個100%。
在治理過程中,難免面臨商戶抵觸的難題。對此,江東街道成立由社區網格、執法隊員、環保志愿者組成的油煙治理服務隊,深入社區傾聽商戶心聲,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并提供“預約式”上門服務,精準“把脈問診”,根據油煙輕重、經營時間、經營類別,逐家定制個性化整改方案,確保治理措施精準匹配商戶實際需求與場地條件,杜絕“一刀切”。
“以前經常被投訴,搞得我們做生意都沒心思。聽說社區統一安裝凈化設備,我第一時間就安裝了。”江西飯店老板蘇友平說,現在沒有投訴,也能安心經營飯店,這對我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怎么管理?
一個二維碼 全周期智能監管
在江西飯店營業執照邊上,一個二維碼十分醒目。通過微信掃一掃,商戶信息、凈化設備型號、整改前后對比圖,以及商戶有無開啟油煙凈化器、油煙實時監測數據、油煙凈化器清洗記錄等信息,一目了然。
“我們在餐飲店安裝了油煙在線監測設備,實時采集各項工作參數。”經國洪說,一旦發現異常,如經營期間未開啟凈化器、油煙檢測數據超標、未及時清洗設備,系統就會自動向商戶手機和執法隊終端推送預警。每次使用的數據還會形成歷史匯總表,直觀地顯示設備運行狀況,搭配油煙凈化器清洗記錄智能模塊,執法隊員可進行“非現場”監管。
不僅如此,江東街道建立應急響應機制,對連續三日高頻超標餐飲店,由專班督促商戶自查自糾;對連續五日高頻或嚴重超標餐飲店,給予關停處理,并聯合第三方治理機構實施“一對一”深度幫扶,確保問題限期整改到位。
“以前總有人覺得裝了設備就萬事大吉,然而設備如長期不清洗,不僅會影響凈化效果,導致油煙排放超標,還可能引發火災。”經國洪說。
為杜絕油煙治理陷入“一裝了之”的弊端,江東街道建立由社區主導的集中統一清洗運維機制,通過社區負責統一拆卸凈化設備濾芯、商家出設備清洗費、第三方規模化作業方式,降低餐飲單位清洗成本。同時,依據重、中、輕度油煙,明確每戶清洗頻次、拆卸計劃和業主所需相關費用,確保運維過程專業、透明、可追溯。
如今,兩個社區餐飲店油煙凈化設備安裝率已達100%。據省控空氣站監測數據顯示,目前五愛社區PM2.5已下降到10以下,油煙投訴量銳減95%。“我們要的不僅僅是達標排放的數字,更是市民推開窗時的那份愜意;不是消滅油煙,而是讓煙火氣與清新空氣和諧共存。”江東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李爽爽)